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4—25日 鄂尔多斯—乌海—鄂尔多斯—呼市

标签:
天气甲方总工大风沙尘暴鄂尔多斯 |
分类: 走遍中国 |
2010年4月24—25日鄂尔多斯—乌海—鄂尔多斯—呼市 (乌海惊魂)
早晨去见甲方老总,相谈甚好,大致谈了工程造价,因工程地址在乌海,我们约定看完现场和施工图后再谈具体价格。为保决策准确,我联系了本公司专家级的马总,约他自陕西工地赶来,下午一起赴乌海查勘。
鄂尔多斯去乌海去年新通了荣乌高速,全程310多公里。汽车自东向西行驶,路好车少,迈腾如一匹奔腾的骏马,加速凌厉,行驶稳健,刹车果断。我和马总两人换开,对它的共同评价是:“除噪音大点儿,没什么可挑剔的。”
道路两侧,先是草原地貌,逐渐过渡到风沙带,再过渡到荒漠带,让人渐生荒凉之感。车过棋盘井,煤田和油气田多了起来,尘烟滚滚,荒山都是黑黄颜色,不知是被煤灰染成还是原本就是如此色彩。
乌海以南的油气田,浓烟大冒,焰火长燃。
临近乌海地貌——光秃的黑土山。
乌海南部紧邻宁夏,离宁夏界仅几十公里。乌海市区位于黄河东岸,紧邻黄河建设了新区。为迎接8月份的内蒙古自治区全运会,新修了漂亮的体育场馆,黄河岸边正建设绿色休闲公园,我们参与的绿化项目也是这其中的形象工程之一。
到达后我们立即前去勘查现场,整体来说,此项目东邻桌子山,西观黄河北去,场景十分壮阔。但地表都是荒沙,干旱无比,打不出井,只能提黄河水灌溉,要想绿化谈何容易,我看后不由心生凉意,看来真是块难啃的骨头。
绿化工程东邻桌子山(不敢确定)。
绿化工程西邻黄河,居高看黄河落日。
夜里在宾馆刚要睡下,忽听啸声席卷而至,风吹得西侧的窗子瑟瑟发抖,尔后便是飞沙走石的沙沙声和杂物吹落的叮哐声。我知道是起大风了,但风力的等级让我生畏,至少六七级,也许够八级吧。忽然想起几句唐诗:“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所写的地方可能就在附近吧?躺在床上,尘土味钻进我的鼻孔,我下意识的决定要放弃此工程:在那样一个朝西的炎热地带,在黄河侧畔的风口浪尖,在流沙堆上要种植草坪能行吗?
第二天起来,风仍在刮,天气极冷,我穿上带着的薄羽绒服,坐在甲方的总工室里,虽然生着火炉,身上仍阵阵发冷。总工正急着打电话,问山上居住的简易房是否吹跑。一位当地的老人告诉我们,这种风一刮就是三天,他记忆中九几年有一次最严重的沙尘暴,坐在公共汽车里一米内都互不能见。
我们的马总是西北人,对此气候倒也算见多识广,他坚持此工程可以承接,当然前提是价格合理。同甲方谈判,坏天气帮了我们,他们也承认此地环境恶劣,双方商谈愉快。但他们不是老板,最后的拍板还需老板。
驱车回鄂尔多斯,想尽快躲开这沙尘的笼罩。马总一路提醒我用双手握紧方向盘,生怕大风将车吹偏。好在能见度还行,需要注意的是路面上堆起的流沙丘,厚的地方有几厘米,需小心提防。飞舞的黄沙在车前打旋,画出诡异的曲线,黄沙蔽天的路段需要开双闪行驶。一会儿,天上又飘起了雪花,汽车风挡上变得泥污不堪,不时需要喷水刮净。到达鄂尔多斯时,雪仍在下,但天空还算干净。
在时而大风沙尘暴,时而雪花飘舞中返回鄂尔多斯。
马总嚷着要吃炖羊肉,寻了半城,才找到一家。羊肉论碗卖,每碗30元,最终三人吃了四碗,肚饱而去。
去甲方总部,对方突然变了论调,说话不着边际,我们也不愿与他纠缠,同意双方思考后再作商议。
千里驱车,人车劳顿,最后却没有结果,马总也不免窝气,即刻回了陕西,我和老谷驱车返京。
选择回北京的路,不想再走包头,想走近路奔大同。导航显示只能走109国道,于是再上荣乌高速,向东直奔呼和浩特。
刚上荣乌高速时,蓝天白云,天气晴好。
这段路新通不久,服务区还没建好,因靠近陕北,道路在类似黄土高原的地貌中穿行,弯路较多,坡道常见,有几处路基塌陷,不敢车速太快,谨慎地穿行于沟壑之中,看黄土的结理,看沟壑的纵横。偶尔看到几株山花灿烂的在崖边怒放,姿态奇美,令园林工程师老谷击掌叫绝。
内蒙南部靠近陕北的地貌。
沙圪堵附近路边崖上的山杏正在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