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居士谈——水陆大法会
1、水陆法会的演变与流行
水陆法会,全称为“法届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略称为“水陆会”,又称为“水陆道场”、“悲济会”,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据明代莲池大师所作《水陆仪轨》卷一说,“法界”是指诸佛与众生本性平等,通称为“法界”。“圣凡”是四圣(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实际上泛指一切众生。“水陆”是指众生受报之处,水陆空三界,尤其水陆二处众生的苦难更为深重,所以称为“水陆”。“普度”是使六道众生悉皆度化,使之解脱。“大斋”是指施食,“胜会”是指如此救度者与被救度者集会于一堂,食与法都在一起,普摄受苦众生。
启建水陆法会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佛法的巨大威力,以食施、法施为手段来救度一切众生,特别是要救度陷于水陆之处,蒙受深重苦难的六道众生,使令皆得解脱。水陆法会以其殊胜的功德,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大法会之一。
根据宋代宗鉴《释门正统》卷四记载,水陆法会是因为梁武帝在梦中有一位神僧告诉他:六道众生受无量苦难,为什么不作水陆大斋普济群灵?梁武帝醒来后,问当时许多高僧,都不知道水陆大斋。只有宝誌和尚劝梁武帝广泛查寻经论,必然可以知道其中的因缘。梁武帝于是搜寻经论,与法云殿早晚阅读。后来,见到阿难尊者遇面然鬼王建立平等斛食的因缘,于是便制作仪轨,于润州(镇江)金山寺修设。梁武帝亲自来到坛场,命令僧祐宣读文疏。梁武帝制作“水陆”的年代,各典籍记载不一,《事物纪原》认为是天蓝七年(508),《佛祖统计》认为是天监四年(505)。
梁武帝所制作的“水陆”仪轨在陈隋时代,早已隐没不传。《释氏稽古略》卷三记载,到了唐代咸亨中(670——673)西京法海寺道英禅师,从大觉寺僧义济得此仪文,于是再兴法会于山北寺。但是据《广弘明集》的记载,梁武帝于天监三年(504)才舍道事佛,不可能在天监四年以前已经披阅经论达三年之久。《水陆仪轨》的文辞完全依据天台的理论而撰述的。其中所有密咒出于神龙三年(707)菩提流支译《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这不仅是梁武帝所不能见,也是咸亨中道英所不能知的。现在通行的水陆法会分内坛、外坛,内坛依照仪文行事,外坛修《梁皇忏》及诵诸经。所谓梁武帝亲撰仪文及道英常设此斋,可能只是指《慈悲道场忏法》而言,至于水陆仪文则是宋代才开始制作的。
“水陆法会”的最早制作应该在宋代熙宁年间(1068——1077)东川杨锷所撰水陆仪轨(又称为“杨推官仪文”),流行于四川,这是较早的水陆仪轨的完成形态,但是已经佉失了。由宋代宗晓《施食通鉴》中所记载“出自杨谔水陆仪”,有初入道场叙建水陆意、宣白召上堂八位圣众、水陆斋仪文后叙等,由此可概略得知“杨谔水陆仪”三卷的概况。
元祐八年(1093),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并且撰《水陆法像赞》十六篇。苏东坡在《水陆法像赞序》中说,水陆道场随后世而增广,唯有四川保存有古法,而且各种画像及设施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风格。因为他本是四川眉山人,所以他作的《水陆法像赞》就被称为“眉山水陆”。
宋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佛印(了元)住金山时,有海贾到寺设水陆法会,佛印亲自主持,蔚为壮观,遂以“金山水陆”驰名,“金山水陆”又称为“北水陆”。绍圣三年(1096),宗赜删补详定诸家所集,完成《水陆仪文》四卷,普劝四众,依法崇修。现在,《水陆仪文》已经失传,仅可从其所撰《水陆缘起》一文,得知其内容一斑。
南宋乾道九年(1173),四明人史浩经过镇江金山寺,慕水陆斋会的盛况,于是布施田地百亩,在四明东湖月波山专建四时水陆,用来报答四恩;并且亲制疏辞,撰集议文。宋孝宗听到这个消息,特别颁赐以“水陆无碍道场”寺额。月波山附近有尊教寺,师徒道俗三千人,布施财产,购买田地,尊奉月波山四时普度之法。大众又诚心请志磐续成《水陆新仪》六卷,大力推广斋法,并且劝十方寺院,重视斋法,大兴普度之道。
水陆法会自从宋代流行以后,很快普及于全国,特别成为战争以后朝廷上下经常举行的一种超度法会。宗赜《水陆缘起》中说,现在供养一佛、斋一个僧人,尚且有无限功德,何况普同供养十方三宝、六道万灵,不但能使自己得到利益,而且能够恩沾九族。所以,在江淮两浙、四川、广东、福建,水陆佛事从古以来十分盛行,如果有人为了祈求保护平安而不施设水陆,那么就会有人认为他不善;如果追悼怀念长辈而不设水陆的话,就有人认为他不孝;如果救度卑微、幼小的众生而不设水陆,那就是不仁慈。所以,在这些地区,富贵有钱人独自举行水陆斋会,贫穷者则共同出钱修设法会,这也就是后世所谓“独姓水陆”和“众姓水陆”的来源。
宋代以后,水陆法会十分盛行,著名的水陆法会也不少。如宋元祐八年(1903)苏东坡为他的亡妻宋氏设立水陆道场(《东坡后集》)卷十九)。绍兴二十一年(1151),慈宁太后施钱为真歇清了在杭州崇先显孝寺修建水陆法会(正觉《真歇清了禅师塔铭》)。可见当时水陆佛事已很普遍。
元代延祐三年(1316),朝廷设水陆大会于金山寺,命江南教、禅、律三宗诸师说法,参加僧众1500人,径山元叟行端有《朝廷金山作水陆升座法语》。《元史》卷二十八记载,英宗至治三年(1323),下令在京师万安寺、庆寿寺、圣安寺、普庆寺,扬子江金山寺,五台山的万圣祐国寺作水陆佛事七昼夜;这时,月江正印禅师主持金山,他的《语录》中有《朝廷金山寺建水陆法会普说》,就是指这件事情。这一次规模十分大,有41位善知识,1500比丘僧。此外,大都(今北京)昊天寺、五台山、杭州上天竺寺等南北各地,都曾举行盛大的水陆法会。
明初洪武元年至五年(1368——1372),相继在南京蒋山设广荐法会,即水陆法会。其中以洪武五年(1372)正月所修法会之规模为最大。前后法会均请四方高僧大德参加,如楚石梵琦、季潭宗泐、来复见心、东溟慧日、梦堂昙噩等,均曾应邀赴会说法,参加僧众常达千人。明太祖曾命令宗泐作《赞佛乐章》八曲,使太常奏曲歌舞;太祖与群臣都到法会礼佛。这次的法会仪式,具体内容详见于宋濂《蒋山寺广荐佛会记》。
2、水陆法会仪轨的发展
水陆法会仪轨从宋代以来,经过不断的增补,日趋完美。从现存十三世纪时日本僧人承澄(1205——1282)所辑《阿婆缚抄》卷一百六十六中的《冥道供》一文来看,冥道就是水陆的异名,它的坛场布置、形象配列、法器供物及法事进行等仪式,都和现行流通的《水陆仪轨》大致相同。杨锷《水陆仪》的原本已经失传,但是根据《施食通鉴》所引有《初入道场叙建水陆意》,宣白召请上堂八位圣众,宣白召请下堂八位圣凡等。苏轼《水陆法像赞序》中说,在三时虔诚召请,分别为上下八位,其中上堂八位与下堂八位的名称与杨锷《水陆仪》完全一致,可知二者有前后的关系。
宗赜所撰《水陆缘起》对于水陆法会的说明,叙述得非常详细。他说水陆供养的对象分为上、中、下,上就是供养法界诸佛、诸位菩萨、缘觉、声闻、明王、八部、婆罗门仙;中就是供养梵王帝释二十八天、尽虚空宿曜一切尊神;下就是供养五岳河海大地龙神、往古人伦、阿修罗众、冥官眷属、地狱众生、幽魂滞魄、无主无依诸鬼神众、法界旁生。所以,六道中所有的四圣六凡,普遍供养。通过这些供养,使未发菩提心者,因为水陆胜会,而发菩提心;未能解脱苦轮者,因此而得不退转;未成佛道者,因为水陆胜会,使他能得成佛道。
明代江浙之间,有北水陆和南水陆之分。明末云栖祩宏法师,认为金山寺的《水陆仪文》前后错杂,很难理清始终的头绪,而且行者也是随意而作,所以不是很恰当;而志磐法师所辑的《水陆新仪》不但精密而且简易,精密而不会有碍于隆重,简易而不会有所缺漏。所以,云栖祩宏将志磐的《水陆新仪》重新加以修订,广为流通,这就是现在的六卷本《水陆仪轨》。
清代仪润法师依据云栖祩宏的愿意,详细叙述水陆法会的作法规则,撰成《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会仪轨会本》六卷,成为现行水陆法会仪式的所依本。后来,咫观法师又根据云栖祩宏的《水陆仪轨》详细地增补并且加以论述,著成《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略称《鸡园水陆通论》;此外,他又撰写了《水陆道场法轮宝忏》十卷,这些都是现行水陆法会所遵循的一些规则。
云栖祩宏的《水陆仪轨》的仪轨次第十分完整,是在七昼夜之间,主要为结界洒净、遣使发符、请上堂、供上堂、请下堂、供下堂、奉浴、施食、授戒、送圣等。其中,遣使发符、奉请是很主要的,就是向天上、空中、陆地、地狱诸圣凡发出符牒,然后奉请三宝十位圣贤上堂:
1、十方常住一切诸佛眷属(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
2、十方常住一切尊法并诸眷属(华严、梵网、净名、金光明、观无量寿经等及其他)
3、十方常住诸菩萨僧并诸眷属
4、十方常住诸缘觉僧并诸眷属
5、十方常住诸声闻僧并诸眷属
6、十方法界传持教法禅律诸宗诸祖师并诸眷属
7、十方法界助宣佛化持明造论五神通仙并诸眷属
8、十方法界十大明王秽迹金刚诸大天王护法并诸眷属
9、十方法界护佛舍利坛塔伽兰斋戒护国镇宅诸大神王并诸眷属
10、一心奉请发扬水陆流通至教制仪立法十大士并诸眷属
发扬施食流通至教阿难陀尊者圣师
最初示梦劝兴水陆梁朝神僧圣师
劝发制水陆仪梁朝誌公尊者圣师
制水陆斋仪国主救世菩萨梁武皇帝
最初建会秉法宣文梁朝祐公律师
中兴水陆斋法唐朝法海英公禅师
总持感验称名楼至宋朝佛印禅师
详定旧仪申明斋法长芦赜公禅师
修崇斋法绘像制赞太师苏文忠公
祖述旧仪制文行世东川节推扬公
以下是初夜奉请下堂圣凡十位的神灵:
1、十方法界四空四禅、六欲诸天、日月星天、天曹圣众并诸眷属
2、十方法界五岳四渎、地载游空、福德诸神、系祀灵庙并诸眷属
3、十方法界帝王后妃、文武官僚、儒宗贤哲、仙道隐逸并诸眷属
4、十方法界农民工商、医卜杂流、贵贱男女、十类人伦并诸眷属
5、十方法界四类受生、五趣所摄、山间海底、阿修罗众并诸眷属
6、十方法界焰口鬼王、三品九类、诸饿鬼众、横死孤魂并诸眷属
7、十方法界阎摩罗王、十王王妹、十八小王、诸司主吏并诸眷属
8、十方法界八热八寒、诸大地狱、诸独孤狱、一切受苦囚徒并诸眷属
9、十方法界正住铁围山间、边住遍五趣中、鳞甲羽毛、十类旁生并诸眷属
10、十方法界诸趣往来、七七日内、七返受生、中阴趣众并诸眷属
除了召请上下堂二十位之外,还要召请水陆会修建地的城隍列庙(
祩宏《水陆仪轨》列有杭州城隍、钱塘县并八县城隍诸庙神众、吴越国主钱武肃王之神及其他)以及修水陆法会的寺院所属神祠、伽蓝、土地庙及其他,然后召请施主家祖宗——施家上世祖宗、亡灵师友亲眷、诸位神仪并诸眷属,以及本寺开山和尚以下历代住持、大众、关系者父母六亲等众。
如此召请法界六道一切众生之后,修奉浴施食之法,则继续举行三归依;三归依后,忏悔、发愿、得戒(《梵网经》心地品十重戒);其次,敬礼三宝、涅槃三德(法身、般若、解脱)。然后,依《焰口经》举行施食饿鬼法,施甘露真言,宣诵四如来名号,宣唱四空四禅六欲诸天以及下堂十位名号、城隍列庙、寺观、官卫诸土主、施主家先祖代代姓名及最后供养受荐人,最后是一切水陆会的施食供养,至此则念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而告终了。
在施食供养之后,为六道众生亡灵开示念佛法门,令修念佛三昧,同心称佛名号,愿生净土。在四种念佛法门中,这里主要是观想念佛、称名念佛,这是以前水陆仪所没有的,只有云栖祩宏信奉净土宗,才有最后的念佛,以为水陆胜会的归结。
最后,向七趣十类圣凡回施修无量功德斋,发四十八愿,施十方法界,以期迅速得到超度。这四十八愿的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中华正统,远方远国,有道无道,一切君王,当愿慈念苍生德化天下。这一愿后面,紧接着是为皇后、妃嫔贵人、皇子、藩王、一切官僚、一切将士而发,显示出君主独裁的封建社会王侯官僚的绝对社会地位。
第八、经明行修,隐居教授,不求闻达,一切贤儒,当愿师道尊严,大明素学。
第九、正意出家,虔修三学,道果未熟,一切僧尼,当愿不退初心,终成正觉。
第十、志慕长生,静心修炼,大丹未就,一切道流,当愿方便先成,回心佛道。
由以上数愿,我们可以看出儒佛道三教的社会地位。此外诸愿是有关庶民、农民、医卜、商贾、奴卑、军人、屠沽、师巫、伶优、娼妓等社会各阶层,正业者各务本业,邪业者恢复正业,一切农工医商等,都不能颠倒先后次序。
又对于死于非命者,如战死者,罹难者,无实之罪而刑死之人,虎狼毒蛇、盗贼、风火水难之害而死之人,此等非命而死之人均发慈悲不对人加害之愿。中毒死亡、自杀者,依水陆法会的功德,得以复归平稳生活之愿。
此外是毁渎佛法,不信三宝,放纵怠情,酗酒嗜色,强盗窃贼,以及自利、自慢,高傲、恶口、两舌之徒,身体残废者都是救济的对象;鳏寡孤独,年老无依、淫逸不修、年老无子,均令各得其所,得生福德之子,继承家业;病弱之子的神物护持,延寿无病;或有堕胎死产之噩运母子,亦得全其性命;不孝之子亦发孝慈之心,悔改前业;一切五逆十恶不仁不义不忠不信之人,均得改心悔过,蒙受度脱。
以上四十八愿包含人间生活一切情形,各人安其本分,努力正业;恶业之人迅速悔改;因无实之罪而落入不幸者,亦应以慈悲心勿起报复之念,绝对彻底加以普度。水陆法会更就人性的弱点,欲求延寿、无病、求子、养老等愿望,不必限定佛教教义的狭窄范围,向人性欲求的本位上扩充,这是明末佛教的普遍性与民族性的发展。
3、水陆法会的坛场布置及程序
至于现代水陆法会坛场的布置、念诵经典及其人数,牌轴的规定和进行的程序等,依《鸡园水陆通论》等所说,都有一定的规定。法会坛场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是以内坛为主,造像设施布置、香花供养,都要力求庄严。
在内坛,正中悬挂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三像;下置供桌,罗列香花、灯烛、果品供物。其前方安置长方台四只,成四方形,台上分别放着铜磐、斗鼓、铙钹、手铃及仪轨等,为主法、正表、副表、斋主四人所用。四周用布幕围绕,将内坛分为三间。两侧分别挂着上堂、下堂各十位水陆画像,画像之下排列着牌竿,详记每位圣凡名称;牌上都画着宝盖,下画莲花,中用黄纸;下堂则用红纸以为区别。
外坛有六个坛场,各自举行不同的仪式。大坛有二十四人,专门礼拜《梁皇忏》;诸经坛七人,讽诵诸经;法华坛七人,专门读诵《妙法莲华经》;净土坛七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华严坛二人,静阅《大方广佛华严经》;瑜伽坛,又称为施食坛,为夜间施放焰口之用,人数由各坛临时调用。此外,有监坛一人,总共合计四十八人。
内外坛法事一般为七天,内坛也有五天的,那就是从第三天开始。其进行程序:第一天,三更外坛洒净,四更内坛结界,五更遣使建幡,幡上写着“修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功德宝幡”,高悬于大雄宝殿左前方的刹竿上;第二天,四更请上堂,五更丰浴;第三天,四更供上堂,五更请赦,午刻斋僧;第四天,三更请下堂,四更丰浴,五更说戒;第五天,四更诵《信心名》,五更供下堂,午刻斋僧;第六天,四更主法亲祝上下堂,午前放生;第七天,五更普供上下堂,午刻斋僧,未时迎上下堂至外坛,申时送圣,水陆法会即告圆满。在法会期间,从第一夜开始,每夜于瑜伽坛各放焰口一台,到了第六天晚上则放五方焰口,内坛水陆法师及诸坛僧众全部参加法事,为水陆法会仪式的高潮,第七天,送圣完毕,法会便全部结束。
举行水陆法会因为所需要时间比较长,参加人数比较多,所以经费也相应高,一般寺院只有在特别重大节日才会举行。但是,有些专门做经忏的寺院,一年则会打好几场水陆。总之,水陆法会是现行中国佛教法会佛事中最隆重的法事。
为四川大地震死难者同胞亡灵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