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难忘的心灵大餐

(2009-02-10 19:40:58)
标签:

居士

健康

保健

饮食

社交

道德

宗教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杭州

海南

杂谈

                    最难忘的心灵大餐

 

“我只是安静而平和地享用着这顿斋饭,心里感受着从未有过的干净与安宁。”

 

 

                            斋饭,告别欲望生活

 

                                       ----胡立新居士接受英才商业杂志记者专访,讲述人生故事

 

 

    我现在每天都是吃斋饭。在我吃过的众多斋饭中,有一顿让我最难忘,那就是我在北京广济寺皈依时吃的那顿斋饭。

    2000年的夏天,我在广济寺正式皈依。当时我还是一家知名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但已经有了急流勇退,转向文化研究的想法。
    皈依仪式之后,在广济寺的饭厅里,我和中国佛教协会的几位高僧一起吃了平生第一顿真正意义上的斋饭。其实,皈依并不一定要安排斋饭,能有这顿斋饭,完全是我的缘分所致。

    现在想来,这顿斋饭跟我后来吃的那些斋饭没有任何不同,无外乎是一些最简单的素食----蘑菇、萝卜等三四道菜和馒头、稀饭。吃饭的时候,既没有大家想像中的一些规矩或仪式,我跟同桌的大师也没有过多的交谈,只是安静而平和地享用着这顿斋饭,心里感受着从未有过的干净与安宁。

    后来仔细回忆,这顿饭之所以难以忘怀,可能跟当时所处的特殊时机、特殊人和特殊环境有关。特殊的时机是指我的皈依,特殊的人是说同桌共餐的中国佛教界的高僧,特殊的环境就是北京广济寺,这些都让这顿饭显得与众不同,也具有更高意义上的文化与精神内涵。

    尽管,之前我就已经在逐渐接受简单的生活,但是这顿饭是我告别之前“欲望”生活的见证。由于自小在南方长大,口味本身比较清淡,所以吃这顿斋饭之前,我原本就不太爱吃荤。年轻时,我在基层从事文化工作,后来调到政府部门,后又转调到国有企业当领导人。一路走过来,大大小小的饭我吃了不知多少回。但是,这社会上的饭局多为应酬,不仅大鱼大肉,还要喝酒。在这些场合,吃饭的性质发生了异化,变成了一种社交礼节,一种生存手段或者说是一种商品经济等价交换的仪式。

    吃那样的饭,功利色彩很重,心里挂碍很多,尽管表面吃的很痛快,酒喝的尽兴,但那不是真实自我的意愿。那种场合之下,饭桌成为了演戏的舞台,吃饭变成很累很伤身的事情。而这顿斋饭完全不同,没有丝毫这方面的障碍,还原了吃饭的最原始意义,我的内心再无牵绊。

    吃完斋饭,我就算是正式皈依,成为了一名在俗世修行的居士。其实,在家修行是一样的,我之所以一定要皈依,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对研究传统文化的思想追求。

    经历了企业经营中的波澜壮阔与错综复杂,我一心想让自己的思想清静一点儿,内心清净一点儿,静下心来想一些问题,研究一些东西,搞一些创作。我也认识到了我确实不适合搞企业,不适合官场、职场的环境,于是我离开了当时所在的国有企业,开始潜心研究传统国学的生活。

    吃斋饭有两个含义。首先,斋饭是素食,这样就不会杀生,会减少贪婪的性格。从医学的角度讲,荤吃多了以后血液酸性会升高,对健康不利。其次,动物在被杀前是痛苦的,会反抗,在这一过程中动物体内会产生毒素,这种毒素是会积淀到吃肉者体内的。吃素可以保持血液中的碱性比较高,受污染比较少。

    在那之后,我也曾经游历过诸多国内的名山古刹,也吃过一些式样不同的斋饭,但是记忆都没有第一次的深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