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北京映山红  思陕北山丹丹

(2015-05-08 23:54:58)
标签:

映山红

山丹丹

喇叭沟门

原始森林

分类: 走遍中国

看北京映山红  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2015年5月7日

想写本文之初,本欲拟题《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因为在我的想象中,山丹丹就是映山红,映山红就是山丹丹,它们的学名就叫做杜鹃。及至提笔,上网查询了一下,才发现山丹丹是红百合,是一种草本植物,映山红才是红杜鹃,是属于灌木的范畴。

混淆的原因,我想是由于二者的共性,开花时都是红艳艳的一大片,映红了山岗,映红了山崖。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耳熟能详的有两首歌,都是革命歌曲,一首是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首是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曲《映山红》 。《映山红》里有一句动人的歌词“岭上开遍映山红”,它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杜鹃,即映山红,我还有一个错误的概念,那就是它生长在南方,如中国的江西、湖南、四川等省,因此,才有了毛岸青和邵华的文章《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而在北京地区野生杜鹃是极其罕见的。

几年前我在金山岭长城见过一次,但只是惊鸿一瞥。当时季节是四月中旬,山上杏花怒放,我在下山的缆车上,忽然看到万绿丛中一点红,那红是如此的斑斓,真是令人惊艳。下山后询问景区的工作人员,才知道那是高山杜鹃,即俗称的映山红。

 

这次出行是由于媳妇在旅行网上看到了一条信息------喇叭沟门原始森林杜鹃花海,这条信息吸引着我们,第二天便有了这次原始森林杜鹃花海行。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今年的北京天气热得格外早,刚过四月中旬,气温就冲上了二十七、八度,仿佛一下子就进入了夏天。旅游介绍说,喇叭沟门景区的杜鹃盛花期在五月中旬,我们到达时景区时,工作人员告诉说杜鹃已经有点开败了,高海拔的山顶地带应该还比较好。

从景区司机的口中,我们又获得了不少知识:在这里,杜鹃基本生长在海拔七百米到一千七百米的地带,南猴顶海拔1705米,是这一景区的最高峰,也是北京境内的第四高峰。

喇叭沟门原始森林景区由三部分组成:凤凰台景区、百丈崖景区、冰川景区。杜鹃花主要分布在凤凰台和冰川景区。

收拾停当,背上足够的饮料和食品,我们首先进入白桦林景区。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我们选择先乘坐景区内的交通车,到达半山后下车,再步行进山,据说这样登上顶峰也需要两个半小时。

道路没有想象中的艰难,沿途经历了各种类型的路:水泥路、石板路、土路、山路、羊肠小道,边走边拍照,我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观光亭下。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由于是工作日,游人稀少,可谓空山寂寂,唯闻鸟语花香。阳光很好地照着,我们坐在亭下休息,一边吃带来的干粮,一边看对面山上的景致,只见山峦耸翠,许多映山红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映红了山崖,让人望之惊叹,使我不由得想起两句古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是:“相看两不厌,对山看杜鹃”。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南猴顶并不难爬,山顶的北坡是一片巨石阵,巨石的周边和中间生长着杜鹃。站在峰顶,四面风光尽收眼底,初夏的阳光下,山峦碧绿,白云飘过头顶,在远处的山峦投下阴影,于是山峦便有了明暗之分,翠绿与深绿相杂,真如一块点染的画布。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回来后看照片,发现自己曾经站立的山顶巨石几乎凌空在绝壁之上,不禁心中怯怯,今后要小心了,别再玩儿这种危险的游戏!

下山时一不小心,走错了路,我们沿着一条山脊向东北走去,这条路属于羊肠小道,沿途可见绿野旅游组织设置的布条,道路虽然难走,却有不少混杂在树林中的杜鹃花,景观十分自然。经过多次寻找,受了不少苦累,我们终于走上了正路,好在是午后时间,不必担心困在林中,若是在傍晚或晚上可就危险了,因为森林中很容易迷失方向。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第二个景点去了百丈崖,景区入口有棵百年老树,白花满枝,独树成景,我以为是老梨树,一个游客告诉我是海棠树,她去年来时还见到了果实。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百丈崖景区是个累人行程,可赞的是景区的原始橡树林,百丈崖不如在山下看看算了,上到山上,景色一般,徒费力气。游完百丈崖景区,开车去下一个停车场,下车后我出现了大腿抽筋,真后悔百丈崖景区的攀爬。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第三个景区是冰川景区,所谓冰川不过是沟中的一条小溪,由于背阴,冬季的结冰融化缓慢,也许可以保持到炎热的六月。自冰川口向山上的杜鹃花很不错,它蜿蜒在一条山脊上,分布在小路两侧,沿途花枝招展,仿佛人工种植的一般。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到达白石窟后又是一片很长的巨石阵,大概有两百米,一直延伸到山峰脚下。同南猴顶类似,这些巨石阵周边也生长着许多高山杜鹃,由于海拔高,花期晚,因此花开正旺,颜色比路上的更红,可谓一片烂漫,只可惜这时已近傍晚,太阳已转到了西山后面,光线较差,我不得不匆匆下山。再一次后悔,要是不去百丈崖就好了,可以在这里多呆一会儿,还可以遇到更利于拍照的光线。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其实旅游就是这样,没去过的地方总觉得神秘,去过之后即使觉得不值也没有了遗憾,这就是经历吧。

一天内游遍了三个景区,爬上了三个山头,回来后大腿生疼,脚掌似乎都磨出了水泡,真可谓痛并快乐着!

 

后记:

     网上资料:上世纪70年代,一首曾经唱响大江南北的革命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使得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红百合以山丹丹(其实是指生长在江南山坡上的红杜鹃花)之名家喻户晓。后来由于过度放牧,该花逐渐从人们视野中消失。如今随着环保措施的加强,生态逐渐恢复,那火红的花儿又露出它美丽的容颜。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看北京映山红 <wbr> <wbr>思陕北山丹丹

  我想映山红和山丹丹之所以容易混淆,都在于其花开的红火、热烈。这次看到了北京的映山红,有机会一定要去陕北,去看-----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