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程获得的小程序的讨论

(2022-03-31 20:06:51)
标签:

拟人智能

分类: 拟人智能

 

0.1         程序介绍

这里向大家介绍的是我按照前文的讨论编程的两个小程序。

0.1.1        小程序的结构、机理及运行过程、结果。

这两个小程序向大家展示了,如何编程获得并行存储结构(这种并行存储结构是简单化、理想化的,它是部分模拟了人脑的存储结构而获得的。)和其基本结构功能单位(记忆柱),及它们之间如何联系。如何将并行信息存储在并行存储结构中,存储的信息之间如何建立记忆联系,如何进行并行计算,如何通过刺激或存储的信息易化兴奋相关存储信息,并通过选择获得有用的存储信息等等。通过对程序运行结果的分析,证明了程序的运行实现了记忆、回忆、模糊兴奋、奖惩、注意力分配等等功能,并同时讨论了回忆干扰的问题及奖惩、注意力分配如何影响兴奋的。

0.1.2        一些功能函数简介

函数:getfunputfun进行文件的读取与存储,也包括对展示框的读取与存储。tcjy实现突触的记忆与遗忘功能。xfjy实现兴奋的记忆柱的记忆功能。qdzh根据兴奋强度进行转换。xfcc实现兴奋的记忆柱传出兴奋的功能。cdtcsub实现的是对传入到记忆柱的突触的易化兴奋操作。cjcr实现的是传入兴奋操作,但不是突触的传入兴奋。jrzsk实现的是将兴奋的记忆柱记入展示框的操作。

0.1.3        运行过程

程序的运行过程是:1、点击botton1后,兴奋周期开始。2、设置时间(zqtime)(通过设置时间与展示框相配合使智能软件的并行计算成为可能)、兴奋标志(biaozhi)等等参数,3、获取传入刺激,将兴奋的记忆柱记入展示框2中。4、读取展示框中不易兴奋的记忆柱,周期性的抑制它所在记忆柱群中的易兴奋的记忆柱,而控制主注意对象的选择。同时周期性的抑制不易兴奋的记忆柱而控制不易兴奋的记忆柱的兴奋。5、对易兴奋的记忆柱分类,为选择出主注意对象作准备。6、选择出主注意对象。7、主注意目的对象兴奋并传出兴奋,从而易化相应的记忆柱。同时读取展示框进行操作。case2中的代码是读取展示框2记录的传入刺激所刺激的记忆柱,来执行传入刺激兴奋。case5case6分别读取被兴奋的不易兴奋的记忆柱与易兴奋的记忆柱,执行兴奋记忆并传出兴奋的操作。case3是对主注意对象的兴奋。case4是状态中枢的兴奋。8、奖惩兴奋。9、根据奖惩兴奋获得奖惩预期。10、奖惩预期的值赋值给主注意对象,并确定目的对象,及主注意目的对象。11、开始下一兴奋周期。……

1       下面的讨论,先以第一个小程序为例。

1.1         程序运行介绍,包括回忆干扰、模糊兴奋的讨论

让分别位于g1,g2,g3,g4中的并行结构a1,a2,a3,a4分别与数据22222222对应,(b1,b2,b3,b4对应的数据是12111211, c1,c2,c3,c4对应的数据是21112112)但由于它们存储的位置不同,所代表的对象也不同。让与a1,a2,a3,a4对应的四组数据通过分别兴奋a1,a2,a3,a4而并行存储在那四个并行存储结构中,在存储的过程中a1,a2,a3,a4,按存储的先后顺序建立了顺序兴奋性的记忆联系。当a1a2建立兴奋性记忆联系时,a2的空间信息就通过兴奋性突触的记忆,记录在a1a2的兴奋性突触中(a1就通过突触记忆间接的、分散的、并行的记录了a2的空间位置信息)。同样的方法让b1,b2,b3,b4,c1,c2,c3,c4所对应的数据分别并行存储在四个并行存储结构中,并建立了顺序兴奋性记忆联系。由于与a1,b1,c1,对应的数据存储在结构g1中,因而分别组成a1,b1,c1,的结构存在重叠的部分(比如a1,b1的第2,6列的结构重叠),同理组成a2,b2,c2的结构也存在重叠的部分,那么在“兴奋回忆”的过程中便会存在回忆干扰。因为通过b1所包含的a1中的部分结构,也能兴奋a2所包含的结构,而由于是模糊兴奋,b1也能像a1一样易化兴奋a2,只是易化兴奋能力不如a1而已。

通过适当的编程设计我们能使与a1对应的数据在刺激g1中相应的结构a1,从而使它们兴奋后,传出的兴奋能顺序兴奋a2,a3,a4所包含的结构。同理,与b1对应的数据在刺激……顺序兴奋b2,b3,b4所对应的结构;数据c1在刺激……顺序兴奋c2,c3,c4所对应的结构。而如果设计不适当,数据a1在刺激g1中相应的结构从而它们兴奋后,传出的兴奋就不能顺序兴奋a2,a3,a4所对应的结构,而是发生回忆干扰,使兴奋的结构出现大的偏差,而不能产生有效的回忆。

一个与a5对应的数据(222222)和a1对应的数据(22222222)有百分之75的相似度,而和与b1,c1分别对应的数据只有百分之2533的相似度。当与a5对应的数据,刺激兴奋结构g1的相应的结构a5后,会使g1中与a1相应的结构被选择兴奋(兴奋的最强),从而顺序兴奋a2,a3,a4。同理一个与b5对应的数据与b1对应的数据有百分之75的相似度……。这样的兴奋便是模糊兴奋。

1.2         记忆的建立

点击botton3再点击botton1,运行结束后,a1,a2,a3,a4之间建立顺序兴奋的记忆联系,这时获得的tm1,我将它从新命名为tm13。停止调试。然后,点击botton4再点击botton1,运行结束后,b1,b2,b3,b4之间建立顺序兴奋的记忆联系,这时获得的tm1,我将它从新命名为tm14。停止调试。然后,点击botton5再点击botton1运行结束后,c1,c2,c3,c4之间建立顺序兴奋的记忆联系,这时获得的tm1,我将它从新命名为tm15

1.3         回忆的实现,程序运行结果。

点击回忆botton再点击botton1,就会在前四个周期读取刺激信息,过后程序会自动运行剩下的13个周期,不再读取刺激信息。

点击回忆时,如果输入的信息是22222222,这时获得的tm1,我将它从新命名为tm131。点击回忆时,如果输入的信息是21112112,这时获得的tm1,我将它从新命名为tm141。点击回忆时,如果输入的信息是12111211,这时获得的tm1,我将它从新命名为tm151

点击回忆时,如果输入的信息是222222,这时获得的tm1,我将它从新命名为tm133。点击回忆时,如果输入的信息是211121,这时获得的tm1,我将它从新命名为tm143。点击回忆时,如果输入的信息是121112,这时获得的tm1,我将它从新命名为tm153

1.4         程序运行结果的分析

主要考察记忆是否建立,回忆是否正确,及回忆干扰的存在与影响因素。

1.4.1        考察运行结果

考察tm151会发现:每个兴奋周期兴奋的易兴奋的记忆柱,远远大于8个,而每个周期从中选择出来的主注意对象最多只有6个。

考察tm13,tm131,tm133会发现:刺激兴奋时所顺序获得的主注意对象如果分别用a11,a21,a31,a41表示,a11,a21,a31,a41分别与a1,a2,a3,a4对应。而回忆时所顺序获得的主注意对象仍然分别是a11,a21,a31,a41(回忆的是记忆的内容),也就是a1,a2,a3,a4。即使回忆时的起始对象与刺激记忆时的起始对象存在一定的差别(22222222222222存在较小的差别),顺序获得的主注意对象“最终”仍然是它们,这就是模糊兴奋回忆。模糊兴奋回忆就是如果传入刺激相似到一定程度,它们产生的回忆效果相同或者相似。

分别对tm14,tm141,tm143tm15,tm151,tm153进行考察,结果与考察tm13,tm131,tm133所获得的结果类似。

1.4.2        遗忘对回忆干扰的影响

以上是在tcjy这个函数没有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突触没有遗忘),对程序运行过程与结果的分析。将tcjy函数中的去除(使tcjy函数发挥作用,这种情况下突触有遗忘),再运行程序重复上面论述的记忆、回忆的各个过程,分别获得tm13,tm131,tm133tm14,tm141,tm143tm15,tm151,tm153,这时会发现:记忆时所获得的结果与突触没有遗忘时类似。而回忆时由于遗忘的存在,回忆所获得的结果与突触没有遗忘时差别较大:比如回忆所获得的a11,a21,a31,a41,对应的并不是a1,a2,a3,a4,而是a1,c2,c3,c4。同样b11,b21,b31,b41,对应的并不是b1,b2,b3,b4,而是b1,c2,c3,c4。这是因为c1,c2,c3,c4之间建立记忆联系的时间相对于b1,b2,b3,b4,及a1,a2,a3,a4,之间建立记忆联系的时间晚将近2040个兴奋周期,而遗忘对c1,c2,c3,c4之间的突触记忆的影响小很多。从而在回忆干扰的影响下,出现这样的回忆结果。

如果将tcjy函数中的去除的同时,将函数中的“*3”与“*6”也全部删除,这种情况下突触遗忘的速度相对于没有去除“*3”与“*6”时慢了36倍,从而使回忆干扰对回忆的影响也小的多。运行程序后考察tm13,tm131,tm133tm14,tm141,tm143tm15,tm151,tm153,会发现:回忆所获得的a11,a21,a31,a41,对应的并不是a1,a2,a3,a4,而是a1,c2,c3,c4。但回忆所获得的b11,b21,b31,b41,对应的是b1,b2,b3,b4。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1、虽然c1,c2,c3,c4之间建立记忆联系的时间相对于b1,b2,b3,b4之间建立记忆联系的时间仍然晚将近20个兴奋周期,但由于遗忘的速度减慢36倍,从而使兴奋回忆的干扰对回忆的影响较小,并没有影响到最终的回忆结果。2c1,c2,c3,c4之间建立记忆联系的时间相对于a1,a2,a3,a4之间建立记忆联系的时间晚将近40个兴奋周期,遗忘对a1,a2,a3,a4之间的突触记忆的影响要远强于(2倍)b1,b2,b3,b4之间的突触记忆的影响,从而使兴奋回忆的干扰对回忆的影响较大,影响到最终的回忆结果。

1.5         小结

我通过这个小程序,向大家展示了,如何以记忆柱为并行存储结构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来编程获得具有并行存储、模糊兴奋易化、记忆、模糊回忆功能的程序。这些功能都是智能软件必备的功能,是高级智能的基础。同时通过对运行结果的讨论,证明了这样编程获得的小程序,具有并行存储、并行计算、易化、兴奋、记忆、回忆、模糊兴奋等能力。

1.6         第二个小程序是在第一个小程序的基础上修改后进一步的编程。

第一个小程序所讨论的问题,这里就不讨论了。这里讨论的是奖惩、注意力分配、兴奋、编程实现的问题。

我在《奖惩与学习》2、《注意力问题的系统讨论》3这两篇文章中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指出了奖惩影响控制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通过控制影响对中枢皮质的易化抑制来影响中枢皮质的兴奋。奖惩按一定规则影响控制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再按一定的规则,控制影响注意力分配中枢对皮质中枢的易化抑制强弱,来影响中枢皮质的兴奋。从而,实现思想行为的选择(神经网络的选择兴奋)。

至于奖赏、惩罚、注意力、神经网络兴奋之间具体的联系,我在这里通过编程具体表述了它们之间是如何联系与转换的。

小程序是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在距离这一情景下运动,并记忆与回忆,目的是获得更高的奖赏。机器人以一定的速度运行在房间中,当它的速度分别是102030时,带来的奖惩强度分别是-117,它与墙壁的距离用一固定的刺激对象表示。刺激传入包括速度与距离,速度刺激传入第二中枢,产生并行兴奋与记忆,距离刺激传入第四中枢,产生并行兴奋与记忆。

小程序接受运动速度及距离等等多个刺激。传入刺激经过计算转换后会顺序兴奋感觉中枢、奖惩中枢、状态中枢(注意力分配中枢),根据其带来的奖惩大小,在奖惩中枢及状态中枢产生相应的兴奋并产生记忆。最后,根据刺激对象对奖惩中枢的兴奋情况,通过计算获得奖惩预期,其值赋值给这个成为主注意对象的刺激,并与主注意目的对象的动力进行比较,谁的大,谁就成为主注意目的对象。

先使三种速度分布与距离建立记忆联系。再让小程序自主兴奋,这样当距离成为主注意对象时,注意力分配中枢会对三种速度对应的对象“分配”注意力,分配的注意力会对第二中枢不同的记忆柱产生强弱不同的易化或者抑制,从而使带来强的奖赏的速度被选择出来。

注意力的分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主注意目的的易化来实现,一种是通过注意力分配中枢根据奖惩产生的记忆来实现。

这个小软件也为未来的智能软件编程提供了粗略的框架结构。

如图67中的代码是,通过主注意目的对象的兴奋直接影响注意力的分配。

Fig.6Main attention to the destination object 1

6主注意目的对象1

 
编程获得的小程序的讨论

 

 

Fig.7Main attention to the destination object 2

7主注意目的对象2

 

 
编程获得的小程序的讨论

 

 

 

8中的代码是,奖惩通过影响注意力分配中枢的记忆柱之间的记忆联系的强弱来影响注意力的分配。

如果将图678中的去掉,使这几段程序代码发挥作用。然后点击button3button4button5后,点击button1……。从而强制机器人在环境中,分别以速度20、速度30、速度10运动。速度203010及它们分别对应的奖惩所产生的影响与就会分别与距离(对应的记忆结构)产生记忆联系。最后点击button2后点击button1,让机器人在环境中自主选择运动。在主注意目的及注意力分配的影响下,“机器人”选择以速度30运动。如图9记录的是程序运动时的一些参数,左边是“机器人”被强制以速度30运动时的参数,右边是“机器人”自主选择运动时所获得的参数。这时“机器人”选择以速度30运动,从而获得最强的奖赏。

编程获得的小程序的讨论

Fig.8 Main attention to the destination object3

8主注意目的对象3

 

 
 

 

 


编程获得的小程序的讨论

Fig.9 Main attention to the destination object4

9 主注意目的对象4

 

 
 

 

 


如果不将图678中的去除,从而去除了注意力对皮质的影响,再重复以上的记忆与回忆过程会发现通过距离选择回忆的是速度10,而不是30。如图10

编程获得的小程序的讨论

Fig.10 Main attention to the destination object5

10 主注意目的对象5

 

 
 

 

 


出现以上情况好理解,这是因为在编程时,速度10对应的记忆柱群分别与速度20及速度30共有一半的记忆柱群。在“机器人”以速度2030运动时,与速度10对应的部分记忆柱群都会与距离对应的存储结构建立记忆联系,也就是说,距离对速度10对应的记忆柱群的兴奋能力是速度2030的两倍,在去除奖惩与注意力分配的影响的情况下,选择的必然是速度10。而在奖惩与注意力分配的易化影响下,选择的是最能带来奖赏的速度30

注意力与奖惩参与和不参与兴奋选择时,所选择的速度对象是不同的。

这里注意力参与的记忆与回忆有点类似于情景记忆与回忆。要回忆某对象(速度)时,会先以与要回忆对象(速度)共同出现的几个情景对象(距离)为对象进行回忆,并分配注意力,从而使要被回忆的对象被分配了更多注意力,也就受到了更多的易化,从而更容易被选择兴奋。

奖惩及注意力参与的记忆与回忆是并行存储解决回忆干扰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它们能使我们所需要的要被回忆的对象相对于其它对象受到更多的易化,从而减少回忆干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