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感应》

(2025-10-12 16:33:26)
标签:

胡立新居士

文化

分类: 文学原创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感应》

众生得灵性,止息可通神,天地同感应,消灾断业障。

《贫道子-感应》一诗,以二十字的精微架构,勾勒出一条从个体修行到宇宙交融的精神通路。这首诗在“灵性-止息-感应-消业”的递进中,完整呈现了道家修炼的功夫次第与终极境界。

灵性:修行的先天基座

首句“众生得灵性”确立了普遍性的修行可能。诗人不言“唯人得灵性”,而以“众生”破除人类中心主义,暗合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齐物思想。此“灵性”非后天习得,乃是万物内在的道性显现,为后续的通神体验奠定了本体论基础。

止息:通神的功夫法门

“止息可通神”揭示关键修行方法。“止息”既是呼吸的调伏,更是妄念的止歇。这与《庄子》“心斋”中的“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深度契合。当凡俗的呼吸节奏转化为“真人之息”,有限个体便开启了与宇宙本源连接的通道。

感应:天人合一的体验境界

“天地同感应”描绘修行达至的圆融状态。这不是单向的祈求,而是双向的共振,正如《周易》所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诗人以“同”字消弭主客对立,在“感而遂通”的刹那,个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达成节律的同步,进入物我两忘的道境。

消业:修行效用的现实彰显

末句“消灾断业障”展现修行的现实功用。“消灾”是对外在厄运的化解,“断业障”则是对内在因果的超越。诗人将道家“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自主精神,与佛教业力观巧妙融合,指出通过心灵修炼,生命完全可以实现命运的自我主宰。

这首短诗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修行体系:从承认众生本具的灵性(基础),经由止息实践的功夫(方法),抵达天人感应的境界(体验),最终实现生命转化的效用(结果)。它犹如一把密钥,为现代人开启了一扇通往超越世界的精神之门——在最深沉的静定中,个体生命得以融入宇宙的永恒脉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