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文化 |
文/王晓光
B=《外滩画报》
M=正子公也(Masago Kimiya)
B:你8年前就开始创作《绘卷水浒传》,但为什么现在才把它带到中国来?
M:创作的确已经持续了8年,除了一般的连载之外,还在网络上进行了连载,但是出成书是在去年,所以明年在中国出版应该不算晚。在日本,读者比较习惯连载,中国就不一定。
B:作为一本形态与漫画作品和插画集都不同的书,《绘卷水浒传》在日本的销售情况好吗?
M:说实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一方面是合作的出版社策略上有问题,另一方面,因为之前一直在网络上连载,很多人不愿意再付钱看同样的内容了。
B:中国的年轻读者对传统故事也许不如你想象的那么有感情。
M:是这样吗?那他们读古龙和金庸吗?(记者表示自己不清楚,但似乎不是很乐观)哦,现在是这样的情况吗?我创作的《水浒》和《三国》等作品,都并非原汁原味的传统故事,加入了我一定的想象和演绎,但是另一方面,作品的形态又会让人想到日本的流行动漫,所以说不定反而会让年轻人对这些故事重新感兴趣。
B:从阅读习惯上来说,中国的读者也许不那么重视画功。最近在中国流行起来的日本绘本作家是高木直子,她的画很简陋,但很受欢迎。
M:在日本也是这样的。流行的作品很多,它们当中的确也有一部分相当有趣。我的目标读者可能跟喜欢那些作品的人不太一样,绘卷跟漫画是不同的,如果你看过就会发现,它有自己的魅力。
B:你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绘卷方式创作的画家。
M:绘卷是很好的表现形式,有精美的图也有简练的文字。有的场景读者可以重点看图,有的则是用文字吸引人。创作者也可以通过两个部分的各种搭配来表现不同的风格。这是一种兼备的方式。
B:你一开始学的是漫画,是什么让你转向了新的创作形式?
M:很多理由,比如前面说的那些,还有一些比较简单的理由。主流漫画都是黑白的,从艺术角度来说,我更喜欢绚烂的东西,这是黑白无法表现的,所以我改变了漫画的风格,创造出了绘卷。
B:你对中国的名著很感兴趣。除了最著名的《绘卷水浒传》之外,还画过《三国志》的题材。
M:《三国志》的故事在日本非常流行。20年前,有一大批《三国志》题材的传世名作在日本诞生,形式也多种多样,从小说到漫画都有。在这样的氛围下,那时候的年轻人受了很大的影响,我也不例外。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文化创作的主要力量,所以又开始把当年自己对这些英雄的想象制造出来,让热潮延续下去。
B:但是很多作品似乎太不尊重原著了。
M:这种情况在游戏方面比较多,因为关于三国的游戏从20年前到现在几乎每年都会推出,但有一个有趣的地方,玩三国题材游戏的人其实都不知道三国本来的故事。相对而言,《水浒传》就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所以我致力于创作水浒的作品,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故事。
B:日本的很多画师都选择为游戏进行角色造型和舞美设计,但似乎很少看见你的名字。
M:经常有公司来找我,但我觉得游戏的表现力不足,为它进行设计可能违背了我的艺术原则,所以很少参加。电影要好一点。
B:你为《无极》和《多罗罗》担任了美术设计,是以什么样的标准选定这两部电影的呢?
M:两部作品都是导演主动跟我联络,寻求合作的。我所做的,就是根据导演以前的作品来判断他与我在艺术上的观点是否相近。
B:《多罗罗》的造型风格似乎没有获得原著爱好者的肯定。在创作和尊重原著之间,你是如何寻找平衡点的?
M:尊重原著之心一定不能少。手治虫是我老师的老师,我很尊敬他,但是为了让电影更卖座,必须进行一些改进。我的原则就是不能为商业牺牲太多。明白自己在为商业进行再创作之后,你就不会对原著改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