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小世界 人生大舞台》

(2007-12-23 18:08:21)
标签:

摄影

艺术赏析

人文/视觉评论

分类: 影像·杂论
【摄影小世界 人生大舞台】
——简评郭亮村村民的摄影艺术风格
(转自“第三只眼晴看世界”/作者·llm )
 
    由于众影友的呼吁,3E管理层爱才心切,纳谏如流,很快,郭亮村村民就已经获赠了专业会员资格。这对郭亮村村民而言,是实至名归;对影友们而言,是众望所归;对3E而言,是宾至如归。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好事!
  郭亮村村民心态年轻,形象潇洒,但是论摄影的辈分,却是老鹿那一辈的资深人士了!在老鹿作品《红色女话务班》中看到村民激动的留言:“真是没想到,这组作品原来就是老鹿拍的呀,呵呵,俺也收藏了这期的解放军画报,太高兴了。后来还有一幅非常著名的油画《我是海燕》就是参照图5创作的,这在俺脑海里非常深刻……虽然已没再穿那身“国防绿”了,但俺还是按军人的礼节与你握手,并致以崇高的军礼……!”
  可见他对摄影的热爱与关注已经是多年如一日的了!
 
《摄影小世界 <wbr>人生大舞台》
                                                     
    郭亮村村民在自我介绍中说:“思念你是一种神圣 走近你是一次亵渎 离开你是一番悔痛 忘记你是一场煎熬”。
    根据这句话,我觉得他应该是与摄影有着很深的缘分,后来可能曾经离开,直至近年才又拿起了相机。是这样的吗?
  他的第一组作品《冬夜 · 一个人的列车》就显露了手生的感觉,主体的对焦都不够清晰。直至3个月后的《情满小东》,意境虽好,但构图与人物总显得不那么令人满意。
  经过近一年的“恢复性训练”,到来年3月份见到他的作品《雪色双轨钱》时,就令人大吃一惊,不仅构思别致,技巧也臻于完满。飞行鱼惊叹道:“好视觉!借问一下,村民到哪修练去了? 进步神速,我也去去好了。”
   
《摄影小世界 <wbr>人生大舞台》
 
    郭亮村村民的摄影艺术风格属于“豪放派”无疑。他喜欢一种抒情的叙述。这种抒情,充满激情,大气磅礴,但有时也细致入微,真实而细腻力求深刻,虽然色彩有时十分浓烈。
  我们看到他的第一部鸿篇巨制是作品《都市渔翁的故事》,总共41幅。记录了在都市的边缘以打鱼为生的一位老渔民的故事,细腻地描述了他在禁渔的日子里生活中的点点琐事,波澜不兴却由于真实而感人。
  他在这组作品结尾处说:“故事讲完了,这组极为普通的影像中并没有什么视觉的冲击,只是把从取景框中看到的真实记录下来而已。我想,摄影不仅仅是拍下那些漂亮和养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记录下那段平凡而真实的生活。”
   
《摄影小世界 <wbr>人生大舞台》
 
    他为什么喜欢这样的风格呢?我们在他的作品中不难找到答案。他在又一部长篇纪实性作品《前台与后台"人生如戏,戏演人生》的创作体会中说道:
   “舞台上的戏剧故事,浓缩了人一生的情结
  无论剧情长短,曲终的字幕终究要显现
  既然有开始,就有结束
  你不必为此伤感
    有人说人生如戏
  有人说戏如人生。
  不管是欢乐还是悲苦
  人们在自已的“生命之戏”中,或是前台或是后台
  又将扮演何种角色呢......?” 
    原来,他把人生与摄影融为了一体!
  摄影小世界,人生大舞台。人生恰如摄影,摄影记录人生。镜头对的是他人和世界,折射的是自我和灵魂!菲薄摄影的人自然受摄影的菲薄;玩弄摄影的人肯定要被摄影所玩弄;视摄影为儿戏的人,他在摄影上的投入注定成为儿戏;视摄影为生命的人,他的生命在摄影中得到延伸!
  我看到,郭亮村村民就是以这样的观念开始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摄影的春天!
    以下是我在《今日一片》震摄人心的民俗大作(简评《馬街--说书艺人的天堂》)里的一段话:
   “刚刚看到郭亮村村民的力作《馬街--说书艺人的天堂①②》,立即被作品的感染力震摄了!作品表现的是一年一度的河南省宝丰县杨庄镇‘十三马街书会’,堪称中国民俗文化上的一大奇观。
    你看:‘全国各地的曲艺艺人负鼓携琴云集而来,观者十余万,绵延数公里’。‘村里的习俗是以招待艺人的多少论威望。每户少则接待四、五人,多则五、六十人,而且食宿全免。’
   ‘山岗上、田野里、河滩旁,或结伙成伴,或父子兄妹同台,面对面摆下阵势,扎起摊子,打起简板,拉起琴弦,亮书献艺。’
  ‘所唱不仅有河南坠子、山东琴书、四川清音,还有苏州评弹、福建南音、广西文扬、广东粤曲。”仅“1998年,有曲艺792棚,艺人2300多人,写出达到700棚左右。’ 
  这是何等的文化大观!
  这是何等的民俗民风!
  这是何等的精神气魄!!!
  要拍出这样的盛会,没有驾御大题材的能力,没有拍摄大场面的把握,是难以做到的。而我们看到村民成功地拍出来了!”
    这样的大题材,如果用一种手法拍到底,很容易使人感到单调乏味,作者注意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例如上图,作者就巧妙地跳出现场,用观察的眼光从背后拍摄,不正面拍摄早餐的丰盛,而是以四处飘散的炊烟,热气腾腾的情景,让我们去想象食品的丰盛,让我们曲折地感受马街人的盛情!而连接不断的大棚,透视出现场的壮观,初升的阳光为喜庆的气氛做了很好的铺垫。
    拍摄这样的大场面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儿,连作者自巳也介绍说:“到了现场,头次见到这样的人山人海,着实吃惊不小”。
  从现在见到的作品看,作者采取按时间与场面来叙述的办法,使得线条清晰,纷繁而不杂乱。先是拍了说书班子克服各种困难进场的情景,然后是马街人迎接说书会的准备场面,接着就是热闹非凡的说书会现场,最后是听说书听得入迷的马街村村民人像。
    进场与准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说书现场与人物是按场面来区分的。场景抓拍得很精彩,广角的使用使画面稍有夸张与变形,更加渲染了场面的气势;说书人的神态如醉如痴,抓拍得淋漓尽致;村民的人像也唯俏唯妙,生动自然。
 
《摄影小世界 <wbr>人生大舞台》   
    整部作品气势恢弘,手法大胆,角度调度灵活多变,人物生动,妙趣横生。如果高标准要求的话,适当减少车辆入场的画面,增加几幅某个说书班后台故事、某个接待家庭的镜头,可能会更完善一些。
  影友们纷纷评论这是一部大气的作品。为什么显得大气呢?我想除了前面提到的题材大,篇幅长,适当夸张,色彩浓烈以外,可能还有以下几点成功的原因:
  一是手法简洁。郭亮村村民的作品在画面的装饰上有独到的地方,很好地突出了画面主体。
  二是所选择的形象大气。例如这幅豪爽的马街人像,人物的豪气深藏不露却又使人感觉得到,很绝!
    作者最近又推出一组新作《记忆中的片断·陈老巷随拍》,受到影友的一致好评。在这组作品中表现出他的摄影又进入了一个纯熟的境界,很多片子看似随手拍来,却生动自然。正是由于这种自然,产生了真实感,因而具有更深刻的震撼性。
    专业会员烟雨在把郭亮村村民作品《记忆中的片断·陈老巷随拍》之五推荐到年鉴备选的点评意见中说:“大胆的构图、鲜明的对比、厚重的影调、怀旧的色彩,还有奔跑中孩子烂漫的笑脸,特别是作者将反映社会某种现象的性品广告牌作为前景、天真无邪的孩子作为主体、破旧的老街作为背景,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揭示社会、关注孩子,无不说明了这是一幅非常成功的人文纪实片,甚至连手里拿着棒棒糖、头部已跑出镜头的孩子无形中也造就了片子的缺陷美,增强了片子的真实感和现场气氛!” 
 
《摄影小世界 <wbr>人生大舞台》   
    在他的主流纪实类作品之外,郭亮村村民还拍摄了许多艺术类人像以及其他风格的摄影小品。这些作品更多地体现了作者技术、技巧的纯熟与艺术上的多方位探索,很多作品都十分成功,受到大家的厚爱。
  我衷心地希望郭亮村村民多来“3E”,多拍好作品,也祝愿他的摄影春天更加绚丽多彩,摄影人生更加充实、丰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