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让写讲演稿《祖国在我心中》,我不会写,就让妈妈写了。我觉得她写的还可以,就是不像我写的。这么大人气呢。留着以后初中、高中再用吧,嘻嘻。——
张之忱)
记得小时候,我问妈妈“祖国在哪儿?”妈妈指着墙上的中国地图说:“在这儿,这就是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祖国。”
当我第一次坐飞机,在凌晨飞越茫茫的蒙古戈壁,爸爸晃醒沉睡的我,指着舷窗外朝阳下面的碧绿原野:“看,那就是我们的祖国!”
在联合国总部门口的150多个旗杆前,我仰着头,找呀找,终于找到了五星红旗,我对着周围的游客喊:“看,这就是我的祖国!"
小时候,对于我,祖国是地图上那昂首雄鸡般的版图;稍大一些,对于我,祖国是鲜艳的五星红旗,是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庄严的天安门;出国的时候,对于我,祖国是国航展翅的凤凰标志,是唐人街舞龙灯的队伍,是世界各地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中文标志。
随着我一天天长大,祖国,这个深情的字眼,便有了更多的含义。
我在屈原“虽九死而犹未悔”的吟唱里听到了她,在岳飞“还我河山”的墨迹中看到了她,在谭嗣同慷慨赴死的身影中感到了她,在于右任“山之上,国有殇”的叹息中悟到了她。
祖国,她是李白笔下诗酒纵横的长安,她是秦观词中山抹微云的江南,她是琵琶洞箫的春江花月夜,她是水墨重彩的塞北艳阳天。
祖国,她曾在喜峰口29军的凛冽刀光中闪耀,她曾在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竞渡千帆上飘扬,她曾在奥运会上升起的五星红旗上歌唱,她曾在冲出大气层的神州飞船上辉煌。
现在,我知道了,祖国,她不仅是一个地理的概念,她是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铸就的民族理想,她是今天无数普普通通的人用工作托起的腾飞的中华。我是这普普通通的人群中的一员,不论我身在何方,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