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墓地向教授挚友深深一拜

(2023-04-04 08:36:15)
标签:

怀念挚友

潘路明教授

分类: 转载
    在墓地向教授挚友深深一拜

在墓地向教授挚友深深一拜
潘路明
    江城四月天,细雨霏霏。我93岁高龄独自去武昌东郊公墓陵园,寻找悼念已故多年以及去年冬天疫情高峰失了生命的几位大学同行挚友。这是一段割舍不下的情缘。
    岁月悠悠,回眸已是上世纪80年代的往事了。当年,为了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伟大决策,国家教委政教司决定统一编写《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教材,向全国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进行广泛的教育。此教材编写交湖北省教委负责进行。要求从大学和中专挑选熟悉本专业教学且写作水平上乘的资深教师参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一年内尽快定稿出版发行。
    这是刻不容缓具有重大意义的光荣任务。湖北省教委立即提出了编写人员名单,经与各学校联系得到了支持,最后向國家教委政教司报备同意。
   主编/陈乃宣,副主编/毛钢,汪成英,成员/戴绪恭,潘路明,赵一民,王有壁。他们来自武大,华科,华师等等几所著名大学和中专院校的老教授名师老党员,各自还担任系部的职务或是学校的一把手。可以说这是优异卓越有担当的写作班子,一定不负众望的。
   我们知道,这本教材是首创全新的命题,其体系也必须进行全新架构,既要“继往”,又要“开来”,赋予新时代特有的内涵,形成政思教育的科学新的范本。因此,编写组一开始就把此列为头等大事,提出了初步架构提纲,请国家教委政教司和经济科学出版社派人来汉,共同研讨作出决定,然后再着手编撰。当时鉴于此书编写难度大,曾经担心画“虎”不成却似“猫”的败局。但这次审定会对架构提纲表示满意,得出”看似虎就是虎”的判断,这就大大增加了编写的信心。
    之后,在政教司的安排下,由方铁政处长率领编写组同仁以及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李爱屏,一同前往深圳珠海改革开放前沿城市调研考察,扩大了视野,开拓了思维。然后返汉,集中精力个人进行文字编写。初稿完成后,编写组和政教司与出版社同志,在华中师大集中,逐章讨论,补缺充实,提升质量,精益求精。
定稿后,1985年秋,政教司主持在西安举行有多省中专教师代表参加的研讨会,集思广益,反响良好。会后进行深度加工,教材达到基本成熟,交出版社审定出版。
    1986年6月,国家教委就在武汉召开《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首发与使用讲习会,各省(自治区)教委和中专教师一百多人参加。国家教委主任彭佩云(后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亲临现场并作重要讲话。湖北和武汉两家电视台现场报道。从此这本教材就在全国中专使用,开启了政思教育新的篇章,影响深远。
    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呈现新气象新格局,教材也必然与时俱进,舍旧添新,在数年里作了几次修订几度再版。至1996年底的1O年间,共计出版发行900多万册。此外,我们还编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问题教学指南》,1986年12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供教师使用,效果相当地好。
在这10余年的宝贵时光里,我们编写组同仁,精诚合作,汇集智慧,发挥所长,较好完成了国家交给的神圣使命,付出艰辛尽了责任。在这同时,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亦师亦友,亦兄亦弟,相互关怀,共同切磋,温暖无限,刻骨铭心。
教材编写出版任务结束,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分别回到各自的学校,从事原有的工作或退休赋闲,其间曾经有几次小聚,交流十分愉快。但后因年岁增高健康不佳就逐渐停止了,可10余年来相处共事的美好记忆常常呈现,那相敬如宾真情的心始终连结在一起。
    不幸的是编写组7人之中,却有5人先后告别了这个美丽缤纷的世界,真让人心碎泪奔。这次我上山来,就是在林林总总的墓碑群中,寻找和悼念在此长眠的编写组挚友,分别送上一束鲜花,深深一拜,就了却胸中那片炽热纯真的情怀。唯愿他们在茫茫苍穹,与书文笔墨为伴,写就壮美的篇章,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在墓地向教授挚友深深一拜
作者简介:
    潘路明,男,广西壮族,年逾九秩,中共党员,湖北经济学院退休荣誉教授。原在政教部任教兼书记与教研室主任,湖北老教授协会会员,湖北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受聘北京/华夏文艺出版社终身名誉社长。在岗时,参加国家和省与校际教材编写,出版政教类教材23本。退休后,出版了传记,散文,时评,书画,纪念等7本专著,近30O万字。在省群艺馆公开举办个人书画影文展,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晚年追梦成真。
在墓地向教授挚友深深一拜
朗读者简介
   冯永柱,北京天合朗诵团队的主力队员,资深主播。参加过多次大型演出。并在市区多次大赛和央视云台荣获比赛最高奖。他声音浑厚沉稳,清澈深情,具有很强的穿透感染力,听其朗诵是唯美的语言艺术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