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侯麦三十年前的电影穿搭
如今看来也毫不落伍
时髦又爱好文艺的你大概已经知道了:最近,上海正在举行法国导演埃里克·侯麦(Eric Rohmer)的作品回顾展。
这次回顾展于 5.17-5.26 日举办,并放映 8 部侯麦的代表作品。
正如“人间男女”的展览主题,侯麦电影中的人物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不同年龄男人和女人们的爱情和友情纠葛,道德和欲望抉择,都像是你我身边会发生的平常故事。
埃里克·侯麦电影的配色一直为影迷和爱美的观众们津津乐道,并成为许多装饰、服装设计行业的配色模板。
无论“人间男女”们有没有看过他的电影,都非常值得了解和日常借鉴。
01
三十年不过时的电影搭配
船型领、宽松上衣、贝雷帽、60 年代的法式迷你裙和修身连衣裙......侯麦产出那些经典电影的时代,记录了当时年轻男女们的日常穿着,正好也是如今不断被设计师们回溯致敬的时代。
比如总以南法风情为灵感的法国设计师 Jacquemus,总能从他的作品中找到与侯麦电影相近的颜色。
我们普通人不仅可以向侯麦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学习“如何穿好基本款”的技巧,更加值得借鉴的是服装和家居的配色。
正红与墨绿、浅蓝与姜黄、粉橘与浅棕......侯麦爱用不同的颜色体现人物的性格。
在他的道具屋里,可能有一打不同颜色的宽松纯色针织衫。可以当作外套,可以变成开衫,中午天气热了更可以脱下来系在肩膀上。
在穿着基本款时,相同颜色的呼应会让全身的穿搭更有趣。比如《双姝奇缘》中女主肩上的红外套和脚上的红色袜子,虽然全身只有两个色彩,却一点也不单调。
《女友的男友》中,两位志趣相投的闺蜜在相同色调的穿搭上也颇为呼应。
同色系简约的纯色外套,内搭可以选择得有趣些,格子或者波点任由你选。
侯麦的电影布景还能成为穿搭拍照模范。
《绿光》中戴尔芬坐在台阶上沉思的一幕,身旁的花作为同色背景,让她随意的动作成了一幅画。
《秋天的故事》中,侯麦以草地为背景,用柔嫩的粉橘色体现 Rosine 少女的一面:
也用浓烈的酒红和墨绿对比,展现了 Magali 矛盾纠结的内心。
同样红配绿而毫无违和感的一幕,是《绿光》中戴尔芬在海边戴着贝雷帽的背影。
演员们都穿蓝色同框时,侯麦也巧妙地用不同材质、不同样式的服装区别开,不变的是一抹充满魅力的蓝。
侯麦在电影布景中对于环境色彩的把控,更是一绝。
《圆月映花都》中,女主在公寓里打电话,墙上橘黄色的挂饰和衣角露出的鹅黄,点缀了整体的灰色调。
搭配白色墙面的,可以是沉静的雾霾蓝和热情的大红。
另一个用了大规模雾霾蓝的场景是《秋天的故事》中伊莎贝尔在厨房写小纸条的一幕,鹅黄色的丝绸睡衣和盘中的水果颜色呼应,完美融合进了灰调的背景中:
被大家说得最多的《春天的故事》,这张著名的剧照中两位主角身上的每处颜色,都能在身后的书架上找到。
墙上马蒂斯的画作,与衬衣的颜色相映成趣。
类似的色彩例子在侯麦的电影里还有很多,拍摄电影时,侯麦总是希望机器和演员之间形成一种自然舒适的艺术感。选择演员全凭直觉,并允许演员创作彼此的对话,甚至鼓励她们设计片中的布景,最大限度地做到自然。
凌乱的床与沙发,正是展现了影片主人公慵懒放松的状态;鲜花、书柜与水果是几乎每部侯麦电影中都会出现的场景,不单是因为法国人真的很喜欢亲近自然和读书,这些体现着日常感的物件,其实无一不在体现着侯麦想要传达的理念:我们总在生活的四时中发现哲理,在思考中将镜头语言化为美好的诗歌。
02
大器晚成的“孤独者”
埃里克·侯麦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担任《电影手册》编辑期间,特吕佛和戈达尔都曾经是他的同事。
侯麦原名 Jean-Marie Maurice Scherer,出生在南法的一座小城。“Eric Rohmer”只是他的化名,分别取自奥地利籍美国导演 Eric von Stroheim 的名字,和小说家 Sax Rohmer 的姓。
大器晚成的侯麦,“六个道德”系列电影让他的事业走上巅峰,也成为法国电影发展的里程碑。
《慕德家一夜》剧照
这个系列的电影中总有类似的情节:电影叙述者在追求一个女人时,又邂逅了另一个女人,这个女人让他意乱情迷,直到他去找回原先的那个女人为止。刻画着人们生活中的欲望和情爱纠葛,却又在其中加入宗教、哲学与爱情的关系。
其中,1959 年的《慕德家一夜》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和最佳外语片两项提名,《克莱尔之膝》拿到圣塞巴斯蒂国际电影节大奖。
“六个道德”之后,侯麦在上世纪 90 年代拍摄了“四季故事”系列,很多国内的影迷们认识侯麦,也都是从此开始的。
“四季故事”系列在豆瓣上评分颇高
“四季故事”系列中除了部分片尾,其中几乎没有出现音乐,侯麦将人物融入自然的光景中,让性格各异的演员们用语言和穿着去体现性格和心理活动,也让荧幕上的“孤独者”们在谈论哲学、爱情时吐露心声,勇敢探寻属于自己的爱。
“孤独者”也是侯麦自己细腻性格的写照,正因为他懂得这份孤独,才将这一特质融入影片中,让更多孤独的人在其中找到共鸣。
03
侯麦带来的“法式风格”
喜欢侯麦电影的人,不仅是喜欢他展现给我们平凡的人间情感,他在电影中对于哲学和美学的认真探求,也成了独一无二又无法被具体言说的侯麦风格。
虽然“effortless chic(不费力时髦)”这个词已经快被媒体和博主们妖魔化了,但这次讲到侯麦的电影,还是想提到它。
在侯麦的电影中,除了人物本身的性格,你几乎难以找到快节奏和刻意感,而这份随性也贯穿在电影的布景和人物的穿着打扮当中。
如今,侯麦电影中的风格在被 Instagram 上的一些博主借鉴后,被捧为比火烈鸟和棕榈叶更高级的“Ins 风”;九年前去世的侯麦老爷子大概也不会想到,在万里之外的中国,有一小撮某宝卖家是靠着“侯麦同款衣服/海报/手机壳”卖货发家的。
也欢迎你在看完电影后,留言和我们聊聊你对侯麦电影的看法!
文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