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凡伟大的母亲(5)

(2018-09-26 16:21:45)
标签:

杂谈


“过年了,带上儿子到上屋先拜一拜奶奶吧”

山歌

2008年4月26日,恰巧周六,是奶奶的二週年祭。老父亲提前一天回了老家,约我们当天上午10点在老家与他们那一辈的四男二女集合后,一齐到奶奶坟上去,同时到坟上看看我母亲。

麦子没过膝盖。“不要踩住麦子”,大家相互提醒着,沿着宽一些的麦垅依次向墓地行进。茫茫绿海中,只有两个坟冢紧挨着立在那里,新的是母亲,旧的便是奶奶。伯父父亲两个叔叔两个姑姑前面走,大哥二哥妹妹二弟、弟媳我们紧随其后,大伙下意识地将供品摆在坟冢中间,上香、烧纸、行礼、许愿。

“ 我们家族的根就在这里”。我这样想到。

当然是先为奶奶上香,而后妈妈。当妹妹将三柱香在母亲的坟前点燃,大姑含着泪说:“睁开眼吧,看看你们的亲人都来看望你们啦。”我象征性地将供品分样献上,依然先是奶奶的,再是妈妈的。想到母亲生前侍候奶奶一日三餐,都是恪守“老人的事为先”这样一个规则,所以我也照此办理。

接着姑姑的话,我的感言由衷而发:“我们这个家族是天底下最和睦的家族,想必天堂里的奶奶与母亲也依然会和谐相处。”

“ 是的,天上人间同理”。大伙当中有人应着。

奶奶比母亲长22岁,当奶奶下世还不足1年半,母亲走了,这也因此增大了母亲生命的悲剧色彩。姑姑叔叔也因此常扼惋叹惜,更不待说我们这些子女。但是,母亲自有母亲的情怀,母亲的风范永存。

还是在2007年的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三口回到老家与父母团聚。如今看来,那是我们和母亲团圆的最后一个春节,也是母亲平生比奶奶唯一多过的一个春节。一到家,见到了一脸憔悴的母亲:“母亲,给您老人家拜年!”紧随其后的儿子也礼貌寒喧:“奶奶新年好!”

“ 都好、都好”母亲应着话走近我们,和蔼地提醒道:“

过年了,带上儿子到上屋先拜一拜奶奶吧。”

“ 是!尊命!”我俩应着,步入上房,向奶奶行三鞠躬礼。

我常说细节决定品质、态度决定一切。

从为人态度及处事细节的视角,我曾考证过处在家庭中心地位的女人们。她们大抵可分两类:强悍型和柔韧型。前者常表现为争强好胜,用战争术语说即好战,婆媳大战、姑嫂大战、夫妻大战甚至亲友大战此类人都热衷于其中,常常在不经意中伤害他人,同时也常常自我伤神;而后者则相反,恪守远离战火的信条,不屑于加入任何战争,篡用那部《战争让女子走开》的电影名儿就叫“女人让战争走开”。母亲自然属于后者。这后者与前者所信奉的处世哲学不同,其命运归宿也注定大相径庭。从仿生学上讲,前一种很像鼠,多有猥琐,外强内虚;而后一种很像猫,看似柔弱,刚在其内。若二者频仍交手,结果会如何?昆明石林有一对这样的“猫鼠石”也许能回答这一问题。导游会用一句“鼠”语道出前一种人命运的不祥:“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我?”是的,燃火者易自焚,这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同一道理------

啪啪啪------

长长的一串鞭炮在小叔手下点燃,绕着坟地震天作响。所有的人都停止了交谈,将目光聚焦坟地。我们家的这块坟地座落在向阳坡上,墓穴是东南——西北方向。曾几何时,多少占卜者对它赞叹不已,一致的说法是:坟地风水特别好。此时的老父亲百感交集,从西北方向奶奶的坟头转到东南方向母亲的坟前,若有所思地念叨说:“坟底下的那个人,事实上是咱们家的聚宝盆。如今她人虽然走了,但咱家的财(才)气却被她存留下来了。你看,你们四个都出息了,论事业发展,一个个健康、平稳。你们的下一辈,更是出奇的好,你的儿子大学毕业又到大学任教,算来4年了吧,升迁空间很大!”说着他又转向妹妹说:“你的两个儿子都是大学生,用高宇的话说,你已经算得上是最成功的母亲了”。

老父亲仍兴致勃勃地扳着指头算:“雅博就读于东方第一高中,一只脚已跨进大学门槛,2009年考入重点大学已不是问题;最小的张沁小小年纪已出过两次国,是个跨国型人才,她考入大学应该是2014年——那时我80岁出头,正是你伯父现在这个年龄。”高兴之余,老父亲打了一个比方:“一个家族犹如一棵树,硕果累累仰仗于枝繁叶茂,而枝繁叶茂又得益于‘根深蒂固’-----”

是的,发展都论个基础性。洛阳牡丹就是一例。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洛阳牡丹图》首句就道出了这个秘诀:“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地脉就是生长的根脉,与命脉同义。一个 家族的兴旺发达不会例外,也仰仗祖上这个根脉。而张氏家族的这个根脉其核心内容正集中体现在爷爷的小名儿上:仁义———这当然不该我叫。在这样的家族中成人、成才、成家,自幼就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善于人交,久而敬之”,“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再简洁一点,便只剩一个字存乎于心,那就是善,慈善、和善,向往善、尊崇善。

然 而,百善孝为先。

从新年“先拜一拜奶奶”到此刻十余口人一齐来祭奠奶奶、悼念平凡伟大的母亲,家族成员有口皆碑:母亲孝敬老人,堪称一代楷模。

这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德无语,天地铭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