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九
观音生日 打醮
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生日。每到这一天,附近的善男善女都会聚到一起,烧香,念佛,为家里人祈福,求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自己全家身体健康,一年顺顺利利,这种活动就叫打醮。虽然这种打醮和红楼梦中豪华奢侈的打醮不可相提并论,但对于普通农家也算是一件大事。
我父母曾经教书的村子就叫观音寨,有一座观音庙,我曾见过几会。但是由于时间太久,当时年龄太小,一切变的模糊。现在我把记忆中的碎片收集一下,记录下来。是否和你故乡的打醮一样呢?
我们这里把参加打醮的人叫“善友妈妈”,因为参加这种活动的基本上是中年以上的妇女。男人和年轻人“念佛”是会被笑话的。当时广播常讲“破除迷信”,我们小朋友对这种活动是不屑一顾的。如果小朋友唱歌难听,我们也会说:看你唱的跟念佛一样。可是每次有这种活动,我们又会吵着让大人带我们去看。
每次离观音庙很远就看到路的两旁间隔不远插着一个个纸做的彩旗,一直延伸到庙门前。隐约传来“咚咚锵!咚咚锵!”敲鼓,拍的声音,觉得心脏也跟着跳起来了。于是催大人车子骑快点。
在我的记忆中,观音的身子是用很稀的黄色布做的,手和脸是用同样的白布做的。脸上画着美丽清秀的五官,五个手指纤细修长。她坐在一个用细木棍搭成的轿子里,轿子外面做了很多美丽的花朵做装饰,显得雍荣华贵。至今在我意识里观音就是一个美丽女性,近几年电视里说观音在印度是男性,我是无法接受的。
“善友妈妈”们一手拿一个比手帕大一点绸缎方巾,随着锣鼓点儿,边唱边扭。她们一会围着圈扭,一会儿按8字形状扭,我们把这种舞叫“跑穿花”。最有趣的是一段是“悟空偷桃”,一个树枝上捆着假桃,“善友妈妈”扮演孙悟空去偷桃。看着那些平时迟缓木讷大婶大妈模仿孙悟空做鬼脸,上窜下跳的样子,总会惹来观看的人一阵欢笑。有时还会上演“划旱船”“二鬼摔跤”“小鬼拉磨”等民间曲艺。那些“善友妈妈”脱掉平时的灰布裤褂,穿上色彩鲜艳的戏服,戴上花枝招展的头饰,擦上红脸蛋,红嘴唇;“划旱船”扮演小媳妇的还会蒙上一块红纱巾,做娇羞状,这些“善友妈妈”个个眉飞色舞,得意洋洋。
每个去观看的小孩都会给一块圆圆的干饼,上面放着煮好的咸黄豆,听说还有素菜喝,但我没喝过。那些卖糖葫芦,风车,气球的小商小贩也会来凑热闹,使打醮现场更加热闹。观看的老人会去观音面前磕个头,捐个钱,然后领一块和观音衣服面料一样的黄布,回家缝成小鸡的样子,给孙子缝在衣服袖子上。据说可以避邪祛病。第二天所有的小男孩胳膊上都会缝着一个小鸡。我由于是女孩没人给我领布,我就哭闹,妈妈只好给我用一块花布做成一个小鸡缝在胳膊上。
我的老家村子很小,没有观音庙,但这也挡不住“善友妈妈”向佛的心。她们轮流摆会,把观音像摆在堂屋里,就在院子里跳。当然程序要简化许多。我的祖上世代信佛,据说父亲的奶奶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明眼”,传说已练就透视神功、超凡轻功。但我出生时她老人家早已驾鹤西去,无缘得见仙面。问父亲是否属实,父亲笑而不答。当然我家也摆过会。在念佛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附上身”的事件,一个“善友妈妈”会突然倒地,再起来就会模仿一个已经逝去的人的表情、动作、声音、语气说他(她)未尽的心愿。真是惟妙惟肖,就连最好的表演大师也学不成。等清醒后一问全然不知。现代医学解释为“癔病”又叫“歇斯底里”,说是女性情志不遂造成。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我家摆会时“附上来”的就是一位青年丧夫,靠自己一手把孩子拉扯大的大妈。但有一件事我得不到解释,就是我家摆会时,村里恰逢有人结婚,当走到我家门前时,站在我家门前的“善友妈妈”告诫放枪的离远一点放,不然放不响。血气方刚的放枪小伙不听,可是连放几枪都不响。无奈向东走了一段,一放,枪又响了。仅仅是巧合吗?不得而知。
其实现在想来,“打醮”的意义已不仅仅限于祈福。借着“打醮”的名义,这些“善友妈妈”可以放下平时繁重的劳动,放下成人的架子,放下世俗的束缚,好好的乐一乐。而正是由于这种活动的存在,给沉重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点色彩,同时让人的内心得到一些慰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