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熟
要熟读作品,最好是烂熟于心,因为只有熟才能生巧。具体而言,就是要对作品的结构、样式、人物、思想乃至背景都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2.懂
要用心去理解作品,不但要理解作品外在字词句的含义,还要结合自身的人生体验体味作品字里行间所蕴藏的丰富情感内涵。关于理解,有两点值得强调两点:一是理解需要一个过程;二是理解不但需要理性分析,而且更需要感情体悟。打个比方:如果说理性分析是理解作品的骨架,那么感情体悟便是理解作品的血肉。光有骨架,没有血肉的朗诵是没有生命力的朗诵,是不能感动听众的朗诵,丰富的人生阅历对理解作品有重要意义。
3.化
情随画生,调随情移。要用心去揣摩作品,通过想像力和信念感使作品在朗诵者的心中变成一幅流动的画。
4.说
要用说话的方式来自然地朗诵,忌朗诵腔、背书调,尤忌拿腔作调。要想达到“说”的境界,就要以生活为基础,细心体会生活。朗诵的三境界:说——诵——说,可见“说”既是朗诵的起点,又是朗诵的终点。终点的“说”是一种反璞归真的“说”,是一种回归自我的“说”。
5.准
要准确地理解和表达作品的本意,既然要想准确表达,就必须勤查字典,不但要注意多音多义字、古今异义词,还要注意作品文体类型和人称变化。要因文定调,因文定法。
6.松
朗诵时要有人样,既不要过度紧张,手足无措;也不能完全放松,有气无力。要做到适度焦虑和兴奋,张而不弛。
7.真
朗诵时只有做到真听、真看、真感觉才能传达出真情。
8.新
无论是哪一篇作品,都要常诵常新,要不断地融入自己对人生的真实体验,要“老文新读”、“熟文新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升华,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