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至美至亲的歌
作者:潘路明 朗诵:陈革新
编辑:荆棘
我出生在歌舞之乡的桂南壮族山村,自小就喜爱唱歌,如今虽是白发苍苍的鲐背之年,可依然对歌曲一往情深,喜爱不减当年。
近二十年来,我几乎对央视历届《青歌赛》和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都看过听过欣赏过,那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歌曲让人陶醉。然而我最关注,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民歌,它那真挚温暖的歌词,和那婉约细腻的旋律,都让我感动不已。
印象最深的是,201O年第14届青歌赛民族唱法金奖获得者王丽达唱的《黄河渔娘》。其中印象最深的歌词是:“你生在这大河上,是听得桨儿拍浪……就这样日复一日……让那渔灯挑着胭脂,梦在波光里梳妆”。她以极具穿透力的声音,饱满的情怀,把毕生在黄河辛劳奋斗的优雅渔娘,演唱得如此深情完美,让人赞叹。可以说,黄河渔娘是华夏人民的至爱之娘。
我最喜欢的表现浓浓亲情的民歌是刘和刚演唱的《父亲》,他声音高亢、明亮、深情,表现见到老父亲的亲切背影,和那鬓角露出的白发,摸到厚实的双手,就感受到父亲的坚韧和艰辛。这是对父亲的尊敬和疼爱,把孝道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刘和刚因演唱这首《父亲》,荣获2006年第12届青歌赛民族唱法金奖,这是实至名归,而《父亲》这首歌曲也因为刘和刚的深情演唱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传遍大江南北。
在诸多表达亲情的著名歌曲中,我最爱听的是谭晶演唱的《妻子》,她把军人妻子的不容易,有多少叹息与憔悴,也便有多少坚强和美丽,都表现出来了,她的歌声恢宏动听,温婉甜美,对军嫂进行热情赞颂。那句“我骄傲,我是军人的妻”,唱得感人肺腑,满含激情,把这首歌推向艺术的最高境界。
吴雁泽是资深的大师级著名男高音歌唱家,1993年7月被评为“中国十大民族声乐艺术家”之一,受到人们景仰和爱戴。我听他演唱是近半个世纪前他还在武汉歌舞剧院做院长和演出之时,他声音醇美、清新、多情,极具艺术魅力,十分动人。那首《再见了大别山》,我认为是他演唱最成功、最动情的代表作,那“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啊一草把我留”的词句,唱得细腻而深情,展现了革命者回到故地大别山的千般喜悦,和之后离别依依的万般愁绪,最末,真挚表示:对于大别山的养育之恩,要永远铭记在心。这首歌把革命者与老区人民的鱼水亲情表达得至善至美,令人永远不可忘怀。
王丽达唱的《黄河渔娘》

刘和刚演唱的《父亲》
谭晶演唱的《妻子》
吴雁泽演唱《再见了大别山》
作者简介:
潘路明教授,男,广西壮族,年逾九秩,中共党员,湖北经济学院退休荣誉教授。原在政教部任教兼书记与教研室主任,湖北老教授协会会员,湖北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受聘北京/华夏文艺出版社终身名誉社长。在岗时,参加国家和省与校际教材编写,出版政教类教材23本。退休后,出版了传记,散文,时评,书画,纪念等7本专著,近30O万字。在省群艺馆公开举办个人书画影文展,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晚年追梦成真。
朗诵者简介:
陈革新,北京紫竹院地区朗读沙龙成员,新疆文化艺术研究会朗诵艺术学会权益部部长,新疆日报/石榴云融媒体“品读新疆”栏目主播。她的声音醇美清朗婉转,款款深情,特别讲究情感,声调,语速,节奏等等朗诵的基本要素,力求把作品表达得更加完满动人,尽显语言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