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稀土三甲之争激烈 中色股份中国稀土联手整合

标签:
财经股票文殊分享南方稀土整合三甲之争激烈中色股份联手整合稀土 |
分类: 行业个股研究 |
导读:1、广东布局稀土分离项目 中色股份或意在矿产整合
广东布局稀土分离项目 中色股份或意在矿产整合
⊙上海证券报记者 阮晓琴 ○编辑 邱江
南方 稀土矿整合的巨大空间,让央企们铆足了劲。中色股份今天公告,公司与宜兴新威集团共同出资10亿元,在广东设立中色稀土集团,以实现稀土分离的规模化经 营。有分析人士认为,稀土贵在矿。广东中色稀土现涉及的仅是后端稀土分离,并不涉及采矿。中色股份此举的最终目的或在于获取南方稀土整合的资格。
据公告,中色稀土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中色股份出资5.1亿元,持股比例为51%,新威集团出资4.9亿元,持股比例为49%。该公司有望控制国内17000吨/年稀土分离产能。
中色股份主营有色金属开采项目的工程建设,以前从未涉足稀土产业。2007年,公司获得国家发改委稀土办批准,开始联合一些稀土材料公司发起设立中色南方稀土(新丰)有限公司,从事稀土分离项目,规模约为每年3000吨。
从2011年开始,中色股份突然加大对稀土的投资。先是拟把中色南方稀土(新丰)有限公司扩建成7000吨的年产能;3月又与江苏宜兴新威集团签署《缅甸矿产资源勘探及开发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在缅甸开发稀土资源;此次又再度联合新威集团将触角伸到广东。
稀土价格2010年以来飙升,稀土资源身价倍增。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南方稀土版图将重新洗牌,离子型稀土的生 产和销售格局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为此,各路企业正铆足了劲展开竞争,其中包括五矿集团、中国铝业公司、中色股份、江西铜业、广晟有色、厦门钨业以及赣州稀 土矿业有限公司等。
这些企业看重的都是稀土矿。中国稀土矿分布在南方和北方。其中,北方的矿主要受包钢稀土支配,而南方的矿分布在江 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各地的采矿权情况非常复杂。以广东为例,广东只有4个采矿权证,广晟有色拥有3张,并受托管理1张。但是,这4张采矿权证所覆 盖的稀土资源量,只占到广东省全部稀土储量的不足1%。再以江西为例,江西有88张采矿权证,覆盖了大部分稀土储量。但是,拥有这些采矿权证的赣州稀土矿 业有限公司却面临引资问题。这都为各路企业整合地方资源留下了巨大的想像空间。
作为全球稀土资源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稀土产业链最薄弱的 环节是下游应用环节,如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只有中科三环的技术能够实现进口替代。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非常看重对方的下游应用能力。因此,各路企业抢着与 稀土材料公司合资合作,到有稀土矿的省份设立企业,希望以此获得上游稀土资源。
不过,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炒矿的结果是稀土价格奇高无比,下游很多企业只能停产或寻找替代品。产业链如此不平衡,稀土价格肯定会调整。
南方稀土三甲之争渐趋激烈 中色股份引入新威集团
证券时报记者 建业
随着南方稀土前三甲的争夺愈加激烈,有望入围的企业近期纷纷引进外援,在广晟有色(600259)牵手包钢稀土(600111)之后,中色股份(000758)今日正式宣布将联合宜兴新威集团公司,打造拥有1.7万吨/年稀土分离能力的中色稀土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根据双方协议,中色股份将出资5.1亿元持有新成立的中色稀土51%股权。中色股份表示,股东双方在完成10亿元出资后,中色稀土有望控制国内1.7万 吨/年稀土分离产能。而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领跑南方稀土竞争的五矿集团旗下稀土分离产能约1.36万吨,占国内重稀土份额的25%左右。
中色稀土成立后,中色股份承诺将其控制的稀土相关资产以出资方式注入该公司;新威集团也承诺整合其关联企业中国稀土控股有限公司稀土分离资产并以出资方 式注入该公司。同时,双方也同意适时吸收稀土行业其他企业作为中色稀土的新股东。中色股份表示,此次投资目的是整合江苏和广东地区的稀土分离产能,实现稀 土分离的规模化经营。在完成资产出资后,中色稀土有望控制1.7万吨/年的稀土分离产能,成为国内领先的稀土分离企业,有利于获得政府的产业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中色股份旗下的稀土资产主要由广东珠江稀土公司经营,拥有3000吨/年稀土处理能力;而新威集团的关联方中国稀土则是香港上市公司,主 要业务为稀土产品及耐火材料产品之制造及销售。由于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有关部门此前已经明确要用1年~2年时间,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的稀土格局,其 中南方离子型稀土排行前三名的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要达到80%以上,这也是南方稀土三甲之争的由来。
中色股份(000758)公告,公司7月7日与新威集团签署协议,共同出资10亿元人民币成立中色稀土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其中,中色股份出资5.1亿元,持股比例51%,新威集团出资4.9亿元,持股比例49%。
中色股份表示,投资目的是整合江苏和广东地区的稀土分离产能,实现
稀土分离的规模化经营。在完成资产出资后中色稀土有望控制17000吨/年的稀土分离产能,成为国内领先的稀土分离企业,有利于获得政府的产业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新威集团是中国稀土(0769.hk)设在江苏省宜兴的子公司,拥有稀土、耐材两大主业。公告称,鉴于新威集团的母公司中国稀土的稀土分离资产的整合尚有不确定性,最终中色稀土能否实现17000吨/年稀土分离产能尚有不确定性。(中国证券报)
疯狂不再 部分轻稀土品种价格小跌
数月来涨势如潮的稀土价已开始步入涨跌焦灼期。
昨日(7月7日),北京一不具名稀土贸易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稀土市场开始出现分化走弱迹象,轻稀土在下跌,中重稀土相对稳定一些。”
生意社提供的数据显示,诸如氧化镧、氧化铈等少数轻稀土价格开始小幅回落,中重稀土已没有了此前的疯涨势头。其中,氧化铈7月1日吨价为18万元至18.5万元,7日每吨报价跌至17万元到18万元。
不过,由此判断稀土价格发生实质下跌仍为时尚早。
分析人士表示,现在还很难说稀土完全进入下行走跌的态势,“应该是进入一个之前我们讨论的过渡期,震荡和分化应该会是这一时期的主基调,反复调整”。轻重稀土价格现分化
轻稀土氧化铈7月1日吨价为18万元至18.5万元,7日每吨报价跌至17万元到18万元,而中重稀土氧化镝并未明显变化,每千克报价均为1.2万元到1.25万元。
事实表明,游资炒作下的稀土高价不会维持很久。据《华尔街日报》日前报道称,中国国内市场上某些稀土金属的价格今年首现月度下跌,7月初环比跌幅最高达7.2%。
记者采访了解到,几种代表性轻稀土产品跌幅最大出现在6月底和7月初,目前下跌趋势已不十分明显,而中重稀土价格甚至没有下降。“中重稀土的价格看市场实际价格以及矿的价格,现在尤其是正规的带票货价,还是坚挺的。”包头一家稀土企业中层人士称。
此前,资本市场一度热捧“稀土”概念,自今年以来,除了游资炒作,各地出现的私采滥挖现象和稀土出口配额倒卖之风也日益猖獗。
受此影响,稀土氧化物以及稀土精矿此前数月涨幅均超过200%,而暴涨的稀土价也让不少炒家的担忧加剧。“前期部分贸易商和游资纷纷进入市场对稀土原矿 和产成品进行囤积,国内稀土价格泡沫也越吹越大,最近轻稀土价格少数下跌正是他们担心风险进行抛货的结果。”百川资讯分析师鲁明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价格将逐步企稳
“稀土价格已经偏离了轨道大幅上涨,一旦预期发生变化,价格可能发生非正常的下跌,对行业非常不利。”生意社稀有金属分析师宋志超称,价格下跌的迹象从7月初就开始显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生意社了解到,6月底至7月初,诸如氧化镧、氧化铈等少数轻稀土价格开始小幅回落,而由于下游需要消化目前的高价格,中重稀土的涨幅已没有此前的疯狂。
不过,由此判断稀土价格发生实质下跌甚至反转仍过早。
据悉,与紧俏的中重稀土相比,国内轻稀土的供应要充足得多。“中重估计还要乱一阵子,因为其本身开采成本就比较高,资源稀有程度也比较高。”宋志超表示。
有分析人士指出,现在还很难说稀土完全进入下行走跌的态势,“应该是进入一个之前我们讨论的过渡期,震荡和分化应该会是这一时期的主基调”。
同日,记者还发现,由于稀土价格前期暴涨已超出合理范围,有关方面已注意到并在研究确定稀土的合理 “价格区间”。“产品价格最终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稀土价格会逐渐稳定下来,后期即便是中重稀土的价格上涨也不会太"夸张"。”稀土行业权威人士称。(每日经济新闻)
多部委拟优化稀土出口政策 配额将向大型企业倾斜
在WTO初裁中国矿物原材料出口管制违规的敏感时刻,商务部6日按部就班地在包头组织了“全国稀土工作会议”。虽是商务部牵头组织,但参加这个会议的部 委囊括了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国土部、环保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尽管刻意低调行事,但这次会议内容却非常值得关注:剑指引发国内外舆论争论、并困扰稀 土行业一大“症结”出口配额管理。“未来稀土配额将配合稀土整合,向兼并重组的大型生产企业倾斜。”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会议中说。
据稀 土专家介绍,我国稀土储量只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但近15年来,我国廉价出口的稀土占全球稀土出口量的90%以上。由于我国稀土价格过分低廉,个别国家 封闭了本国的稀土矿,囤积了大量来自中国的廉价稀土。当前,规范稀土生产与贸易,需要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大投入,加快开发稀土深加工技术,挖掘资源产品的 附加值,而不是继续走“低价出口稀土等矿产原料,再高价进口稀土深加工产品的”的粗放型发展道路。(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