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文化从未落后过,在人类历史中一直都是最先进的

(2019-04-01 13:07:15)

中国有句老话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那么秀才和兵打起架来,挨打的肯定是秀才。那么秀才为什么会挨打,是因为他文化的先进还是落后?兵为什么去打秀才,并能打赢秀才,是因为他文化先进,还是落后。

答案是很显然的,我们决不能因为秀才挨了打就说是因为其文化落后,也决不能说兵爱打人能打人所以就文化先进。相反,秀才之于兵,文化先进的是秀才,落后的是兵,秀才因为文化先进才挨打,兵也是因为文化落后才打人。

近代的中国之于西欧,实际上就是秀才遇到了兵。中国挨打了西欧的打,恰恰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先进,西欧文化的落后。

事实上,从整个人类历史看,秀才遇到兵是战争的一般模式。

战争起源于无秩序的暴力文明对有秩序的非暴力文明的掠夺。无秩序的暴力文明就是“兵文明”,也是游牧文明。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中亚东欧草原,另个一个则是阿拉伯半岛上的草原和沙漠。但主要是中亚东欧草原,因为其面积比阿拉伯半岛大的多。

有秩序的非暴力文明就是“秀才文明”,也是农业文明,也主要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东亚的中国,另一个则是西亚的两河流域,再加上与之毗邻的北非的埃及。但是,主要是东亚的中国,因为中国土地的农业资源禀赋更优越,幅员更辽阔。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亚欧草原上,以阿拉伯半岛上的游牧开始与农业文明接触,反差和不平衡的感觉是巨大的。农业文明稳定而富足,游牧文明漂泊、动荡和贫穷。但是,游牧文明崇尚暴力,并设法开发出先进的暴力工具,譬如战马和青铜武器。于是游牧文明开始凭借暴力优势,并周期性地对农业文明实施掠夺和侵略,这就是战争。这是也成为此后人类历史的一般性存在状态。

既然是战争,就有战争的双方。如果只有游牧的进攻和入侵,而没有有效的抵抗,那么也没有战争。农业文明也会提高暴力水平,对游牧人的入侵进行抵抗,这样就出现了战争的双方,出现了战争。

值得注意的是,从人类整体的历史看,真正能够对周期性的游牧入侵形成真正抵抗的是东亚的中国,而西亚北非的古两河-埃及,则没有做到这一点,未能形成真正的抵抗,屡次被前来入侵的游牧人所战败和统治,最后一次,是7世纪被阿拉伯游牧战败,并伊斯兰化。也就是说,5000年来,真正能够对游牧暴力形成真正对抗的,是东亚的中国。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遭遇的西欧列强的入侵,事实上不过是5000年以来,所遭遇的游牧入侵的其中一次而已。西欧人是游牧人的后裔,其文化的内核是草原游牧文化,是典型的“兵文化”:无序而暴力,重利而轻义。

近代西欧列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的入侵,以及最终结局,不过是5000年来周期性历史现象的重演。在西欧列强的进攻下,唯一能够形成真正抵抗的是中国,中国之外的其他地方,全部被欧美列前所瓜分。日本是个例外,他自己先在文化上脚下投降了,西化了,成为列强之一员。中国不仅在武力上抵御了西方,而且也实际上拒绝接受西方文化,而一直在努力维持文化上的独立。

当今世界的格局,实际就是中西对抗。而西方的代表就是美国,因此实际就是中美对抗。中西对抗也是5000年来人类历史之常态。5000年来中国就是对抗的一方,而与之对抗的对手则是每次都不同,这次的美国不过才300多年的历史。

因此,5000年来的人类历史格局是,铁打的中国,流水的对手。

同时,近代以来的西欧列前的全球侵略,是始于中国,也终于中国。西欧瓜分世界的起点,是所谓的“大航海”。而这个“大航海”则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探险”的动机和技术都来自中国。哥伦布西行大西洋的目的地就是中国,因为那里是财富之源。同时,当时西方的航海热恰恰发生在郑和下西洋的五六年之后,其跨洋航海的灵感和技术显然都是受到了郑和船队的影响。英国的退休海军军官孟席斯更是指出,哥伦布出发之前是手持航海图的,而当时有能力绘制跨洋航海图的唯有郑和船队。

5000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诱发游牧文明屡次入侵,以及能够成为唯有的游牧文明的有效抵御者,根源就在中国文化的先进性。5000年来,中国的文化是最先进的。如果,以中国文化为文化之标准,那么中国之外的任何文化都称其不上文化,都是蛮夷,包括所谓的“现代文明”。

“文化”、“文明”的核心都在“文”,用“文”去化,因“文”而明。因此,要想有“文化”,要真正能够称得起“文化”,你得首先要有“文”。在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文明中,唯有中国拥有“文”,其他任何文明,都是没有“文”的。

什么是“文”?就是独立的抽象符号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易经符号系统和契约符号系统。易经的符号就是八卦符号,契约符号就是结绳和书契。结绳和书契是中国最原始的两种契约形态,也似契约符号。八卦符合和契约符号都是“文”,其目的就是“文以载道”,去表达道义、义理、意。

既然“文”是表达道义的工具,因此真正重要的又不是“文”,而是“文”所载的“道”、“道义”、“义理”。“文明”其实是“道明”、“文化”其实是“道化”。

“道”是什么?《中庸》说“诚者天之道”、“率性之谓道”,“诚”、“率性”就是道。“诚”就是“诚意”,就是“意之诚”。“率性”就是遵循自己的真实本性、本意。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心之同然者,谓之理,谓之义”。

总之,“文化”的核心在道义,在独立的道义理念,而道义则本于心性,道义的独立,就是心性的独立,也是意的独立。“文”则是所开发的用于表达独立道义的独立抽象符号。

在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文明中,唯有中国文明拥有道义独立、心性独立的概念。

道义是心性的本然属性,是人心“思”的结果,即独立执行判断和选择的结果。同时,道义并非固化的外在的教条、准则,而是体现于人心的判断和选择功能中。心性独立就是体现在思考的独立,即判断和选择功能的独立。

中国文化的核心就在维护心性的独立和自由,而反对任何的对心性独立的制约。

对心性独立的最严重破坏来自暴力强制,因此中国也是人类文明中反对暴力、武力、战争最彻底的文明。中国是对游牧暴力形成有效抵抗的唯一文明,同时,也发展出最彻底反暴力理念。

《左传》对“武”的解释是,“止戈为武”,即“武”字的含义不是武力本身,而是消除武力,抵御武力,捍卫道义。《老子》说:“兵者,凶器也”,武器就是凶器。在语言上,中国文化就对武器、武力进行了否定,因为它们是反道义的。后来中国把发起战争直接叫“起义”,其仗义起兵,把军队叫“义军”。宋江给自己造反打的口号叫:替天行道。

中国最重视道义,重视心性独立,也最重视生命。但是,中国对心性独立和道义独立的重视,又重于生命本身。这就是著名的“舍生取义”、“威武不能屈”、“三军可多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每次中国遭遇外敌入侵时,为捍卫民族大义,捍卫华夏独立,中国人是可以献出生命的,而且以此为最高荣耀。

心性独立是中国可以创造美好生活,创造财富的根源,也是可以抵御强敌的根源。也是中国文化一直保持先进性、领先世界的根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