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书”之《晴美·寂听》
她名气太大了。大得来似乎她的人已经就是全部了,而她的作品反而是次要的。我就没有看过她的作品。最近看了关于她的传记电视剧。那是2005年的日剧《女的一代记》,她的故事占其中一个单元,由宫泽里惠主演。其实,宫泽里惠的形象跟她本人的形象差别很大,宫泽小脸瘦削,而她阔脸丰满。电视剧有关她的单元的结尾处是她本人的照片和演讲录像片断,对比很强烈的。不过,宫泽和她的气质上是有共同点的,都是那种生命力极端旺盛、有燃烧倾向的气质。有意思的是,唱主题歌的著名才女歌手中岛美雪,也被评价为“燃烧生命似的歌唱”。中岛美雪的歌我听过好些,丰沛饱满,悲怆宽广。这个她,叫濑户内寂听,当代日本著名女尼。出家前,她叫濑户内晴美,也很著名,以情色小说著名。
电视剧截取的是她从25岁到51岁最为戏剧化的一段生活。
25岁之前,濑户内晴美是一个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的学者之妻,曾就学于东京女子大学,没有毕业就随新婚的丈夫到了北京,并在那里生下女儿。她对中国的感情很深,在上个世纪70年代曾经说,“我人生的序幕,可以说是在北京展开的。我一生中只有一次短暂的婚姻,它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北京度过。成为一个中国人,将骨头埋在中国——我已对中国这样热爱,三十年来,热切的望乡之心未曾改变。”从70年代开始,她前后来过中国十几次。2004年,她在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上发言说:“对于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战争,我感到非常惭愧,我要告诉周围的年轻人,事实的真相。……我心里对中国有着深切的怀念,中国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1946年,25岁的晴美回到日本,丈夫在东京求职,她带着女儿在乡下娘家寄居,与丈夫以前的学生、小她四岁的木下凉太发生恋情。她主动告知丈夫自己情况有变,被打得鼻青脸肿后,净身出户,抛夫弃女。木下凉太因为家庭压力与之分手,晴美自杀未遂后到东京,开始卖文为生的独立生活。之后,遇到对她有知遇之恩的小说家小杉慎吾,成为他的外室达8年之久。跟慎吾结束恋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木下凉太又回到她的生活中,两人旧情复燃。与木下凉太同居期间,濑户内晴美的作品获多个文学奖,市场畅销,收入颇丰。其中最著名的是她的自传体小说《夏末》,据说迄今为止,已经再版70多次了。
木下凉太拿濑户内晴美的钱投资开公司,站稳脚跟后,告之她他要娶公司里的一位女职员。他给晴美的分手理由是:你太不平凡了;而我是个平凡的人,只能过平凡的生活。在电视剧里,宫泽里惠这段戏演得很有爆发力,她像个母兽一般扑上去撕打木下,吼道:我什么都没有了,都是因为你,我什么都没有了,迪子(晴美的女儿)和慎吾都没有了。你要走?那你还我钱!还我的钱!与木下分手后,濑户内晴美在东京租了一套顶层豪华公寓,想象着脚下木下和他妻子住在破旧房子里过柴米油盐的清苦生活以解被弃之恨。但这并没有缓解她的愤怒和痛苦,她在再次自杀未遂之后宣布出家。这时,她51岁,被赐法号寂听。电视剧的故事到此为止。字幕上告之我们其他人的结局:小杉慎吾在和晴美分手6年后死于口腔癌;木下凉太在分手12年后上吊自杀。电视剧在前面设的两个扣子在此解开。一是关于小杉慎吾的。晴美和慎吾散步,晴美突然说:你以后会死在哪边呢?如果死在那边,那我就不能去吊唁了。如果你死在我这边,我还得找车把你给运过去。还是死在那边吧。另外一个扣子是在电视剧的开头。年轻的晴美和凉太在山上幽会,突然,凉太让晴美闭上眼睛不要看,把着肩膀走路。过了一会儿,晴美睁眼问为什么,凉太说刚才那边树上有个上吊自杀的人。凉太说,要死也不能上吊,太难看了。这两个扣子,设计得很不动声色;从对应来讲,可以说很精致。“好”的谶语,就是这样的。
电视剧结束了,两个男主人公的原型在生活中也消失了,但生活中的她越发跳跃越发有力。说来有意思,遁入空门后,她不再是那个背负着“爱情的重担”的悲苦女人晴美了,而成为一个活色生香的“花尼姑”寂听;她活通了,神色泰如,面容慈祥,活动频繁,犀利俏皮。这一切,在她剃度时媒体云集现场报道就已经预示了她不会真正沉寂,她永远都是一个燃烧式的焦点人物。她把她的寂庵戏称为“骚庵”,因为造访者太多了;她有名言,“我对于小说家营造安稳的家庭很感到怀疑,小说家本来是品行不端的人干的。”她身为女尼和高龄太婆,毫不忌讳地大谈不伦之恋的美妙滋味,1999年,她还出版了长篇小说《更加美丽》,再一次深入**之魅中,一时哗然。近年来的八卦消息是她迷恋上梁朝伟,《花样年华》剧组到日本宣传,她要求和粱朝伟见面,并当面坦承为他心动,说他是最好的婚外恋对象……这就是所谓的色既是空吧——她看清了,领悟了,放下了,穿越了,于是可以百无禁忌嬉笑调侃了。在电视剧里,有一个情节很有意思:晴美离婚后回家,被周围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她的父亲对她说:“你抛夫弃女,已经从人伦世界进了鬼魔之道了;既然成了鬼,那就干脆当个恶鬼吧。”这句话反过来通观濑户内家的这个女子从“晴美”(世俗的浓艳的煎熬的苦痛的)走到“寂听”(超凡的清淡的虚静的安详的)的全过程,大有深意啊。
对于我来说,有一个很主观的念头。我觉得社会活动家和小说家的濑户内寂听可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寂听”,那是“晴美”和“寂听”的混合体。而将《源氏物语》翻译成现代日语的她,那个绵长的专注的过程,那个从纸上的香艳浮华到笔底的洞彻感悟的过程,那个过程中的她可能才是真正的“寂听”吧。她的人生,跟光源氏相比,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翻译《源氏物语》,这个浩繁的工作,以前,谷崎润一郎做过,现在由濑户内寂听来做,可能是再合适不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