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游记------浮光掠影看纽约

标签:
纽约曼哈顿温莎蜡像馆自由女神像 |
分类: 世界环游 |
美东游记------浮光掠影看纽约
2015年月26日
今天去纽约市区游览,由于交通拥挤,为了便于在狭窄的街道穿梭,交通工具换成了中巴,导游由小李换成了小刘。小刘从事导游时间不长,没有小李知识面广,但服务还是很热情的。
第一站,华尔街。道路狭窄,交通拥挤,看两侧需要抬头仰望。铜牛位于一条岔路口,背后不再是纽交所,而是古朴的印第安人博物馆。我很想进去看看,可惜随团游身不由己啊!
华尔街
第二站,帝国大厦。世贸中心撞毁后,帝国大厦又成了纽约的最高建筑物(路上看到新的世贸中心又拔地而起了)。天气预报说,今明两天有1972年以来罕见的暴风雪。到达帝国大厦时,天气已经阴晦,雾气较重。站在大厦86层的观景平台上,只感到冷风嗖嗖,曼哈顿的高楼大厦隐藏在雾霭之中。
帝国大厦86层观景台上
第三站,乘船游览纽约港。游船由哈德孙河口驶出,绕曼哈顿岛环绕半周,之后驶向远处的自由女神。今天不是个看风光的好天气,天气阴沉,雾气浓重,冷风嗖嗖,站在游船的甲板上需要些勇气。
(自由女神像(英语:Statue of Liberty),又称“自由照耀世界”(英语: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位于美国纽约附近的自由岛,是一座新古典主义的巨型雕像,由法国雕塑家巴特勒迪设计,于1874年动工,1884年5月21日竣工,1886年10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这座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民送给美国的礼物,形象为罗马神话中的自由女神身披长袍、右手举火炬,左手的册子上写着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年7月4日,脚下环绕着断裂的锁链。当轮船抵达纽约港的时候,自由女神像表达了美国对新移民的欢迎,也成为美国和自由的标志。注:摘自好搜百科)
当游轮驶到最远处,回看纽约港,暴风雪前的曼哈顿黑云压城。
第四站,潜艇和航母。导游小刘说:这艘二战中曾被击毁的航母排水量为41万吨,我们知道辽宁舰的排水量约10万吨,我们都质疑他是否记错了!航母甲板和机库中放置着各式各样很多种战机。若是军事迷,这是个不错的长知识的机会。
潜艇操作间
第五站,时代广场。先参观温莎蜡像馆,馆中的蜡像形象逼真,多为美国影视、娱乐、体育界的明星和政要。黄昏时分我们来到时代广场,但见人头攒动,霓虹闪耀,加之风雪大作,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躁动,似乎能感觉到世界经济中心脉搏的律动。
和女侠客合张影。太酷了!她是谁呀?摄于温莎蜡像馆。
美国东北的参团旅游行程到此结束。
散团后,旅游公司的司机小张送我们去位于皇后区的酒店。没想到这竟是一段艰难的行程。我们乘坐的是福特中巴,这种车外形古老,内饰陈旧,但最大的长处是四轮驱动、结实耐撞,长长的鼻子看了就让人感到安心。导游说,由于国家的保护政策,日本中巴不允许在美国销售,理由嘛就是“不安全”,所以在美国基本看不到像金杯那样没鼻子的中巴。
图中车辆是我们乘坐的福特中巴
但即使是四轮驱动的福特中巴,也险些把我们撂在了半途中。经过一段大陡坡时,前面的一辆车停在了半途,造成我们的车被迫停车,再次起步可就困难了,四个轮子像在冰面上一样打滑,怎么也不能前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就在我准备下去推车时,车终于慢慢地动了,扭扭捏捏地驶上了大坡,我们都长长地出了口气,将悬着的心放下。这要是车坏了,我们恐怕一宿也赶不到酒店了。
风雪路上
司机小张来自于中国广东,十岁多点就来到了美国,可算是“纽约通”了。小张驾驶着中巴,穿公园,走小路,用时两个多小时我们才走完平时半个小时的路程,到达了预定的酒店。我按照美国习惯递上司机小费,真诚地感谢他的付出。这时雪下得更大了,六七级的寒风怒号着,无线电中公司似乎又给小张安排了新的任务,在这风雪交加之夜,他将继续行驶。我在心中默默地祝愿:小张,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