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汤姆.克鲁斯:“我要证明他们都错了”

(2008-12-31 10:30:08)
标签:

影评

电影

刺杀希特勒

纳粹

克鲁斯

德国

娱乐

分类: 新闻

汤姆.克鲁斯:“我要证明他们都错了”

 

汤姆.克鲁斯:“我要证明他们都错了”

 

作为好莱坞曾经最管用的票房摇钱树,如今的汤姆.克鲁斯,在众人眼里是个信仰科学教的偏执狂和会“跳沙发”的疯子。他已经好久没有主演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了。去年圣诞,自筹拍以来困难重重的《刺杀希特勒》终于在北美院线上映了,业界对汤姆.克鲁斯扮演的“独眼”德国军官一角却褒贬不一。

 

 

文/ 克莱尔

 

 

自打汤姆.克鲁斯戴上眼罩,穿上长统靴和纳粹军装,背对着军用飞机拍照的那一刻起,评论界人士就开始预测,二战题材大片《刺杀希特勒》会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最不要命的一次赌注。这部电影,原本只是《超人归来》的导演布莱恩.辛格试图远离商业大片生产线的一次“小动作”,结果请到了汤姆.克鲁斯主演,还让米高梅影业买了一张9000万美元的单,造就了这部“意外”的大片。


在《刺杀希特勒》中,克鲁斯扮演德国纳粹军官克劳斯.冯.史陶芬伯格。1944 年7 月20 日,这位“独眼上校”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电影在拍摄期间遭遇重重困难,官司都打了好几场,上映日期也几经更改。终于,影片定在12 月25 日上映,将与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本杰明.巴顿奇事》直接竞争。不论成败,这部电影似乎具有一切能在票房市场上制造波澜的元素。


最令制片方焦虑的是,克鲁斯究竟能不能在这部电影中彻底地卸下他的个人魅力和明星光环。上周,米高梅影业在加州组织了一场看片会,业界对这部电影的反响大好。圈内人士和电影记者的评价已然扫除了大家对汤姆.克鲁斯演技和德国口音的不信任,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电影亦一致叫好,甚至称该片是今年最出色的二战题材电影。《综艺》杂志编辑史蒂文.盖多斯说:“冯.史陶芬伯格这个角色看上去并不适合汤姆.克鲁斯,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克鲁斯表现得异常出色,配角亦相得益彰。”


不过,影片于去年12 月23 日晚在洛杉矶举行了首映式后,批评声又不绝于耳。美联社的影评人克里斯蒂.勒麦尔在文中严厉地将克鲁斯的表演批作“片中最薄弱的一环”。德国报纸《周日画报》则称克鲁斯对冯.史陶芬伯格这个角色的刻画“深度与一桶爆米花差不多”。

 

 

“有时就得冒险挑战自己”

 

 

汤姆.克鲁斯,这个名字曾经是好莱坞最管用的票房摇钱树。《碟中谍》系列是一个奇迹,去看《碟中谍》的观众,大半只是冲着汤姆.克鲁斯的名字去的。然而,2005 年,包括“跳沙发”事件(2005年在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莉的节目中,克鲁斯一提起新女友凯蒂.赫尔姆斯,时而手舞足蹈,时而蹦上沙发又跳又笑)在内的一系列负面新闻,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在好莱坞的巨星地位。2006 年,他与老东家派拉蒙不欢而散之后与制片搭档保拉.瓦格纳新成立的联艺制片公司却起步不顺,第一部作品《狮入羊口》便以票房和口碑的双重惨败收场。现在,克鲁斯成了好莱坞处境最尴尬的明星。他急需一部新作,来打消世人对他的怀疑,无论《狮入羊口》还是他扮丑出任小配角的《热带惊雷》都起不到助他收复失地的作用。最后,他等来了汤姆.克鲁斯:“我要证明他们都错了”《刺杀希特勒》。


对克鲁斯来说,《刺杀希特勒》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作为好莱坞商业机器运作下的产物,大明星克鲁斯很少能诠释这种历史上确有其人的角色。自1989 年的《生逢7 月4 日》以来,这还是头一次。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在影片开拍前曾经好几次找冯.史陶芬伯格的后人了解情况,花时间去图书馆研究那段历史背后的真相。“他是一位哲学家,一位知识分子,生于贵族家庭的他,从小接受的教育都告诉他,向统治者效力就是一切。”克鲁斯在谈到他的“学习心得”时说。这样花心思研究一个角色,在克鲁斯的演艺生涯中还是头一次,但他说这个过程对了解角色很有助益,“这部电影是一部悬疑惊悚片,因此充分了解角色的内心非常重要。必须理解他的内心所负担的究竟是多大的压力,必须理解他有多少心事不能向家人和孩子诉说。”


克鲁斯对二战题材电影不是一般的着迷,他最爱的电影是《光荣之路》、《胜利大逃亡》、《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单》、《硫磺岛的来信》,以及《音乐之声》。他甚至花180 万英镑买了一架二战时期的P-51 战斗机。“有时就得冒冒险,挑战挑战自己。”他说, “决定接什么片子,不能只考虑这片子会不会大卖。”


尽管克鲁斯对这部电影满腔热情,可他居然好几次差点与它失之交臂。先是因为他信仰的科学教派遭到了德国保守派人士的非议,一度禁止他入境德国拍片。后来,角色原型冯.史陶芬伯格的儿子贝特霍尔德认为克鲁斯对其父的往事并未抱正确且尊重的态度,将片方告上法庭。而德国政府也拒绝剧组在本德勒布洛克二战纪念地拍摄,而那恰恰是电影最重要的取景地。幸好在几轮谈判和德国电影协会的疏通下,德国政府撤回了原来的禁令。两个月之后,又有11 名临时演员因在拍摄时从卡车上摔下而受伤,而后又发生了化学药品使用不当导致底片被毁而不得不重拍的事件。再后来,就是米高梅方面几度更改影片上映日期。最初该片应该在去年夏天露面,后来推到了2009 年2 月中旬,最后又提前到圣诞节当天公映。所幸,这些风波已成往事,《刺杀希特勒》终于要与观众见面了。没想到麻烦又来了,不少根本没看过电影的“业内人士”纷纷发表了“影评”,嘲弄汤姆.克鲁斯的表演。

 

 

职业生涯像极了股市

 

 

最令人担心的是,无论汤姆.克鲁斯演得如何,只要一看到他戴上眼罩穿上纳粹制服,观众就会忍不住笑出声来。作为全世界最红的电影明星,克鲁斯今年46 岁,这在好莱坞应当是男演员演艺生涯的中点。作为对比,杰克.尼科尔森在46 岁那年出演了《母女情深》(1983年),退休宇航员加雷特.布里德洛夫的角色不仅让他获得了奥斯卡奖,还让他成功转型,跳脱了明星的光环,成了真正让人放心的演技派大腕。穿上了纳粹制服的克鲁斯,苦等的,正是像尼科尔森那样的转型时刻。


克鲁斯的微笑那样著名,英武的面庞,带点孩子气,明星风度100 分。可能再没有哪个好莱坞明星,能像汤姆.克鲁斯这样受欢迎。也没有哪个明星,能像他那样这么不招人爱。他的职业生涯像极了股市——从《乖仔也疯狂》开始的前25 年,他的事业牛气冲天,1980年代初出茅庐,1990 年代如日中天,进入21 世纪出现过一次小反弹,但是到了2005 年,却走向崩盘的边缘。在克鲁斯身上,还有一个与道琼斯指数的相似之处:身价越来越高,好的表现却越来越少。作为演员,拿他跟曾是演员的美国前总统里根比,克鲁斯的演技不算差。可跟同样年纪时的尼科尔森、保罗.纽曼相比,他的表现实在有些糟糕。


“有的时候,只要集中精力把握你能把握的事情就好了,其他的事,就随它去吧。”克鲁斯说,“其他的事”自然包括谣言。“我拍《乖仔也疯狂》(1983 年)时,人们认定我只是块当青春偶像的料。后来,我拍了《生逢7 月4 日》,结果那时人们又说,再也不会有商业大片来找我演了。到我演完《木兰花》时,人们则说我的演艺生涯玩完了。人们总是认定你做不到,所以,我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去接拍一些有意义的电影,去证明他们都错了。”汤姆.克鲁斯:“我要证明他们都错了”


当然,汤姆.克鲁斯把赌注押在《X战警》和《超人归来》的导演布莱恩.辛格身上,似乎有点冒险,因为这会让人不自觉地认定,两人的合作产物必定是一部只重市场、不重口碑的商业大片。“人们会这么想不奇怪,可是大家忘了,汤姆演过《生逢7月4 日》,而我导过《非常嫌疑犯》!”辛格有些愤愤不平。


故事始于两年前,告别了《X 战警》,刚拍完《超人归来》的布莱恩.辛格似乎对商业大片有点审美疲劳,于是决定拍一部规模不那么大、没那么费事的电影来调节调节。“我本来只想拍一部小成本电影,结果我搞砸了。”辛格说,他搞砸的结果就是,这部电影成了一部大片,而且由汤姆.克鲁斯主演。

 

 

米高梅的赌注

 

 

2004 年,一部名为《帝国陷落》的电影证明,希特勒亦是能推动票房的电影题材。那部德国电影由布鲁诺.冈茨主演,影片从希特勒身边最后一任速记员的视角出发,以平实、客观的立场展现了这位战争狂人在掩体中度过的生命最后12 天。《帝国陷落》作为第一部“正面”描绘希特勒的纪实性历史反思影片,在引发巨大的争议的同时也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也许是看到了这一点,加上目前《刺杀希特勒》所收获的好评,米高梅下定决心,将最值钱的圣诞档期留给了这部电影,即使现在经济不景气,即使该片9000 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已经是该公司投入的史无前例的大数目,他们还是决定再拨款6000 万美元,用作该片的宣传经费,希望能把握最后的时机,让《刺杀希特勒》挤进奥斯卡奖评委的视野——至少,为克鲁斯先生赢来一个奥斯卡影帝的提名。


当然,《刺杀希特勒》的整套宣传计划并没有围绕着2009 年2 月的奥斯卡奖展开。在本年度好莱坞的颁奖季中,目前为止,该片还没有斩获任何奖项,甚至连金球奖的提名名单都没有挤进去,尽管这部影片的编剧和演员阵容中都有不少往届的奥斯卡提名获得者,其中包括曾三次提名(提名影片分别是《生逢7 月4 日》、《甜心先生》和《木兰花》)奥斯卡的汤姆.克鲁斯。这其实是米高梅的一种策略——这次他们要花钱保证的,不是奖杯,而是实实在在的票房。


其实,《刺杀希特勒》这部电影成功与否,将接受考验的并不只是汤姆.克鲁斯的演员生涯——米高梅公司能否在老板哈利.E 斯隆的执掌下获得新生,就看这关键一搏了。近年来,米高梅成功的电影只有两部007 电影,而且还是跟索尼影业合拍的。如果这次《刺杀希特勒》能够获得成功,哪怕只是小获成功,米高梅都有机会在好莱坞站稳脚步,证明这家历史悠久的电影公司同样可以焕发青春,有足够的本事做好电影发行。但如果失败,米高梅和斯隆本人都将名誉扫地,将被视作没有品位、没有商业头脑的“冲头”,以后要想再笼络些大腕来拍片,就没那么容易了。


要完成这个任务,《刺杀希特勒》肩上的担子可不轻。据估计,这部电影最少要在北美票房市场上收回1.5 亿美元,再从海外赚进相同的数目,才真正算是“赚钱”。

 

 

汤姆.克鲁斯:“我要证明他们都错了”拍电影好比开战斗机

 

 

现在,最让人担心的是,这部严肃的战争题材电影如何能在圣诞节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找到观众,而且众所周知,冯.史陶芬伯格刺杀希特勒的行动没有成功。布莱恩.辛格对此似乎很有把握。“人们都知道阿波罗13 号的悲剧,也知道泰坦尼克号最终会沉没,可是大家还是愿意买票去看电影。”他说。


为了还原历史,克鲁斯和辛格坚持要到柏林取景。“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站在真实的地点,仿佛能够感觉到当年有多少人曾在这里,为了推翻纳粹政权不惮以生命为赌注。”克鲁斯说,“这种真实感能影响我们所做的一切,而这种真实感在别处很难再现。”


尽管影片的题材严肃深沉,但克鲁斯和辛格都极力让拍片的过程变得轻松愉悦。片场,他们经常放鲍勃.马利的音乐,克鲁斯在空闲时间也不躲在自己的房车中,而是常与剧组的其他成员待在一起。“每天,他都要感谢我一次,因为我愿意参与这部电影的拍摄。”在片中扮演克鲁斯妻子的荷兰演员卡里斯.范.胡腾说,“我想我从没见过像汤姆这样对工作、对生活这么积极、乐观的人。”


当然,片场亦有些凝重的瞬间。比如在片中扮演弗雷德里希.弗洛姆将军的英国演员汤姆.威尔金森说,他在柏林的街头常常能看到有些建筑物的外墙上仍有斑驳的弹孔。“没有纪念碑,也没有铭牌。”威尔金森说,“只有弹孔,随处可见。”他说剧组在拍片期间尽管不得不在片场竖起纳粹的大旗,但是并没有招来柏林市民的抗议。这个事实让辛格对这部电影的前景更为看好,他说:“那里的人们都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他们反而会乐于看到我们的电影。很多人不知道,二战期间的德国有多少人为了反抗纳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我们要说的正是这些人的故事。”


可问题是,美国观众是不是愿意在圣诞节看这样的故事呢?“我觉得,圣诞节是个不错的时机。”辛格说,“这是一部政治惊悚片,在圣诞节假期里,很多成年观众都有时间走进电影院。”这些观众,正是克鲁斯所期待的那批“真正的观众”,而非那些没看过片便在互联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评价却不愿留名的网民。“说到底,电影成功与否,最终得看广大观众怎么说,而不是小部分影评人的意见。”克鲁斯承认,这部电影的题材的确不能算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那一类,但是他相信,“人们想看的其实还是好故事。”


从筹备到拍片,再到最后的发行,身兼制片人和主演的汤姆.克鲁斯说,这体验好比是在驾驶他自己的“大玩具”P-51 战斗机,他说这架飞机可不好开。“着落尤其难。”他说,“基本就是凭感觉盲降,但是一旦你掌握了它,那就再没有什么飞机能难倒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