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赴非外派汉语教师培训掠影1

(2018-07-16 21:37:26)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写为王

7月15日到浙江师范大学,手续很快办妥,次日培训开课。

赴非外派汉语教师培训掠影1

浙师大之所以能成为全国重要的非洲研究基地,主要归功于今天讲座的这两位教授和他们所带领的团队,1996年他们以普通老师身份赴非教授汉语,回国后在浙师大展开非洲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浙师大的非洲研究中心已成为国家级研究平台。

赴非外派汉语教师培训掠影1

孔子学院院刊文摘

 尹金凤:依靠

周二,大哥问我有没有时间,我跟她说在外面上课,有点忙,星期天再聊;周三,大姐问我有没有时间,我跟她说在孔院上课,有点忙,星期天再聊;周四,二姐问我有没有时间,我跟她说要跟学生去移民局,有点忙,星期天再聊。终于星期天到了,一个个视频打过去,才知道原来是老爸老妈想借着哥姐都在家的机会,跟我视频说说话。

聊天的时候,发现家里人不在家,随口问了句他们在哪,老妈就接话说在外面玩呢。我还打趣他们说大晚上的不回家,还在外面贪玩。聊了一会,突然发现老妈手上带了个病人手环,我整个人都懵了,没人告诉我老妈生病了啊。

细问了才知道,原来是前年老妈摔断了胳膊,为了固定,就在里面放了个钢板。今年过去了,现在胳膊好了,就想把钢板取出来。老妈已经住院快一周了,看我工作忙,怕我担心,影响工作,就没告诉我。虽然最应该宽慰的是刚做完手术的老妈,但是看着我的情绪不太好,一家人都忙着安慰我说只是一个小手术,很快就可以出院了,让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安心工作。

听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我是幸福的,又是失败的。幸福的是我一直享受着家里人给我创造的安逸环境。无论家里出现了怎样的困难,永远会有人在我前面顶着,小时候是父母,长大了是哥姐。失败的是我一直心安理得地做一个甩手“掌柜”:父母生病,我不是在忙着上学,就是在忙着工作;哥姐工作遇到问题,我也只有寥寥几句的安慰,尤其是在拉各斯的这两年,我对家人的亏欠就更是多之又多了。

 我希望回国以后可以有机会好好补偿他们,哪怕是帮他们做顿饭,给他们买件衣服,带他们旅次游,更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成为他们的依靠。

吴静怡:我的学生雪仪

雪仪是我教的一个高中生,跟着我学习汉语已经两年了,她真的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平平无奇,在人群中是那种永远都不会被注意到的女孩子。第一次注意到她,我仿佛看到了学生时期的自己:外表平凡,成绩平凡,性格温和,感情丰富但是内向不敢表达,黯淡无光。

在她们班上课时,雪仪一般都是坐在后面几排,在十分热情活泼的非洲学生欢乐的课堂中,她从来不像其他学生一样抢着要说话,也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但是也从来没有违反课堂纪律,一直都是规规矩矩的跟着我读,跟着我写,我要求大家一起回答问题的时候她也会一起小声地说。有一次,我提了关于上节课内容的一个问题,要求全班同学一起回答,可是我却只听到雪仪回答问题的声音,因为其他同学都没有复习,都已经忘记了,所以大家都沉默着,我马上就表扬了雪仪,看来她似乎也没有料到是这样,面对我的表扬十分害羞地低下了头。后来,每次我都有意无意地请雪仪来回答问题,每次她都回答得很好,每次得到表扬时还是那么害羞。

下课以后,很多孩子都围着我聊天,但雪仪都默默地从后门离开。在学生午休去餐厅吃饭的时候,我不会呆在办公室,我总是找一个没有人的教室独自坐着。雪仪每次都能找到我,她都会怯怯地跟我打招呼,拿着汉语笔记本进来,问我一些汉语的问题,让我教她写汉字,并且让我给她布置额外的汉语作业。看到她这么认真学习汉语,我当然很高兴,所以每次的午休时间基本都是和雪仪度过的。雪仪不像别的孩子,跟老师熟悉了之后,会经常跟老师聊天,这么久了,雪仪基本没有问过我汉语以外的问题,也没有跟我聊过自己的事情。只是每次看到雪仪认真地在我面前写着汉字,我都觉得这个安静的孩子脸上有光,眼睛里有光,再不是那个在人群中可有可无的黯淡的女生了。

上周,在他们学校举行了端午节的文化活动,雪仪也从很远的另外一个校区过来了,在提问环节,我看到坐在最后一排的雪仪举起了手,这是她第一次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在邀请同学上去写汉字的环节,雪仪也主动上去了,并且又快又标准地写出了“我爱中国”四个汉字。当时作为老师的我真的很自豪很感动。当天同学们知道我很快就要离开尼日利亚了,活动结束后都纷纷过来跟我合照,跟我拥抱。当时我看到雪仪在离我很远的地方默默看着,我以为她会过来跟我说话,但是在蒙蒙细雨中她还是扭头走开了。

这周二是他们的汉语期末考试,也是我最后一次去他们的校区。考试结束后,我在礼堂前面等司机来接我,这时才看到雪仪匆匆从很远的地方跑到我面前,喘着气说:“吴老师,我知道今天可能是我最后一次跟你见面,我只是想跟你说,谢谢你,谢谢你教我们汉语,谢谢你教我写汉字,我真的很喜欢汉语,你是我最喜欢的老师,祝福你,老师。” 她终于在我走前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我感动地抱着她,说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在中国见到你,雪仪眼含热泪说:“老师,我会努力去中国找你的”。

天空又开始下起蒙蒙细雨,司机也到了,雪仪就这样一直站在雨中看着车上的我,我也就这样一直微笑地跟她挥手再见,车缓缓开出了校园,后视镜中的雪仪也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不见。祝福你,我的学生雪仪。

田理平:友谊无国界

儿子嘟嘟所在的幼儿园放暑假了,我宿舍附近一栋教师住宅楼里刚好有他的一个同班小伙伴。每天下午,嘟嘟都迫不及待地催着爸爸带他去找小伙伴儿玩,几乎每次都是带着一身的土回来,偶尔也会带着小擦伤,但是嘟嘟还是很开心。

他的小伙伴每次路过我家楼前都会在下面“嘟嘟嘟嘟”地喊他,嘟嘟也会惊喜异常地跑到阳台上跟他招手。小伙伴说的英语嘟嘟听不懂,就会拉上我问什么意思。而以前,嘟嘟是很不愿意用英语的,大概是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他很有些抵触情绪,就拒绝和这里的人说话,拒绝学习英语。现在这样主动问我:“妈妈,’come to my house’ 是什么意思”,真的是一个让人惊喜的意外!

今天他的小伙伴又在楼下叫他了,嘟嘟对着小伙伴大声说:“come to my house!”于是,他的小伙伴第一次来到我家,两个人一个说着英语,一个汉语掺杂着英语,很多时候都是各说各的,却你追我赶,玩得非常开心。当然啦,两个小孩子,不发生一点别扭,那大约是不可能的!听,小伙伴找我告状了:“DUDU does not let me play the car”,然后就是各种人际关系协调。

“嘟嘟,你看啊,他是谁的朋友?”

“我的。”

“那应该谁来招待?”

“我。”

“那你让他玩玩你的玩具行不行,等他走了,你可以随便玩啊。”

……

“好。”

抢玩具摔倒了,一个撞到头,一个脸擦伤。安慰一下,不用多久,又开开心心地玩了起来。

小朋友之间的友谊,永远这么纯粹。国界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都不是问题,只要在一起开开心心地玩就够了。

高燕霞:老师讲当地话

小的时候我们的英语老师总是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小故事,这样让我觉得上课的时候特别放松,特别快乐。来尼日利亚任教后我也曾想过,我能不能在上课的时候添加一点儿幽默感。

然而,想法是好的,现实里面常常是你觉得好笑的东西,在课堂上一讲,学生们就只是是嘿嘿嘿地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微笑着,刚开始我就想那应该是有的人没听懂吧,但是我让他们复述,他们又讲得出来。我感觉他们没有那种发自肺腑的大笑,没有我想要的效果。有时候只是随口讲了一句话,他们又觉得特别好笑。这让我觉得很困惑,你们到底喜欢什么?久而久之,我就在想我都讲过哪些引起他们开怀大笑的,因为当时是随性讲起的,可能是这句,也可能是那句,所以也不好总结。但是结合长期的相处观察,总是有收获的,最终我还是发现了一个能让学生开怀一笑的方法。这个方法,基本上全部都笑,而且是从去年到现在,无论新生还是老生,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无论是其他老师讲的还是你自己讲的,基本能笑出声来。这个方法就是当老师讲本地话的时候,也就是讲尼日利亚语的时候。

所以,当你说:“把握捏?”是汉语的“你好吗?”,“诶谁公”和“诶谁”翻译成中文就是“谢谢您”和“谢谢”,他们立即捧腹大笑,摸着肚子说“老师讲我们家乡话了!哈哈哈……”。端午节到了,你介绍粽子,你说粽子的外面是需要用叶子包起来的,他们问是怎样的?你不说冰激凌,你也不说烤串,你说像“MoiMoi”一样,他们就“噗,老师你知道MoiMoi啊,那是我们的传统食物。” 下课了,当学生还在紧张地记录作业时,你想缓解一下气氛,你不经意的一句“哦呀(汉语是“”我们走吧)!” 他们就“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对于幽默的理解和引起笑点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你慢慢观察,好像是有那么一点儿收获的。

宋伟伟:巴巴罗拉先生

Afe Babalola University,是我在尼日利亚的工作地点,也是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下属的教学点之一,是一所私立大学,目前汉语是该校的选修课,算入学分。

由于是私立学校,学校的硬件条件挺不错,校园里面基本没有停水停电等问题,而且校办企业也比较全:水厂、面包房、洗衣房、印刷厂、医院等等都有,只要是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学校都能够做到自给自足。

学校所有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学校的创建者——巴巴罗拉先生,一位追求实干的企业家、教育家。一位八十五岁精神矍铄的老人,八十五岁的年纪,对于绝大多说人来说,应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可是他周一到周六每天都会正常到学校处理各种事物,很多事情都会亲力亲为。说他是企业家,因为我们所在的镇里有很多以他名字命名的商业楼,基金会等等,还有成规模的工业园,农场以及大型的医院。说他是教育家,因为在尼日利亚的很多学校,都有他捐赠的教学楼,而且都是用他的名字命名,他的目标就是把该所大学建设成为非洲的示范性大学。

学校在2017年跟拉各斯大学孔院签署协议,成为孔院的一个下属教学点,开始把汉语作为一门学分科目加入到学校的教学安排中,作为该校的第二批汉语教师,我们感觉任重道远,这么好的平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倍努力,让汉语推广在该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一作者简介一一

赴非外派汉语教师培训掠影1

左起:高燕霞(志愿者)、吴静怡(志愿者)、王永静(中方院长)、田理平(外派教师)、宋伟伟(外派教师)、尹金凤(志愿者)。

赴非外派汉语教师培训掠影1

所有赴非生活和配偶随任问题,比如按规定类似申请函之类等,都会在下周由专员来解答。外派规划在实施前都会反复论证,只有达成默契、形成共识一步一步走通走顺,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