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楠专访“我只希望作品活得比我长”

(2008-03-19 16:18:56)
标签:

休闲

分类: 新闻
539 5.jpg
 
539 1.jpg
 
539 1.jpg
 
539 1.jpg
 
539 1.jpg
 
539 1.jpg
 
539 1.jpg
 

查看原文:www.bundpic.com

 

吕楠专访“我只希望作品活得比我长”

 

  2 月29 日,《永恒的尺度?吕楠摄影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出了栗宪庭称之为象征了“人类今天精神状况”的三部曲:《被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吕楠前后花了15 年的时间,足迹遍布十几个省市,完成了三部曲的拍摄。吕楠是最早被国际摄影界权威图片社、法国“马格南图片社”选中的中国摄影家。开幕现场,他一直躲避在人群之中,拒绝公开亮相。这位中国最传奇的摄影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艺术家本人若比他的作品更受关注,那他岂不是很悲哀。”

 

文/ 丁晓蕾

 

  张沈平还清晰记得2005 年平遥摄影节上,那场吕楠作品的幻灯片露天放映会。场中密密麻麻坐了几千人,大都是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们,张沈平也在其中,当时她还是一名美院摄影系的研究生。场面非常静,人们被放映的作品打动,她默默记住了吕楠这个名字。

  幻灯片放映了吕楠自1989 年起,耗费15 年心血完成的三部曲——《被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共225 件摄影作品。

  2 月29 日,当年在平遥展出的幻灯片,如今又一幅不落地挂进国家级美术馆。广东美术馆1600 平方米的四个主展厅,被这225 件作品塞得满满当当——这不但是广东美术馆近年来少有的大型个展,也将是公众第一次有机会完整地观看吕楠的三部曲。

  已是大学摄影系教师的张沈平得知消息,也在开幕式当天来到美术馆。她仔仔细细地把四个展厅看了一遍,“明天再带相机来翻拍一下,回去给学生看。”

怪人吕楠

  吕楠,1962 年生于北京,1989 年开始独立摄影。他坚持别人对他直呼其名,不肯被称老师;他拒绝出席自己作品的开幕式和研讨会,并以自己“太丑”为由,拒绝任何媒体的拍照。这个戴高度近视眼镜、看上去憨厚平凡的中年男子,是最早也是唯一被传奇的“马格南图片社”选中的中国通讯员;也是唯一登上过美国《光圈》杂志的中国当代影人。

  2005 年之前,见过吕楠作品的人屈指可数。三部曲一出,他成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摄影家”、“当今中国最有分量的摄影家之一”;栗宪庭为他的三本作品集作序,“(三部曲)以完整而宏大史诗般的规模,仿佛象征了人类今天的精神现状,象征了作者期望的‘人类伟大精神的复归’。”

  对公众来说,吕楠仍是个陌生的名字。他朋友极少,在朋友眼里,吕楠是不折不扣的怪人。

  那日松——吕楠多年的好友、摄影策展人(2005 年的吕楠幻灯片放映会由他组织)说:“吕楠很怪,有时一下失踪三四年,但是我们不会操心他,因为他的生命力非常强。”那几年,吕楠身边有卫星电话,但却从没接到过电话,“那时只有三个人知道这个电话号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