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历奥巴马竞选集会--在迈阿密“遭遇”奥巴马

标签:
总统候选人内场we奥巴马迈阿密娱乐 |
分类: 新闻 |
在迈阿密“遭遇”奥巴马
讲坛上这位穿白衬衫、挽起袖子、系灰色花纹领带、留着短发的主角,距离记者大概只有20 多米,和隔着一条大马路差不多。他不是别人,正是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当地时间10 月21 日下午,记者在佛罗里达州最大城市迈阿密,赶上了奥巴马的竞选集会。佛罗里达这个拥有27 张选举人票的第一大“战场州”,是美国大选的兵家必争之地。八年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阿尔. 戈尔就是在这里以537 票的微弱差距被最高法院判负,小布什才登上总统宝座。
文/ 图 洪立(发自芝加哥)
打量着对面讲台上这位瘦高个中年男子,记者不禁寻思:他为什么能让台上台下这三万多名观众如痴如醉,就像在很多美国城镇一样?对他来说,那个权力最大的位置已经触手可及。
这是美国当地时间10 月21 日周二下午5 时45
分,距大选投票日正好还有两周时间;地点在位于佛罗里达州最大城市迈阿密城东临海、为纪念美国独立而命名的“二百年公园”(BicentennialPark)。此刻记者正站在公园露天舞台台下,夹在由齐胸高铁栅栏围起、只有站席的内场和搭建在它后面的摄像机平台中间。这条只容一人穿过的狭窄通道挤满了文字记者,志愿者和现场特工要求我们只能呆在这里(记者原先坐在摄像台地板上,但他们说这会挡住摄像机视线)。
讲坛上这位穿白衬衫、挽起袖子、系灰色花纹领带、留着短发的主角,距离记者大概只有20
多米,和隔着一条大马路差不多。他不是别人,正是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
烈日下的漫长等待
能赶上奥巴马竞选集会纯属机缘巧合—记者的行程必须提前数周预定,而美国总统候选人的活动安排只提前数日公布。
在公园门口漫长的排队等待期间,当地最大报纸《迈阿密先驱报》一位资深报人告诉记者,候选人专机的随行记者一切花销都要自负,价钱和坐头等舱差不多;而且要陪候选人一天飞三四个地方,成本高得吓人。
因此,当记者在菲尼克斯城发现,奥巴马21日的路线与记者在美国南方行程的最后一站出现重合后,不禁大喜过望。
佛罗里达,这个拥有27 张选举人票的第一大“战场州”,是大选的兵家必争之地。八年前,NBC《会面媒体》的已故大牌主持人Tim
Russert 选前曾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双方决胜的关键:“佛罗里达,佛罗里达,(还是)佛罗里达”。最终戈尔在这里以537
票的微弱差距被最高法院判负。
今年佛州饱受经济危机重创,失业人数居各州之首,按揭房被收回数量排在全美第二。以往偏保守的当地人怨气满腹,为民主党提供了难得的变天良机。就在17
日,麦凯恩也刚到过这里拉票。目前两人的佛州民调咬得很紧,仅差一两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向公众开放的集会,但为保险起见,记者还是在奥巴马竞选网站上报了名,并记住了公园地址:比斯坎湾大道1075 号。通知说下午3
点05 分开始入场,活动从5 点45 分开始。
此前听说奥巴马集会往往要排长队,且很难占到好位置,当天上午记者便乘车直奔公园,近中午时来到公园门口一看,在迈阿密灼人的亚热带烈日之下,人还不算多。记者于是到最近一家餐馆吃了盘意大利虾面,要了瓶橙汁,再把随身带的水瓶装满,以备一下午的“防暑降温”,12
点半重新回到公园门口。
此时观众多了起来。一些志愿者正沿着马路和大门两侧摆摊,叫卖奥巴马竞选纪念品,另一些则来回奔走,着手筹备大会。很多穿深色和白色制服的警察,以及穿西装、戴墨镜的特工在警戒线内安装安检器材。记者试图进入公园,被一位黑人警察拦住:“我不管你是谁,请你马上站到栅栏外面去!”无奈,只得在墙边的媒体报到处苦等。
排队的观众和媒体记者越聚越多。到3 点45
分开始进场时,两边都是黑压压的人群。八条安检通道在公园门口一字摆开,上面有白色帐顶蔽日。队伍移动的速度非常缓慢,因为安检手续比机场更严,只差不需脱鞋。通知上要求观众不能带包,好在对记者无此规定。
10 月2日,美国总统选举进入关键阶段。佛罗里达州像往届一样继续成为两党候选人竞争的重要地区,美国劳工联盟号召犹豫不决的佛州选民尽快表态支持奥巴马
不过,警察对相机要一一开机,看液晶屏显示;摄像机也得打开,让记者显示取景画面。金属探测仪在你全身上下扫过之后,流程还不算完:所有记者必须把包放在一个角落,等警察牵着两只硕大的黑色警犬来嗅弹。
4
点左右,记者总算走进会场。台上一支7人乐队正在奏乐助兴,乐手都来自美国不同地方。弹唱半小时后乐队退场,改播放音乐继续烘托气氛。
记者先在正对舞台的摄像台上找了个位置,在烈日下观看观众和同行纷纷进场。观众凭不同颜色的门票进入不同区域:有幸坐到台上的只有数十人;舞台正下方的内场凭蓝票进入,最后进了数百人;内场两边的观众人数更多一些;外围大草坪上的观众则不计其数。
媒体人中只有两三张亚洲人面孔,一问都是日本电视台(NTV)的。一位平时电视上常见的BBC
男记者就站在记者身边,他上身西装、衬衫笔挺,下面却是牛仔裤和田径鞋。旁边还有俄罗斯等电视台的摄像师和站在镜头前、手握话筒的记者,大家都在作现场演播的最后准备。
会场四周飘着几面巨幅美国国旗,空中有三架直升机在盘旋,其中两架来自警方,一架是电视台的。后来还飞来一架螺旋桨小飞机,拖了一条标语条幅在会场上空绕圈。公园附近几幢高楼上有人站出来观看,据说还有狙击手在楼顶戒备。
奥巴马夫妇点燃全场激情
5 点一过,音乐停了下来。当地民主党要人先发表演讲,每个人讲的都很简短实在,也都善于调动观众情绪;旁边还有个男子进行手语翻译。第一位上台的是个年长的黑人博士(或医生),他少不了提到马丁.路德.金及其梦想,最后以带领观众数次高呼奥巴马的竞选口号“Yes we can!”(是的,我们能够)结束。
接着是佛州众议院民主党领袖上台。他向右转面朝国旗,率观众宣读誓言。第三个是位黑人歌手,她以唱代说——高唱美国国歌,中间还玩了几个花腔,引来观众一阵尖叫喝彩;不过记者觉得她的声音有点刺耳。
随后出场的迈阿密市长曼尼.迪亚斯是个拉美裔。他用英语和西语交替发言,观众反响也非常热烈。“迈阿密,我们为创造历史作好准备了吗?”“Yeah!”“今天,我想不出有哪个更好的地方来欢迎巴拉克.奥巴马和米歇尔.奥巴马。”台下欢呼声一片。
第五个讲话的是个年轻律师。“你们都不认识我。我叫史蒂夫.罗森伯格,是个保护选民权益的律师。”他向观众指点在投票时如何防止对方的欺骗误导,比如:“现在就可以开始投票,投票时只需带上有照片和签名样本的身份证件—驾照、州身份证、社保卡、信用卡等都行;可两张互补”。他介绍了几种“他们说你们不能投票”的情况,例如“如果他们告诉你,你身穿支持奥巴马的T
恤、佩戴支持他的徽章就不能投票。Not true(! 没这回事)”。众人大声叫好。
当地奥阵营竞选经理接着鼓动道:“我们将在南佛州创造历史。这里将是参议员奥巴马打败参议员麦凯恩,成为美国第44
任总统的地方。你们就是佛州投票给‘蓝营’的原因!”观众欢声如雷。
演讲告一段落后,一些电视台将摄像机对准了观众,人们见状便高呼“奥巴马,奥巴马”,或齐喊“We
needchange(我们需要改变)”。
天色渐入黄昏,在几个佛州国会议员演讲时,台上观众突然骚动起来,有人大叫“奥巴马”,估计是看到奥巴马车队来了。
过了不久,奥夫人米歇尔的出场引起轰动,人们尖叫不已。今天她披着长发,身穿深灰色套装,里面是件白色背心,跟电视上看到的一样颀长苗条。
“
真让人惊叹。我还不大习惯巴拉克.奥巴马的支持人群。我的支持者也挺多,但还没有他的这样多。”米歇尔的第一句话引来人们的大笑喝彩。
记者亲历奥巴马竞选集会。台上的这位瘦高个中年男子非常具有感染力,他让台下3万多名观众如痴如醉;一些观众背朝着他,让朋友帮着拍自己与奥巴马的“合影”
她还谈到自己对丈夫的爱、丈夫竞选的原因(是为了大家),并告诫支持者不可掉以轻心:“在我看来,巴拉克.奥巴马才是处于下风者,直到他坐进椭圆形办公室前仍将继续如此。我们需要你们提前投票;投完票后,在选举日再劝说五六十个其他人去投票。”
观众将最响的欢呼声留给了今天的主角奥巴马。在全场的尖叫声中,他与妻子拥抱、和台上的民主党要人握手致意,然后站到台前,开始讲话。
奥巴马看上去相当精神,尽管迈阿密已是当天他的第二站。他先向台上台下的人们致谢,随后进行足足有半小时的演讲。开始听众几乎每听一句就喝彩,一听到他提起麦凯恩和佩林,则发嘘声并拇指向下。讲到后面,观众似乎也有些累了,但对精彩之处还是不吝掌声和欢呼。
奥巴马演讲时,一些观众背朝着他,让朋友帮着拍自己与奥巴马的“合影”。记者也左右开弓,忙得不可开交:左手是摄像机和录音笔,右手握着单反相机连按快门。
奥巴马指责说,对手由于“时间不多了”,所以“编造出我一直在攻击水管工老乔的说法”,“显然参议员麦凯恩断定,如果他不能打败我们的理念,他就要编造出一些,再对它们进行攻击”;“其实我对老乔只有爱,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为他减税的原因。我们都提倡减税,但他只想为财富400
强的CEO 减税,而我想为占95% 的工薪阶层及其家庭减税。”
奥巴马还借用对手的比喻,说:“每个人都想要一块饼,我们想让饼变大,让大家都能切到一块。”观众齐声响应:“我们要饼!我们要饼!”(We
want pie!)
演讲结束后,奥巴马走下讲台与观众握手,记者只能根据观众的耸动判断他的所在之处。最后他终于离去时,天色已经全黑。
7点钟大会结束,意犹未尽的人们的兴奋劲还平静不下来,特别是黑人支持者们。他们在门口“呜呜”吹响一种灰色长号,大群人不停地唱“欧—巴马,哦乌哦乌欧巴马”。外面马路上有大量警员指挥交通,道路似已限行。
车辆一过,站在路边的支持者就会冲着他们大叫“奥巴马!”,一些车内人也作回应。一辆插国旗和奥巴马标志、像冰淇淋车一样的汽车更是和人们高喊成一片。这种气氛让人感觉有点像在非洲国家。
场外卖T 恤、徽章等宣传纪念品的摊子很多。有些练摊者可能是志愿者,有些就不见得了。如马路对面有个男子手拿印着奥巴马头像的大号T
恤当睡衣叫卖,还非常押韵地吆喝:“ObamaPajama !”(奥巴马睡衣)
当晚记者回到位于机场边上的旅馆,在附近快餐店吃晚饭时,忽听到外面警笛响起,二十几辆闪烁着警灯的摩托车护送着几辆小车和大巴呼啸驶过。“是奥巴马!”店内另一名顾客告诉服务生。这位今天的主角显然又在赶下一个场子,马不停蹄地继续在美国大陆南征北战。
不等记者对本文开头的问题思索出答案,奥巴马大概就会所向披靡、舍我其谁地向白宫一路高歌挺进?未必。集会的第二天一早,在迈阿密机场赶乘赴芝加哥的航班时,记者无意在洗手间坐厕崭新的隔板墙上看到两行写得不很清晰也是里面唯一的涂鸦:“F**kObama”。
留言者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一个憎恨民主党的共和党保守派?或者是占迈阿密人口比例很高、立场偏右的古巴难民?不管此人是谁,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代表的人群将是奥巴马今后两周,也许是今后四年甚至八年(假如他能当选并连任的话)的最大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