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9 次追逐日食的“美国夸父”

(2009-07-22 10:06:25)
标签:

日全食

日食

沙罗周期

日冕

巴萨乔夫

中国

it

分类: 新闻

49 <wbr>次追逐日食的“美国夸父”

 

专访国际天文联合会日食工作组主席杰.巴萨乔夫

 

49 次追逐日食的“美国夸父”

 

 

7 月22 日,国际天文联合会(IAU) 天文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和IAU 日食工作组主席杰.巴萨乔夫在安吉天荒坪展开人生中第49 次“追日”。巴萨乔夫对日食的研究超过46 年,两年前他便着手准备中国日食观测之旅,将天荒坪水库视作“2009 年日食最佳专业观测点”。近日,巴萨乔夫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称,中国人很幸运,一年时间内有幸两次在家门口看到日全食,“只要看过一次日全食,观赏者一定会被日食的壮丽深深吸引。”

 

 

文/ 周一妍 图/ 彭暾

 

 

  “快,我要预订一间房间,入住时间是2009 年7月22 日前一个星期。”


  2007 年4 月,一位头发花白的美国老人来到安吉天荒坪一家度假村内,对值班经理急切地说道。


  后来,老人又改了主意:“噢,不,可能需要10 间房间。”


  “这个外国老头是不是疯了。”经理小声嘀咕。


  浙江安吉天荒坪镇虽属于风景区,由于地处海拔908 米的高山上,游客往来并不频繁,度假村入住率也不高。自从开业以来,他还是第一次碰到预订两年以后房间的客人。


  到了当年年底,他惊讶地发现度假村的120 个房间已被预订一空。而山顶上能容纳近万人的空地,也已有一大半被远道而来的欧美、俄罗斯和日本旅行者包掉。


  这位经理并没有想到,正是他眼中的“美国怪老头”刮起了一股安吉天荒坪旅行旋风。


  订了10 个房间的美国老头是国际天文学界的权威、威廉姆斯学院天文学教授杰.巴萨乔夫(JayPasachoff)。由于他亲点这里为“2009年最佳日全食专业观测地”,于是天荒坪镇一时大热。


  巴萨乔夫担任国际天文联合会(IAU) 日全食组主席超过46 年。为了表彰他在天文界的杰出贡献,国际卫星协会于2003 年将一颗新发现的卫星命名为“5100 巴萨乔夫”。此前,唯有卫星发现者才有权利为卫星冠名。


  而巴萨乔夫最富传奇色彩的还是他曾亲历了27 次日全食、12 次日环食和9 次日偏食的骄人战绩。6 月11 日,美国《自然》杂志以日食作封面报道,巴萨乔夫是作者之一。


  49 <wbr>次追逐日食的“美国夸父”7 月15 日,记者跟随巴萨乔夫、15 名美国威廉姆斯学院师生和7 名杭州高级中学学生,一同驱车从杭州赶赴安吉天荒坪水库旁的观测平台。天荒坪的人工水库享有“江南天池”的美誉,但是巴萨乔夫一行却无暇顾及美景,设备搭建工作在之后的一周内有条不紊地进行。天文望远镜、观测仪、赤道仪、电子照相机等从美国空运来的约200 公斤天文设备,放满了100 多平米的观测平台。


  “我们还准备了五六块超大遮雨布。一旦下雨,也不必把设备撤回。一周时间调整设备,对我们来说,还是很紧张。”巴萨乔夫告诉记者。


一波三折的选址路


  2008 年3 月19 日,中国境内发生了一次日全食,持续时间为1-2 分钟。那时,巴萨乔夫没有选择在中国观测,他去了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准备把中国最壮丽的日食观测经历留在2009 年。


  今年7 月22 日的日全食,被中国媒体称为“300 年一遇的日食奇观”。上午8 时,日全食将先后穿越印度、不丹、孟加拉,然后穿越中国,最后到达日本位于太平洋上的少数岛屿。日全食持续的时间,由西往东逐渐增加,最长的时间,可以达到6 分38 秒。


  “在中国大陆长江流域,基本都能看到这次壮观的日全食。但是,出于科学观测的需要,我们希望观测到的时间越长越好。”巴萨乔夫说,按理位于太平洋上的小岛是2009 年日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由于那里是日本的军事禁地,不允许外人进入。于是,中国上海及周边地区,顺理成章成为天文学家观测的首选。


  早在2007 年3 月,巴萨乔夫就开始了2009 年中国日食的选址工作。当月19 日,在中国境内发生了一次日偏食,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可以看到太阳直径的87% 都被月影遮住。在北京和上海,这一次比例接近20%。


  当年,香港大学邀请巴萨乔夫去做一场讲座,于是他便打算去香港观看。结果,纽约的暴风雪把他困在肯尼迪机场,最终,他并没能及时赶到香港。“最终,我在飞机上看到了一点点偏食,当时飞机正飞临中国的海岸线,那里正好是2009 年日全食将要离开中国的地方。我想,是时候去寻找2009 年日全食的观测地了。”


  2007 年4 月,巴萨乔夫首先来到上海金山,由于金山靠海,在这里观测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就是能够看到海中的日全食。然而,“人们总是期望在无比纯洁的天空观看日食,再三考虑之下,我们担心金山离上海市区实在太近,大气质量不佳,于是,还是决定另外寻找别的地方。


  一天,巴萨乔夫买了一张《中国日报》,看见里头有一个美国人为其在莫干山开设的一家小型旅馆刊登广告。绿荫如海的修竹、清澈不竭的山泉,莫干山的美景一下子吸引了巴萨乔夫的注意。于是,他兴致勃勃驱车去见那个刊登广告的美国人,结果却仍是败兴而归。“莫干山什么都好,就是陆地太窄,没有一块相对较大较平稳的地方摆放设备。”


  无奈之下,巴萨乔夫决定上北京见一位老朋友、国家天文台台长朱进。朱进介绍他认识了杭州高级中国天文台负责人林岚。在林岚的建议下,他终于找到了追日的理想之地。49 <wbr>次追逐日食的“美国夸父”


  2007 年4 月底,林岚、巴萨乔夫以及上海天文台的专家一同登上安吉天荒坪水库考察。结果发现,这里是一块难得的“净土”,海拔高,空气透明,远离城市;更让人兴奋的是,天荒坪水库旁的水力发电站能够给天文设备提供“备用电力”,一旦当日观测发生断电意外,水力发电站可以马上补充电力。巴萨乔夫看后,当即拍案:“就是这里了。”根据巴萨乔夫推测,在天荒坪可以看到的日食时间,达到5 分38秒。数位上海天文台的专家也欢呼雀跃,一年之后,上海天文台在安吉天荒坪水库不远处又修建了两座天文观测台,目的就是赶在2009 年观测日全食。


  如今,巴萨乔夫的日食观测,可以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来形容。他期待7月22 日是个大晴天。


  这几天,巴萨乔夫一直都在研究近几年来天荒坪地区的天气情况,研究结果却让他有些忧心忡忡:“观测日食,需要一个万里晴空的好天。最怕就是遇到阴天。近20 年来,上海及周边地区在7月22 日的天气情况中,有一半是晴天,一半是阴天或雨天。2009 年7月22 日,只有期待幸运之神的垂青了。”


18 年的等待


  “你很有先见之明。两年多前,就开始着手准备2009 年的日全食观测了?”记者问。


  “不对,不是两年前,为了这次日全食,我等了18 年。”巴萨乔夫说。


  2009 年7 月22 日的日全食, 时间持续超过6 分钟,在中国长江流域,300 年才能遇到一次。全球近半个世纪能与之相媲美的超长日食奇观,只有1973 年6 月30 日和1991 年7 月11 日两次。


  1973 年,巴萨乔夫将撒哈拉大沙漠作为观测首选,后因设备运输不便转到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缘小国马里。由于当地人并不理解巴萨乔夫的工作,观测前几天,他被迫将整个观测团队转移到肯尼亚的Northern Frontier District 观看。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巴萨乔夫享受到了长达7 分零4 秒的“日食视觉盛宴”。


  墨西哥城是1991 年日食奇观的主要观测地。全球大部分天文学专家们趋之若鹜,巴萨乔夫决定另辟蹊径,前往美国夏威夷观测日全食,因为夏威夷的夏日晴天数比墨西哥城略长。观测当天,一开始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可惜好景不长,还没等到日偏食阶段发生,夏威夷的天空就闪过几片恼人的乌云,一直到日全食完全结束,再次出现的日偏食阶段进行到一半,巴萨乔夫才看到太阳。这次失败的观测经历让巴萨乔夫沉默许久,观测后的数小时里,他一直抑郁地凝视着那些没有发挥功用的天文设备,一动不动。


  夫人Naomi 走到他身边,拍了拍巴萨乔夫的肩膀,轻声说了一句:“没关系。这次没有看到,还有下一次。18 年后,你也才66 岁,到那时我们一起去中国看日全食。”


  巴萨乔夫说,月亮绕地球的公转轨道称为白道,而它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就叫做黄道,两者相交产生日食。一般来说,每18 个月就会产生一次日食。有些对日食观测着迷的人,就是以每18 个月在全世界某地发生的日食为依据来安排他们的假期。而月亮两次经过同一黄白交点的时间间隔被称作一个“交点月”(Draconic month), 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关于日食起因的传说——日食发生时因为中国龙将太阳吃掉了。242 个交点月等于18 年零11 又1/3 天,被称为“沙罗周期”,“沙罗”就是重复的意思。”


  “通过沙罗周期,可以判断某次日全食持续时间长短的规律。如果某次日食时间短,那么下一个沙罗周期,即18 年零11又1/3 天后,世界上将会再次发生一次历时时间较短的日食。同样,如果上一次日食历时时间长,那么下一个沙罗周期也会再发生一次长日食。”


  49 <wbr>次追逐日食的“美国夸父”从夏威夷到安吉,巴萨乔夫等待了一个沙罗周期。


  巴萨乔夫的追日生涯始于20 岁。


  1963 年10 月,巴萨乔夫还只是哈佛大学天文系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有一天,他的导师兴奋地跑进教室向学生宣布,一场日全食即将降临马塞诸塞州。导师特意包了一架飞机去看日全食。这是巴萨乔夫第一次看到日全食。他回忆说:“在日全食前一小时,天空逐渐暗淡无光,日全食发生的一刹那,带来的神奇与惊叹,无法用言语表述。”


  第一次观测日食,改变了天文新生巴萨乔夫的生活轨迹。“只要看过一次日全食,观赏者一定会被日食的壮丽深深吸引,如同吸食了大麻一样,观赏日食会上瘾的。”采访中,巴萨乔夫对日食观测的喜爱溢于言表。


美国夸父的追日人生


  “最激动人心、最值得期待的日全食现象,是从日面的99.9% 被遮住时才开始。”巴萨乔夫分析。


  2003 年,南极大陆发生日全食,全球10 多位天文学家搭乘一艘破冰船赶赴南极;另外还有两架飞机也向南极大陆飞去,巴萨乔夫和夫人以及一位学生就在其中一架从澳大利亚墨尔本起飞的飞机上。那次飞行,创造了世界上“国内”飞行最高纪录,连续飞行14 个小时的飞机,在整个航程中没有穿越任何一条国界线。


  “当时我坐在飞机的左翼,太阳就在我斜上方45 度角处,两者之间的距离,近得好像一伸手就能抓到似的,渐渐的,太阳逐渐被月亮遮住,终于,我清晰地看见了耀眼的‘贝利珠’”。


  巴萨乔夫介绍说,在太阳被月亮挡住99% 时,在日面的东部边缘会突然出现一弧像钻石似的光芒,这就是钻石环(Diamond Ring),同时在瞬间形成为一串发光的亮点,像一串光辉夺目的珍珠高高地悬挂在漆黑的天空中,这种现象由英国天文学家贝利最早描述,因此成为“贝利珠”。贝利珠现象通常只有一二秒钟,发生在日面被月面遮住99.9% 的时候。


  太阳周围的大气日冕是形成“贝利珠”和“钻石环”光环的主要物质。巴萨乔夫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是试图寻找到造成日冕高温的原因。


  出于某种奇怪的原因,日冕的温度高达100 万℃,比日常所见的太阳光球表面的温度高很多,光球表面温度只有6000 度。以人们的生活常识,当一个人远离火炉的时候,一定是越来越冷,可太阳却如此奇怪,越远离中心,温度越高。


  多年来,巴萨乔夫通过拍摄日全食照片来了解日冕的活动情况,他认为导致日冕超高温的原因,是某种特殊的波导致的。当然,在天文学界还存在另外不同的理论。


  “由于日冕是太阳最外层的大气,它本身的颜色要比天空的背景光暗淡许多,所以平时人们用肉眼根本无法看到日冕。”巴萨乔夫说,日全食发生的那几分钟,是研究日冕的最佳时间段。他有两台每秒钟可拍摄10 张照片的电子照相机,在日全食发生时快速捕捉日冕的影像。“只有当日全食发生时,太阳的光芒被完全遮盖,比太阳弱100 万℃的日面才得以被人们在地面上观测到。


  从1963 年到2009 年,46 年过去,巴萨乔夫究竟去过多少个国家或地方观看日食?


  采访时,他扳手指默算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决定放弃。追日46 年来,他像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夸父一样,飞过无数地方,只为了观测那几分钟的美好景象而已。每次追日的照片都被巴萨乔夫整齐地归档,拍摄的照片以“十万”计算。他从电脑里为《外滩画报》挑选了十来张照片,足足花费了一小时。


  巴萨乔夫建议观看日全食一定要去户外。他婚后的第一次日全食之旅是在澳大利亚。在那里,他痛心地看到,澳大利亚几乎所有中学都在日全食当天把学生召集到学校看电视直播,而不允许他们在户外活动,以防学生长久对着太阳,灼伤眼睛。


  还有一次,巴萨乔夫在巴拿马看日食,当地眼科医生竟然在电视里公然宣传:看日食十分危险,请大家看电视直播。


  “我去过世界上许多国家,甚至是有些发达国家,日食知识相当匮乏。而中国人对日食的浓厚兴趣让我印象深刻。”巴萨乔夫说。


  “我们必须告诉公众,在日偏食阶段观测太阳一定要戴上日食眼镜,而在日全食的那短短几分钟,裸视完全不会伤害眼睛??凡是能够有幸看到日全食的人们,应该满怀敬意,要永远记住日全食带来的愉悦和荣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