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系列(六)
拜年和请新媳妇
中国文化很久以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而儒家文化的很讲究礼义,人常说中国是礼义之邦,就是这个意思。正是这种思想的指导,到了春节走亲访友,礼尚往来显得很是重要,甚至到了硬性规定的地步。这方面的繁文缛节可以在《红楼梦》等书中看到,虽然民间没有那麽讲究,也有规定的。
赵本山唱过二人转唱词:“正月里是新年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啊,家家团圆会呀啊,少地给老地拜年呀啊,”在初一的这一天一般人们都是在本村给乡亲大辈拜年,村里比自己辈分大的都要去磕头,这种活动也叫走街,有些辈分小的人一天要磕几百个头,真是苦不堪言啊!!
初二一般去给丈人拜年,去的时候女儿女婿要带礼物,丈人家要好好招待,尤其才结婚的非常重视。一般情况下讲究吃三顿饭,进门先吃一碗初一早上故意留的饺子,寓意就是团圆饭女儿和女婿也吃了。吃了饭就该磕头了,一般是闺女不磕女婿磕。因为这个风俗还有一个歇后语,每当生活中人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时候,都会说他:吃了饺子不磕头——装什么傻啊。然后还会安排酒席招待姑爷,陪酒的人会一块灌新女婿,这叫闹女婿。有的年轻人会给新女婿要钱,打打闹闹。我记得最厉害的一次是,我村的一个姐姐结婚了,她和女婿回娘家过年,把新女婿赶到了村外河上的冰上,脱掉了人家的鞋。中午饭一般是饺子菜,也就是大锅菜里下饺子,很好吃的,别有一番风味。下午一般女婿都会醉得,不醉的说明很厉害,不是会说就是酒量超大。晚上会给女儿女婿熬大米红枣汤,吃过晚饭小两口就回家了。不过结婚时间长了成了老女婿就没这么多讲究了。
初三去姑姑家,去的时候也要带礼物,姑姑家也会安排酒席,中午也是饺子菜。由于以前人姑姑很多,又不住在一个村,一般都会去分别去姑姑家拜完年后,去某一个姑姑家吃饭,然后下一年再换一个姑姑家吃饭。现在由于人员流动太大,有几个姑姑都是天南地北,离几千里地,想一天拜完也不容易了。
初四去舅舅家,和去姑姑家一样,去的时候也要带礼物,舅舅家也会安排酒席,中午也是饺子菜。所不同的是舅舅都在一个村,不用走那麽多村子了。但是由于去了姥姥家,本家的舅舅也要拜,本家的姥爷、姥姥甚至表哥、表嫂、堂表哥、堂表嫂,比初一磕的头也不少啊。
初五一般不许串门,都在家呆着。因为串门会把晦气带给人家的。
老家还有一个风俗就是过年的时候要请才结婚的新媳妇和头年嫁出去的姑娘吃饭,叫“请媳妇”“叫闺女”。请媳妇也许是为了和新加入的媳妇彼此认识,联络感情吧;“叫闺女”是为了让嫁出去的女孩不要忘了娘家人吧。有的地方媳妇去了一家,上炕坐下,还没吃上2个饺子,就被下一家叫走了,跑了好几家也没吃上十个饺子。我们老家的还实在,一般都是一家吃一顿,不过也有矛盾,村里很多家,也有排不过来的时候,我姑姑就因为请媳妇和别人吵过架,因为本来她说好了,又被别人抢走了。很多时候新媳妇因为顿顿吃饺子也不想吃了,乡亲为了表示敬意还是要做饺子的,看来新媳妇也不好当啊。
更多妮妮美文请点击
首页

论坛置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