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之学的性命双修

分类: 名家见解 |
http://p1.pstatp.com/large/31c1000117227ca6b17d
道家学说大致分为黄老和老庄,庄子自己也曾分别:“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可以说,处上则为黄老之学,处下则为老庄之学。或者说,自治治人乃黄老之学,自度度人乃老庄之学。
汉代严君平的《道德指归》可以说是黄老之学的最后一本著作,因汉代后黄老经典失传近两千年,至长沙马王堆帛书出土方重现于世,流传下来的半本《老子指归》则尤显重要。
我们知道,后来道教的“性命双修”学说大致起于唐代,但它是否有所本呢?翻翻《老子指归》,我们看到了黄老学者对于性命的说法。
在解释老子《得一》一章时,君平说:
无心无意,无为无事,以顺其性;玄玄默默,无容无式,以保其命。此为天之得一。
无知无识,无为无事,以顺其性;无度无数,无爱无利,以保其命。此为地之得一。
不思不虑,无为无事,以顺其性;无计无谋,无响无首,以保其命。此为神之得一。
不欲不求,无为无事,以顺其性;不仁不义,不与不施,以保其命。此为谷之得一。
去心去事,无为无事,以顺其性;去聪去明,虚无自应,以保其命。此为侯王之得一。
而在《上德不德》一章中又说:
上德之君,性受道之纤妙,命得一之精微,性命同于自然,情意体于神明,动作伦于太和,取舍合乎天心。
下德之君,性受道之正气,命得一之下中,性命比于自然,情意几于神明,动作近于太和,取予体于至德。
黄老以治国为目的,所以其阐述性命双修以君主为立论,而汉代丹道名著《周易参同契》采用的是黄老并非老庄,也是把治身比于治国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