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市公安局6月29日通报:当天上午,广州大学番禺区大学城校区地下车库内,一名男子持刀伤害两人,警方当场拘捕行凶者。两名伤者抢救无效死亡。行凶者为53岁的谢冬青,死者是同为49岁的罗交晚与申海燕夫妇。警方通报称:双方因矛盾引起纠纷,谢冬青袭击罗交晚夫妇后,持刀自残,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救治。
高校的顶尖人才们,名气就放在那儿:罗交晚,1969年10月出生,教授、广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加拿大Carleton大学博士后、广东省高校"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科技处副处长、广州市人大代表,主要从事无穷维随机分析、随机控制与数学金融等研究。谢冬青,广州大学电脑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院长,与死者罗交晚在攻读博士期间是同门师兄弟,据说两人是湖南同乡,且导师都是广州大学前校长。
年过半百的两个高级知识分子,到底是因为什么闹到"我要你死我也不活"的境地?事发后有网友爆料称,谢冬青此前曾在网上发帖揭露两人其实积怨已久,很可能与罗交晚掌控的科研经费有关。还有网友扒出了2014年广州大学教师邹候文的自杀事件,当时邹候文反绑双手自缢身亡,留下7封遗书,称在工作上遭遇不公平待遇因而选择轻生。而他生前曾向警方举报罗交晚质押自己的知识产权,目前尚无法确认两起命案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作为广州大学电脑学院的院长,谢冬青拥有很多头衔,其中随便一个都可以保证他过上普通人期待的体面生活。但是,最终他却走向杀人这一步,可见与罗交晚的积怨有多深。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到底是什么恩怨,非要通过这种最原始的方法来解决。向学校和纪委申诉,或者在网上展开论战,更符合他的身分,在举刀那一刻,过去所受到的所有教育,不管是知识还是道德领域的,统统归零。
任何案情,都不会一直处于"还在进一步调查中",但圈子里的爆料,却已经满天飞:学术纠纷。
为"学术纠纷"而杀人,这未免有点"惊诧莫名"。都听说过为财而杀人的,为情而杀人的,甚至为了鸡毛蒜皮而激情杀人的,这回,却是两个高知,为"学术纠纷"而杀人,稀罕。
高校老师(负责科研)和科研处(负责管理经费)的矛盾,是这起案件起因,无疑,老师在报销课题经费时,存在有过大压力。不过谢冬青作为一院之长,即便被科研处长罗交晚克扣或者拖延学校的那部分经费,也不至于"没这笔钱活不下去"。有网友感概,谢冬青挥刀砍向师弟夫妇二人的刀,砍掉的不仅是两个人的命,也捅破了中国高校的遮羞布一一原来大学教授对"经费"的执念,居然达到如此疯狂地步。这一切,是否跟多年来高校里的风气有关。
这几年,某些高校善结派弄权者不惜辱没斯文,仗势营私歪风恣肆盛行,学术造假,科研经费腐败,学者不学无术,论文粗制滥造乃至抄袭,其暴料沸沸扬扬。但是,就像演艺圈里的诸多不齿,说了多少年,却依然如故一样,高校里的污泥浊水,还在不断流淌。
好在,演艺圈里的盖子,崔永元前些日子揭开了,海晏河清的那一天,终归会到来。
而高校里的腐败呢?真希望恶性案件既出,或是一个契机。
一件假冒伪劣商品,它伤害的,可能只是极少数正好赶上了的人们;可大学里的假冒伪劣,伤害的会是一个时代,甚至一个民族的未来。
演艺圈里蹦跶的那些跳梁小丑,他们赚的盆满钵满后,可能就会偃旗息鼓,优哉游哉去了;而我们的教授和博导们,却要站在神圣的讲台上,长久误人子弟。
虽然,凶案只是非常极端的个案,却也反映了中国的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个国家,如果连做学问,搞科研的人都不干净,这个社会能干净到哪里去?一个社会,如果连为人师表的教授博导们都作假,这个国家会有多少真,多少善,多少美?
值得深层次反思的是,高校恶性案件或是高校恶劣政治生态的某种反映。试想,政治上成熟的院长、处长必有大格局,绝不会因社会官员的批量堕落而随波逐流,换句话说,他们绝对会以社会精英的应有担当把自己一亩三分地经营为良田、为净土、为示范岗、为样板区。
说到管理者政治上的成熟、格局上的宏大,我非常钦佩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十五字"从政箴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以期共勉。
罗曼·罗兰曾说过: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透生活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很想告诉现有政治生态中生长不易的同事,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才会去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有一种悲伤,叫睫毛再也承受不起眼泪的重量。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岁月静好,就有多少冷暖自知。每个苦苦坚持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人世百态,总有百般滋味,有太多事与愿违,也有太多的辛酸不忍言说。但愿我们都能苦中有乐,在迷茫的生命旅途中抚平伤口,修炼一颗真正坚韧的心。
愿每一位努力的人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