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新政让孩子无车可坐
(2012-04-08 22:14:57)
标签:
杂谈校车老叔孩子新政 |
分类: 人生感悟 |
校车新政让孩子无车可坐
周末回郊区老家,到老叔家串门,老两口诉说近来的劳累,听的我义愤填膺。
老叔今年七十二岁,本应该安享晚年,一年来却多了一项苦差事——接送上学的孙女。
接孙女上下学本来司空见惯,可算老来之乐,怎么成了苦差?且听我慢慢道来。
孙女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学校在八里地之外的镇上。校车新政之前,村里有个私人面包车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自从出了新的校车规定,面包车被取缔,但符合标准的校车却一直没有着落。家长们只好各显神通,有开车接送的,有骑三轮接送的,有自行车接送的,如老叔般年老的只能选择坐公共汽车接送孩子。
经过村里的公共汽车只有一路,间隔二十分钟一趟,到学校需要中途换乘另一趟车,也是间隔时间较长,所以单程就要五十到六十分钟。由于要多次穿越繁忙干道,孩子必须要有家长护送。
按理每天送一次接一次,也还能忍受,而老叔却要每天往返四次:早晨送孩子上学;中午11:30孩子放学接回家吃饭;午饭后再次送孩子上学;晚上再次接孩子放学。如此这般,老叔每天要折腾四次,连坐车再等待,每天总耗时不低于7、8个小时。
我问:“不能中午在学校吃饭吗?”,回答是“学校没饭”。
“能在饭馆吃吗?”,回答是“孩子吃了几天不爱吃了”。
(我明白,总在外面吃,营养和经济都是问题。)
我考虑半天想出一个办法,“您以后用保温桶给孩子送午饭,让孩子在学校吃,不就可以少跑一趟吗?”后面的回答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继之是满腔悲哀和愤怒。
“带饭没地方吃!中午学校锁校门,不让留,下午一点以后开校门,学生才能再进学校;”
“带饭去饭馆、商店吃,商家不让。”
“七十岁以上老人坐车免费,但反复坐也免不了挨白眼。”
“ 许多家长向学校、镇里进行了反映,但一直没有结果。”
听到此,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位老人牵着小女孩,在寒风凛冽的大街上等待,等待那没准点的班车,等待那定时开放的校门,处处是等待,天天在等待!他们在大街上逡巡,不知到哪里有他们的避风港湾。
我有些出离愤怒了!
可敬的校长,各级领导以及政策制定者们,你们干点人事好吗!
在标准校车还是画饼充饥时,为什么你们却剥夺了孩子们的面包车?!
明知道许多孩子路途遥远,来回不易,为什么不能开办学校餐桌?!
为什么不能留一间教室,哪怕是一间小屋,让路远的孩子们中午吃饭、休息?!
教师们、校长们你们扪心自问,你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你们这样的办学方式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结果吗?
在首都北京的郊区还是如此的不堪,我们能指望落后省份边远地区的孩子们能坐上标准的校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