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村和娘子关
时间:2023年11月1——2日
地点:河北井陉于家村、山西阳泉娘子关
游完苍岩山,我们沿原路驶回,走上去山西娘子关的太行天路。向西行驶几公里就到了久已闻名的于家石头村,于是顺路去看看。
于家村是明朝忠臣于谦后裔的繁衍地,对于于谦,许多人都知道他的那首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457年,时任兵部尚书的少保于谦,遭朝廷冤杀,其一子逃往冀晋交界处的井陉县南峪隐居,后生三子,因生活所迫,长子于有道携其三弟和眷属迁来此地,500多年来,于家人以顽强的精神,艰苦创业,开拓生活,建造了现今的于家村。
于家村的特色在于石头,石街石巷,石房石院,石楼石阁,石桌石凳,石碾石磨,石桥石栏,比比皆石。把石头运用到了极致。
刚到村口,清凉阁就让我大开眼界。此楼总高三层,基础和一二层都是由巨石构成,据说是由一名于姓前辈独自建造的,可称奇迹。我进阁里参观了一下,二层四面供奉着四种信仰,因为怕亵渎人家,我都没好意思拍照。印象中似乎是,西侧供奉的是祖先;南侧供奉的是关公;东侧供奉的是福禄寿等神仙;北侧供奉的是送子观音。总之,这反映的是于家人对子孙繁衍和幸福生活的精神寄托。
于家村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还有于谦纪念馆、于氏宗祠、真武庙、全神庙、观音阁、古戏楼等等。最逗的是全神庙,墙上挂着绘满各路神仙形象的图画,旁边有张抽签台子,先交钱,后抽签,15元一签。
离开于家村,我们沿太行天路继续向西行驶,由于已行走在太行山的屋脊之上,四周的山包并不显得高大,路旁山洼中,不时见到梯田和村庄,由此可见太行人民的坚韧和勤劳。
路过旧关附近,穿过一条隧道,就到了山西地界。公路忽然出现了不少塌方,都是被旁边的河流掏空了路基,看来今夏这里也发生了洪水。有一处桥梁被冲毁了,车要下到河道里临时通过,庆幸这次开的是SUV 车型,要是轿车就要进退两难了。
太行天路到山西一侧变成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弯多路陡,许多路段限速30公里。经过了若干个险湾之后,到达了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时间已晚,我们选择住在当地较好的娘子关宾馆,为的是第二天游览方便。
第二天,天气晴朗,打开窗帘,正南面是一道大山,山的东头就是娘子关了。
由于提前做的功课不足,到了买票时我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娘子关的票有两种,一种是关城票27元;另一种是通票,包括关城、瀑布和平阳湖,票价60元。为了了解全貌,我只好买了通票。其实,如果只看娘子关,关城票就够了,瀑布和平阳湖都是借助娘子关在绵河上拓展的项目。
娘子关瀑布可以一看,1966年,郭老在此留下了《过娘子关》诗,前两句是“娘子关头悬瀑布,飞腾入谷化潜龙。”,从瀑布形成的钙华和青苔看,是真正长年累月自然冲刷的结果,而不像许多景点由人工抽水制作的瀑布。
绵河河道深邃,两岸峭壁,南北皆是大山,娘子关就修建在绵河和南岸的绵山之间,形成“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关名。”的天下第九关。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朝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她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
娘子关最早由平阳公主领兵修筑,现存关城则是筑建于明朝,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
目前的娘子关关城有南门和东门两座关门,东门朝东的门洞上题写着“娘子关”三字;南门门洞上题写着“京畿籓屏”四字,两门之间是住宅和街市。
这次参观改变了我头脑中原有的想象,我原本认为,娘子关主要防御的是东侧,关城和长城应面东设险。而现在的关城是依山设险,西侧更为险峻。也许由于是内关,到了明清时代,此关的作用,更多的是为了盘查来往行人,防御的作用有所降低,故而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另外,此关以东还有井陉关,又称土门关,是由晋入冀的另一道关卡。我的理解是,井陉孔道的东西各有一座门户,河北(也可以说赵国)把守着东门井陉关,山西(晋国)把守者西门娘子关,由此更可以看出太行八陉之一——井陉孔道的重要性。
这里要提及的是,娘子关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八路军领导的百团大战就发生在这一带。
离开娘子关景区,返回北京,在通往京昆高速的小路上,河北井陉县辛庄乡小里岩村,我们和百团大战纪念碑林不期而遇,原来这里曾是百团大战前线指挥部旧址,聂荣臻曾在此居住和指挥作战。时光飞逝,往事如烟,但革命精神永存!向革命前辈致敬!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于家村和娘子关
于家村和娘子关
时间:2023年11月1——2日
地点:河北井陉于家村、山西阳泉娘子关
游完苍岩山,我们沿原路驶回,走上去山西娘子关的太行天路。向西行驶几公里就到了久已闻名的于家石头村,于是顺路去看看。
于家村是明朝忠臣于谦后裔的繁衍地,对于于谦,许多人都知道他的那首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457年,时任兵部尚书的少保于谦,遭朝廷冤杀,其一子逃往冀晋交界处的井陉县南峪隐居,后生三子,因生活所迫,长子于有道携其三弟和眷属迁来此地,500多年来,于家人以顽强的精神,艰苦创业,开拓生活,建造了现今的于家村。
于家村的特色在于石头,石街石巷,石房石院,石楼石阁,石桌石凳,石碾石磨,石桥石栏,比比皆石。把石头运用到了极致。
刚到村口,清凉阁就让我大开眼界。此楼总高三层,基础和一二层都是由巨石构成,据说是由一名于姓前辈独自建造的,可称奇迹。我进阁里参观了一下,二层四面供奉着四种信仰,因为怕亵渎人家,我都没好意思拍照。印象中似乎是,西侧供奉的是祖先;南侧供奉的是关公;东侧供奉的是福禄寿等神仙;北侧供奉的是送子观音。总之,这反映的是于家人对子孙繁衍和幸福生活的精神寄托。
于家村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还有于谦纪念馆、于氏宗祠、真武庙、全神庙、观音阁、古戏楼等等。最逗的是全神庙,墙上挂着绘满各路神仙形象的图画,旁边有张抽签台子,先交钱,后抽签,15元一签。
离开于家村,我们沿太行天路继续向西行驶,由于已行走在太行山的屋脊之上,四周的山包并不显得高大,路旁山洼中,不时见到梯田和村庄,由此可见太行人民的坚韧和勤劳。
路过旧关附近,穿过一条隧道,就到了山西地界。公路忽然出现了不少塌方,都是被旁边的河流掏空了路基,看来今夏这里也发生了洪水。有一处桥梁被冲毁了,车要下到河道里临时通过,庆幸这次开的是SUV 车型,要是轿车就要进退两难了。
太行天路到山西一侧变成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弯多路陡,许多路段限速30公里。经过了若干个险湾之后,到达了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时间已晚,我们选择住在当地较好的娘子关宾馆,为的是第二天游览方便。
第二天,天气晴朗,打开窗帘,正南面是一道大山,山的东头就是娘子关了。
由于提前做的功课不足,到了买票时我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娘子关的票有两种,一种是关城票27元;另一种是通票,包括关城、瀑布和平阳湖,票价60元。为了了解全貌,我只好买了通票。其实,如果只看娘子关,关城票就够了,瀑布和平阳湖都是借助娘子关在绵河上拓展的项目。
娘子关瀑布可以一看,1966年,郭老在此留下了《过娘子关》诗,前两句是“娘子关头悬瀑布,飞腾入谷化潜龙。”,从瀑布形成的钙华和青苔看,是真正长年累月自然冲刷的结果,而不像许多景点由人工抽水制作的瀑布。
绵河河道深邃,两岸峭壁,南北皆是大山,娘子关就修建在绵河和南岸的绵山之间,形成“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关名。”的天下第九关。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朝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她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
娘子关最早由平阳公主领兵修筑,现存关城则是筑建于明朝,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
目前的娘子关关城有南门和东门两座关门,东门朝东的门洞上题写着“娘子关”三字;南门门洞上题写着“京畿籓屏”四字,两门之间是住宅和街市。
这次参观改变了我头脑中原有的想象,我原本认为,娘子关主要防御的是东侧,关城和长城应面东设险。而现在的关城是依山设险,西侧更为险峻。也许由于是内关,到了明清时代,此关的作用,更多的是为了盘查来往行人,防御的作用有所降低,故而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另外,此关以东还有井陉关,又称土门关,是由晋入冀的另一道关卡。我的理解是,井陉孔道的东西各有一座门户,河北(也可以说赵国)把守着东门井陉关,山西(晋国)把守者西门娘子关,由此更可以看出太行八陉之一——井陉孔道的重要性。
这里要提及的是,娘子关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八路军领导的百团大战就发生在这一带。
离开娘子关景区,返回北京,在通往京昆高速的小路上,河北井陉县辛庄乡小里岩村,我们和百团大战纪念碑林不期而遇,原来这里曾是百团大战前线指挥部旧址,聂荣臻曾在此居住和指挥作战。时光飞逝,往事如烟,但革命精神永存!向革命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