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情说爱话“七夕"(18版)

(2018-08-17 08:27:28)
标签:

杂谈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节不同。一年一度的七月初七、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来临。 比起泊来的情人节,除开放与浪漫的情调外,更多了一种传统的、古典的韵味与诗意。 或情窦初开至今仍是快乐单身,或意中人业已选定马上进入热恋,或携手相伴正跋涉于人生旅途,或挽救不了意外婚变、难以破镜重圆、最终“各领一半”又回到了“从前”------而在牛郎与织女喜相逢的这一夜,面对茫茫星空、朗朗明月,人们祈福美好爱情婚姻的心情却几近相同!

七夕和爱情产生关系,是发生在唐代的事情。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一时传遍大江南北:“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自那时起,少女少妇们每逢七夕夜,便开始盛装打扮,纷纷在月下秉烛焚香。

除了向织女祈愿心灵手巧外,还期盼遇见一世良缘,或者许愿婚姻美满。

到了宋代,大词人秦观的一首《鹊桥仙》,才算是把爱情和七夕彻底绑在了一起: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的佳句,给了相爱却无缘的人多少安慰与期待。 人类永恒的主题是爱情。她充满美好和甜蜜,也有许多辛酸和苦涩。充满着呵护和关爱,也有许多背叛和伤害。她既可能是人世间最亲密无间的关系,也可能是最虚伪无奈的关系。有的人,因为爱情许诺终身,步入婚姻殿堂后生活、事业、健康一帆风顺。但有的人,却一塌糊涂或一落千丈。更有的人,以多元价值为由挑战爱情婚姻的道德底限游戏爱情婚姻,使爱情婚姻不仅伤害到自己,也伤害到了他人或后代------

七夕:这辈子,守三个情人到老!

第一个情人,健康
第二个情人,平安
第三个情人,快乐

面对情人或他人,不责人过错,不举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可以净心、可以远害矣!

        如此这些真善美,尽显在古人七夕爱意里,让我们好好品读一下他们对爱情的告白: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品读】牛郎织女的传说几乎是中国爱情文学中一个典型的母题。从《诗经》开始,到《汉乐府》,到《古诗十九首》里的《迢迢牵牛星》,到曹丕的《燕歌行》,到柳永,到欧阳修,到苏轼,很多人都写过这个题材,但多不脱欢少离多的窠臼。所谓“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所谓“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唯有秦观却道出,“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终于盼到了一年一度的七七相会,这样一个夜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品读】杜牧这首诗,宛如一幅秋夜深宫小景。宫中秋夜,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的画面抹上了冷冷的色彩;一个宫女正手持轻罗小扇扑打飞来飞去的萤虫。“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少女花一样的年华,被幽禁在深宫之中,没有温暖,没有自由,只有孤凄阴冷。在这样的气氛中,她百无聊赖,便拿起扇子扑打飞萤,一只又一只,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也许只有这才能使她暂时忘却忧愁。然而,扑打累了,夜已深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她仍不想入眠,“坐看牵牛织女星”——含情脉脉地凝视那银河两岸遥遥相对的牛郎织女星。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品读】诗人以咏叹的抒情笔调写道:“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终于相聚在一起,说不尽绵绵情话,道不完思念爱慕之意。遗憾的是短暂的欢聚后,留给他们更多的则是无尽的相思和难耐的凄寂。相会的欢乐,离别的痛苦,这一切都发生在七月七,由牛郎和织女来品味。

鹊桥仙·七夕

宋·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品读】上阕写七夕之事,紧贴词牌之意,为友人离别之愁思开怀。下阕以晋人遇仙的典故人词,写和友人欢聚的快乐及离别的感慨。全词格调上用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起来清晰明快,韵味十足。全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用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来深感词人的超凡脱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态。

沉醉东风·七夕

元·卢挚

银烛冷秋光画屏,

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

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

月转过梧桐树影。

【品读】在这支小令中,作者化用唐杜牧《秋夕》,绘制成一幅静夜(望天河)图,并赋予新的内容、新的意境。七夕之夜,月明风清,人们焚起香来庆贺节日。渴望着心灵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针钱在梧桐树影下乞巧,看牛郎织女相会。因此此曲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

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

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

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

惟与蜘蛛乞巧丝。

【品读】碧落银河之畔,正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良好场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风玉露之七夕才相会呢?大约正是由于仙家之好别离吧?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诗人苦闷难释的孤寂心态,语意感伤,心境难堪。本诗从猜测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离别之苦,才有佳期之乐。然后转到描写佳期的喜庆气氛,以及期盼团圆的心情。最后想到民间风俗,问:“既奉出食品,让蜘蛛代为乞巧,那又如何答谢搭鹊桥的乌鹊呢?”

二郎神·炎光谢

北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品读】这是一首咏七夕佳期的作品。作者一反以往七夕诗词的伤感情调,把天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和人间李隆基杨玉环马嵬死别的动人故事,演绎、融汇为一个纯情浪漫、晶莹剔透的意境,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美好祝愿和热烈向往。全词语言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情调闲雅欢娱,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登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品读】在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更增加旅人的思乡思亲的情怀。可是远离家乡,看不见妻子在月下穿针乞巧,对月怀人,诗人生起无限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孟浩然诗歌大胆抒发个人的理想愿望,给开元诗风注入了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品读】牛郎和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此词在艺术造诣上很有特色。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之生生不已,实为匪夷所思。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品读】《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玫瑰]祝大家七夕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