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国人西洛特老师:比较教育

(2018-07-24 15:53:05)
标签:

杂谈

分类: 三家建设

一位德国人,最近因为对中国教育的一番控诉,刷爆了中国的互联网。
他叫西洛特,在苏州一所私立学校当外教,一干就是八年,但春节前,他离职回国了。他是带着挫败感离开的,他说:“我一辈子也无法在中国看到真正的教育!”被“学习”压弯了腰的中国学生他在中国看到4岁的孩子背诵拼音,5岁的孩子做加减法,而在德国,8岁的孩子只会播种,栽花,除草什么的,简简单单地拆卸玩具,根本不知道1+1=2,但他们18岁以后的能力,比中国28岁的人更强。
从幼儿园起,中国的学生就不断被灌输爱国、爱党教育,却没有人性关怀教育,这些政治教育对几岁甚至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天书,就连很多政治老师也搞不懂,这些教育的功能只是为了应付试卷上的标准答案,别无用处。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短暂的——为了考试。与此同时,人性教育、逻辑教育却是空白。人性是人格的基础,缺乏人性体验和认识的人,又怎么形成健全的人格呢,连健全的人格都没有,又拿什么爱自己,爱家人,爱社会呢?
西洛特还认为,中国教育的扭曲还体现在安全教育方面,很多学校实行的是无缝对接管理,从学生进门到出校门,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老师看着,下一个老师不到,上一个老师不能离开,就像看管羊圈一样。放学时,离学校不足50米的地方,是密密麻麻的家长及形形色色的车辆,孩子到家后,又圈养在房间里做作业、吃饭、睡觉,这个循环过程一般持续15年之久。孩子终究要离开学校,离开家庭,终究要独立生活,独立之后,如何去拥抱丰富的世界,获得饱满的生命体验?家长等待学生放学的盛况 ,这位愤怒的德国人认为:中国教育是把人最珍贵的年华,付给毫无意义、毫无发展价值的学习内容上,而舍不得花费一点时间去讨论和思考,记忆成了学习的唯一方法,高压成了教育的唯一手段,保护成了成长的唯一措施,他说:“这种负成长的教育模式其实是对人性的一种摧残,是对人类的极大犯罪。”这位愤而告别中国教职生涯的德国人,直指中国教育弊病,引起中国教育界深刻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