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韩KEB高尔夫对抗赛,想两国选手差距形成原因
用了两个晚上看完了中韩KEB高尔夫对抗赛的电视转播,所谓的对抗赛成了惨不忍睹的一边倒,最后结果,中方最好的选手吴康春位列第22名(+1杆),前面是清一色的韩国军团,而第一名韩国选手的成绩是-11杆。
看完电视,但比赛的画面还在我脑海中闪现,一方面是韩国小将潇洒的身影,出色的技术,一方面是中国选手沧桑的面孔,灰暗的成绩。它促使我静下心来,做些思考,记录些文字。
此次比赛的地点是上海林克斯球场,按理说中国选手占据主场之利,足可抗衡,但从始至终,中国选手都是不堪一击。前两天还能见到老将吴伟煌、汪德昌(台湾选手)勉强支撑,后两天就变成了韩国小将的表演秀。
为什么对抗双方差距竟如此悬殊?为什么韩方队员多为小将,而我们的队员多似廉颇?
先剖除客观的因素:中方“不重视”此次比赛,参赛人员少。但是即使让中方随便报名,能登大雅之堂的又有几位?此次比赛可算是韩国青少年同中国叔叔们的一次较量。
仅从表面现象,我归纳出以下几点感受:
1.韩国崛起了一代青少年高尔夫选手;而中国青少年优秀选手寥寥。
2.韩国青少年选手意志坚定,斗志旺盛;中国青少年选手缺乏意志,或根本不屑于从事此种行业(他们还在读书上大学)。
3. 韩国青少年选手基本功扎实,动作规范,行为得体;中国选手形象散漫,动作随意,基本修养不足。
仅从发球台上的表现就可看出二者差距:韩国选手注意力集中,发球程序规范:试挥杆,在球的后延线上观察方向,站位预备,再次确认方向,挥杆击球,完整收杆直至目送小球落地;而中国许多选手毫无章法,收杆动作更是千奇百怪。试想连最基本的收杆动作都不完整,你怎么可能保证小球方向的固定?
不能再往下分析了,再往下可能会扩展到太多的议题,如:我们的高尔夫培训体系;高尔夫管理体制;我们的教育体制;甚至于我们的价值观念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许可以写一篇论文了。

在泰国打高尔夫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