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魏德圣专访“杨德昌是我的精神支柱”

(2009-01-21 14:13:43)
标签:

海角7号

精神支柱

副导演

三级跳

魏德圣

台湾

娱乐

分类: 新闻

魏德圣专访“杨德昌是我的精神支柱”

 

魏德圣专访“杨德昌是我的精神支柱”

 

2 月,《海角7 号》将在内地公映,该片在去年成为台湾有史以来华语电影票房冠军。从草根小人物到知名导演,魏德圣说,“我的人生经常经历这种三级跳,跳得太快,以至于自己都不知道如何适应。”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他透露下部电影叫《赛德克?巴莱》,是关于台湾原住民的史诗故事。正是为了该片,他才不小心拍摄了《海角7 号》。

 

 

文/ 李俊 张能(实习) 摄影/ 唐晓毅

 

 

第一次到上海,魏德圣呆了不到18个小时。


走出浦东机场,他穿着土黄色旧夹克、快磨白的蓝色牛仔裤,戴着眼镜,一身平民装扮。那是2008 年年底,前2 天的金马奖上,他凭借《海角7 号》捧回3 个奖项,其中最有分量的是最受观众欢迎奖。


当晚,魏德圣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参加本报的“城市之心”颁奖活动。他多次问记者:“一定要穿正装吗?”他随身的挎包里,只带了一件西装和白衬衣。最后时刻,他很不情愿地把这身行头穿在身上,说:“现在,我就像个笨蛋,完全不是自己了!”


魏德圣一直在时断时续地咳嗽。3个月以前,随着《海角7 号》在台湾大热,他的嗓音就变成了这样:“因为不停地要说话,停不下来,太忙、太累??”


正如朋友所言,魏德圣不善应酬。在名流云集的酒会上,他无聊地坐在角落里,除了有其他明星认出他来,主动过来和他说话外,大多数时候他都不知道该做点什么。他调侃自己:“现在走路就像做贼一样,都不敢和人打照面,就只能看着脚下。”


当他得知上海和台北一样,聚集了大量的外地人,他笑了笑。相对台北,魏德圣也是外地人。他出生于台南县永康乡(今永康市),魏德圣透露最近自己才发现祖籍是山西人,他的祖先在元朝移居到福建,明末跟着郑成功到了台湾,或者在清初偷渡到了台湾。


《海角7 号》里,第一句台词就是:“操他妈的台北!” 魏德圣骂出了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的心声,也骂出自己的对于城市的疏远。

 

 

我不会去拍文艺片

 

 

离开上海时,魏德圣有些如释重负地对记者说:“再忙一个星期,我就彻底把《海角7 号》放下了,该去做点别的了。”


魏德圣的下一部电影是《赛德克?巴莱》,他将回到自己最向往的时代。赛德克,是台湾一个民族部落。巴莱意指“真正的”。片名的意思是“一个真正的赛德克人”。1997 年,魏德圣看到一则原住民北上抗议政府的新闻。他发现原来台湾还存在着如此剽悍的民族,但是在都市丛林里,他们显得如此渺小无力。由此,他开始翻阅史书,发现莫那鲁道的故事,找到原住民为何能够坚强生存至今的理由,并计划以2亿台币拍摄该片。2000年,他完成剧本《赛德克?巴莱》,讲述“雾社抗日事件”的赛德克族英雄——莫那鲁道的故事。


当时,不出名的魏德圣自掏腰包200 多万台币,依照国际级的制片规格,完成了五分钟长的史诗电影片花,希望以此解决投资问题。所有人都认为,这简直就是自杀行为。只有挺着大肚子的妻子支持他:“我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但是你有;可是天下有梦想的人太多了,愿意用行动去追求梦想的人又太少了,偏偏你又是愿意追求梦想的少数人之一。我不想有一天你老了以后,一天到晚跟我抱怨,如果当初做了就好了,要拍就去拍吧!”


当然,魏德圣没有拉到钱,只能先拍低成本的《海角7 号》。直到最近,他才可以圆《赛德克?巴莱》的梦。


41岁的魏德圣没读过大学,没受过一天电影专业教育,也没看过多少大师的影片。他曾在网络上浏览过蔡明亮《黑眼圈》的预告片,2 分钟的预告片只放了一张照片,他后来才发现镜头就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床上睡觉而已。“和绘画不一样,我觉得电影是一群人,花一堆钱做的梦,”魏德圣说。他调侃蔡明亮应该去画画,“因为蔡明亮的缘故,法国人认为全台湾只有一个导演叫蔡明亮,只有一个演员叫李康生,台湾有一半都是同性恋,而且台湾的房子永远都很空,台湾的天空永远都是灰的。”

 

 

每个台湾导演都有辛酸史

 

 

“随便抓一个台湾导演,让他们讲自己的辛酸史,都能讲得很精彩,”魏德圣说。


魏德圣也不例外。2001 年,他面临房屋贷款、妻子怀孕、剧本无着落、制片环境恶劣等难题。他每天提着电脑,骑自行车从永和出发过福和桥,到公馆的咖啡馆坐上一天。这样,他写出了一本前途未卜的剧本,完成了一本小书《小导演失业日记——黄金鱼将撒母耳》,署名小魏。


导演朋友果子离称魏德圣是集倒霉、失意于一身的有为青年,认为他:“有才气而无财气,有骨气而无运气,坚持、直率、有理想、有气量、有见识,但缺少觥筹交错的本领,圆滑妥协能力不足,常常和机会失之交臂。”


魏德圣中专读的是机电专业,对他没有任何用处,他现在只记得当时同学经常发生打架暴力事件。有一次,同学得罪了地头蛇,当地人扬言晚上要来抄宿舍,眼看大难临头,有人半夜抱着蚊帐,有人怨声载道,有人吓得想逃跑……“你立刻就明白了,什么叫做人性,”魏德圣说。


服兵役时,他认识一位电影发烧友,和他一起去KTV 包厢看小电影,无意中看到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美国往事》,才第一次感觉到电影的力量。魏德圣至今还记得被震慑的感觉:“因为播放太多次,银幕已经花了,电影结束了,我却一直坐在那里没动。在我内心,有点被惊吓到,原来这就叫做电影。”


魏德圣卖过保险、做过仓库管理、拉过广告,并从电视节目助理开始进入电影圈。导演萧菊贞是魏德圣落魄时就熟识的朋友。她透露,当初他们一起拍过儿童频道的宣传片,甚至穷疯了去接一个购物频道“卖马桶”的企划,结果忙了一个月还被拒绝,每人只领了5000港币的报酬。


1993 年,魏德圣在军教片《想飞─傲空神鹰》做场记,结识了杨德昌电影工作室人员。别人看他认真、能吃苦,便拉他进入杨德昌电影工作室做助理。当时,魏德圣写的一个剧本获奖,杨德昌听说了,让他把剧本拿来看。看后,杨德昌说:“你能写。”后来,《麻将》开机,魏德圣从场务道具主任进入了导演组,担任导演助理。《麻将》拍摄一直延期,两个副导演相继离开,魏德圣又变成了副导演。“还没有拍戏,我就升到了副导演,就像三级跳,我的人生经常遇到三级跳,跳到我自己都来不及反应”,魏德圣感慨地说。


和杨德昌工作,魏德圣基本上被连赶带骂地推着跑。不过,他至今还是认为,《海角7号》遇到种种资金困难,他还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杨德昌精神的鼓励。


在最缺钱的时候,不断面临停拍的阶段,魏德圣不得不对工作人员说,“我没钱”。剧组一位工作人员安慰他,讲了一个故事:“以前杨导拍《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时,本来说1月开机,结果我足足等了1 年3 个月才开机;开机1 个月后,杨导又没钱了,用各种手段去借钱,连骗带拐;每次重新开机时,工作人员都发现小女演员的胸脯一天天变大,而当时年少的张震的嗓音也开始变声了。最后,杨德昌用了8 个月拍完了这部影片。”


魏德圣认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杨德昌最好的影片。杨德昌也成为他的重要精神支柱:“大导演拍片尚且如此,相比之下,《海角7 号》拍了2 个月,我就是死,也要撑下去。”

魏德圣专访“杨德昌是我的精神支柱”

 

 

 

B= 外滩画报W= 魏德圣

 

 

“每位导演都在坚持和妥协中学习平衡”

 

 

B:《海角7 号》已经在全世界拿了很多奖项,也拿了台湾本土的金马奖,对你来说,哪个奖最有意义?


W:还是第一次拿奖的时候,就是台北电影节百万首奖。这个奖对我意义最大,也对我们发行有帮助,那时候电影还在放映。所以,拿那个奖的时候,我们是最兴奋的,差不多是你起步就得到了肯定。


B:很多人都为你感到遗憾,比如你应该拿到金马奖最佳导演、或最佳影片。对于这部电影现在能够打动观众,却没有打动冷静的专家评委,你怎么认为?


W:我还好,真的没有遗憾。以我现在的资历、包括制作水平来说,还是有一定差距。在内容上,我认为,我不会输别人,我觉得别人很好,我也很好。但是在技术调度上,我当然差得很远。所以,在评审上,我肯定输。拿大奖的《投名状》我看过,真的很喜欢。我一次看电视访问,陈可辛导演说了一句话,我非常佩服。他说:“我们这么文明,还会道德沦丧,你想几百年前的人,又没有念书、又穷又没有饭吃,为什么他们不会道德沦丧?”我觉得他就是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去看事件,而不是站在现在的角度,我很欣赏这个观念。


B:据说,你会常躲到电影院里去观察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反应,你发现观众的反应和自己的预期有不一致的地方吗?


W:这部电影我去电影院看了至少有10 次吧。每次参加座谈会,我都会提前去看一下片子,我觉得观众的反应大致都踩上了我们要的点,设置的效果也都达到了,笑点和感动点都到了。尤其是在台湾,因为非常契合他们的生活。在日本公映的时候,让我有点惊讶,因为没有达到那种效果。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他们反应很好,但是不愿意表达。大概因为民族性,他们没有放开,哭也不敢哭,笑也不敢笑。唉,觉得这批人活得真痛苦,非要这么累干嘛!


B:以前台湾电影最卖座的是“怀旧”、“成长”,现在最卖座的题材是“同志”和“鬼片”,《海角7 号》出来的时候,像个成功的异类,他把它归为哪一类?


W:现在流行什么?就是混搭嘛。要艺术,又要商业,又要场面,又要故事,就是我吃喝一顿饭,不是一份蛋炒饭就够了,我希望还有更好的东西在里面。并不是先有想法,才有行动,是我现在先想到底是什么是观众喜欢的故事。可能是因为故事有很多料,有人,有性格,有浪漫,也有摇滚乐??什么都有。现在年轻人就觉得,我们就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凤凰卫视的记者问我,你不觉得台湾的政治环境很乱吗?我是觉得乱呀,所以我的电影才这么乱呀。外人看它可能很乱,但是我觉得这是缤纷、有活力、有生命力的乱。


B:有老板找你谈过《海角7 号》拍续集吗?


W:现在,很多人觉得以后要多拍这种混搭电影。但是电影精神的主题,不应该在于描写社会的乱,乱里面有阳光才行呀。在《悲情城市》之后,有很多片子都在拍“二二八”题材,结果都挂掉了。现在有人说,你赶紧拍摄《海角8 号》、《海角9 号》,我觉得,做事情不是这样子做的。


B:你当时读的是机电专业,做的都是和电影无关的事情,是什么让你突然觉得后半辈子居然能和电影发生了联系?


W:我发现我是个很喜欢讲故事的人。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将来能做什么,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我特别清晰地记得,我看到剧本的那一刻:原来这就是剧本,只要有对白、动作就可以了。我读书也读得不是那么好,文学方面也不厉害,写小说我也写不出来,但是我觉得我可以写剧本。我就开始边摸索边写,其实就是乱编,蛮有趣的,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进入这个行业之后,我才看到一些处理影像的技巧。我自己喜欢讲故事,正好遇到用影像讲故事的时代,我就学习用影像去讲故事。大概,我就是喜欢这种感觉。

 

 

跟着杨德昌导演天天被骂

 

 

B:你做过很多职业,比如卖保险、拉广告,没有读过电影专业,会不会觉得自己入行太晚了?


W:不会,我对那段日子很有感触。对我来说,这是种体验,虽然那个时候不是刻意体验生活,但是你就做了,就会让你很熟悉人情世故,而且观察力会很敏锐。比如一个人走路,他在想什么、看什么,你的感受会比较深。


B:你的第一次三级跳是发生在和杨德昌导演合作《麻将》的时候,从道具主任突然升到副导演,你是怎么应对的?


W:我根本无法反应,每天都在挨骂。杨导演非常严厉,也是我做得不好,当然我也不可能做得好,本来就是什么都不懂。第二次拍片,就不敢和他拍了,就跑去和别人拍电视剧,我还是怕他。我觉得杨导那种模式,对一个人的帮助很大。短短2 个月之内,要帮助他完成一个电影,把你丢在一个环境里,什么都不去帮你,让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到底在等什么,到底缺了什么??他只会问你:“还有几分钟,去哪里,去做什么?有没有我要的?”他只说他想要的,然后整个过程就是你自己的事情。这个过程里,我得到了很大的训练。


B:杨导演作为台湾新电影的旗手人物,但他和侯孝贤一度被很多电影评论家批评,认为他们把台湾电影带入了死胡同,只注重个人艺术,而不注重商业。当时,你是否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W:那时候我还在学习。刚入行,还没有智慧去反思那些东西。毕竟新电影的时代是他们开发出来的,到那个时代的末期,他们还在尽力做他们想要的东西。我学习的不是思想、想法,而是做事情的精神,这种态度和精神是不会随着时代而改变的。和杨导拍片,真的能感觉到他是个艺术家。可能这个艺术家经常在片场骂人,但他有艺术家的精神,他承受很大的压力和争议,但还要像平常人一样去做事情;他还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不怕得罪人。当时,我还无法理解,也很气,为什么杨导演这样大名气的人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我自己做导演的时候,才知道在台湾拍一部戏,到底有多难。


B:和杨导演一起,让你至今都受益的东西是什么?


W:杨导会让你去思考。和他聊天,他会问你,你讲一个故事、讲一段话,是不是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同样的工作、故事交到你的手里,你能不能用自己想法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观念。他一直都在想这个东西,这对我影响很大,每次想一个剧本,我都会问自己,你不是单纯地讲述一个故事,是否有新的观念要告诉大家?讲故事很重要,但电影绝对不是简单地只讲故事。


B:之后,你又和商业导演陈国富一起拍《双瞳》,那时对你来说,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W:陈导演的风格比较开放,能够放手让我去做一些事情。杨导演比较会控制人,他是个艺术家,做的事情要符合他的需要,要去了解他的观点是什么,去做他要的电影。陈导演基本上像一个企业家、商人,就是放手给我权力,但是要拿出东西来。其实,在两边做都很累,一边是帮他完成他想要的东西;另一边是要完成你该完成的,拿去审核,是不是符合他公司的要求。就像一个是为个人工作,一个是为大公司打工。


B:你个人更倾向于哪一种风格?


W:其实很矛盾,我的思想被这两个人搞得一度很混乱。坚持和妥协是拍片的两面,有时坚持是对的,有时妥协是应该的。这两方面很难拿捏、平衡,我跟这两个导演合作之后,一度处理得很糟糕,很长时间都没有调整过来。我想,每个导演,这辈子都在练习这两者的平衡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