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诗歌雅言 |
海子流传最广的诗集要算西川编的《海子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和《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第一版)。因为由海子的生前友人编定,一般读者对这两种本子都抱以信任,研究者也以此作为海子诗的定本。无可否认,这两个本子的出版对诗歌界全面认识海子的创作,普及海子诗歌的影响确实功莫大焉。但这两个本子却并非无暇可摘。海子的不少诗存在异文,这两个本子中却没有反映,而编者采用的版本在我看来有时并非最佳。此外,《海子诗全编》打乱时序的编排体例也有可商榷之处,明显的讹误也不少,而且这个“全编”并不全,还有一些海子的诗为编者拒收或漏收(这一点西川在编后记中有所说明,但一般读者很容易为书名中的“全编”两字骗过)。在这些未收入这本“诗全编”的作品中,固然有些属于“少年之作”,不必收,但也有一些质量上乘之作,对热爱海子诗歌的读者不免为遗珠之恨。
下面主要谈谈《海子诗全编》的几个问题:
1.
本书将海子的诗分为长、短诗各两编的编排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值得商榷的是个别短诗的排序问题。编者说由于海子某些诗没有标明写作时间,短诗部分没有严格按创作时间编排,而是按作品风格与题材作了大致的归类。我认为对写作时间确无可考的作品做此权宜之计无可非议,但对有明确写作时间的作品按创作时间编排似更合理。海子的写作时间不长,但前后期风格的反差很大,这就意味着其风格演进的速度很快,这样按时间编排更能反映出这种演进的轨迹,还可为读者认识海子的心理变化提供某些线索。《在大草原上预感到海的降临》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写于同一天,在现在的版本中却隔着十多首诗,而这些诗的写作时间大多早于这两首诗数日,只是为了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与“题材相近”的《无名的野花》放在一起,这种编排就显得不尽合理。《喜马拉雅山》和《我飞遍草原的天空》两首诗有大段文字互见,可视为同样一首诗的不同版本,现在分入两卷,隔着200多页,似也不尽妥当。另外,海子诗中这种文字互见的情况还不少,若能一一注明,对研究者和读者都当大有裨益,可惜编者将此略过了。
2.
《在昌平的孤独》又题《鱼筐》,其第三节“全编”是这样的:
而我笔记本中抄录的另一版本(《麦地之瓮》?)作:
以及其他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