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谣中的风俗文化

(2009-05-04 10:18:38)
标签:

民谣

风俗

闺女

媳妇

戏台

风俗文化

花喜鹊

尾巴长

椿树椿

槐树槐

文化

分类: 身边风俗

                  民谣中的风俗文化

(民谣声声之六)                          文:独步红尘妮妮  

 

                            民谣中的风俗文化              

    这些民谣更多的是记录了我们真实的生活状态,通过这写民谣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当地人的真实生活状态和思维观念,这样的观点我在我的文章《解读原生态民谣》中已经说过,也许会成为以后研究当地民俗文化的珍贵资料。


       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个民谣叫《花喜鹊》。这个民谣好像北方地区很多地方都在流传,记得以前中央台有个电视剧就是以这个民谣为背景写的,背景是山西,所有演员都是当地老百姓本色演出,说的是孩子对老人的赡养问题。“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扔在山沟了,把媳妇在炕头上,媳妇要买大甜梨,赶明赶个城里集,他娘要吃个烧饼,没钱给你挡窟窿”这个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个社会现象,本来家里生活不好,娶个媳妇不容易,当然要好好对待了。人们经常用这个民谣来讽刺不孝的子孙。

 

        还有一个民谣也是介绍我们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是这个民谣色调就要欢快温馨的多,说的是娘家唱戏,接心爱的闺女回来看戏。“椿树椿,槐树槐,槐树低下搭戏台,人家的闺女都来了,咱家的闺女还不来,说着说着来到了,骑着马,拿着鞭,下面还落着一个小脚尖。”这个民谣既有环境描写,又有故事情节,还有人物形象,简直快赶上一个小小说了,更像一个美丽的抒情散文。从这个民谣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唱戏都是在村外大槐树下面搭的戏台。当时由于娱乐方式很少,所以都要接出嫁的姑娘来看,也描写了一个母亲想见到女儿的迫切心情。


        在我的家乡这样的民谣还有很多,作者是谁?创作于哪个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它就这样被一代代的传颂下来,也许这些民谣更具有现实意义,读起来也朗朗上口,相对于诗词来说更加通俗易懂。正因为民谣的这些特点,才显示了它的独特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家乡的人生活中说话几乎都会使用这些民谣或者民谣的部分句子,比我们文人对常用诗词运用的要娴熟的多,似乎也更加贴切,生动。

 

更多妮妮美文请点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