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屠亚芳老师约我为她责编的《新闻人》杂志写点东西。今日拿到了屠老师寄来的2011年第3期《新闻人》,在“网友园地”栏里刊有我文。
《新闻人》是嘉报集团编委会主办的一本以业务交流为主的内部通讯刊物,我以前关注过此刊,觉得很有水准。现在屠亚芳老师约我为此刊撰稿,我有些受宠若惊且诚惶诚恐。我所效力的广电,与嘉报虽同属新闻媒体,但毕竟载体不同,表现方式也有异。屠亚芳老师请我去《新闻人》客串一回,是看在我在嘉兴在线博客混了两年半的面子上,看在我是嘉兴在线博友的份上。
我不知该如何交这份差,只能将自己两年多来玩在嘉兴在线博客的经历与感悟写下来,也算完成了作业。现将此文贴于博客,愿与博友分享交流。
在此感谢屠亚芳老师对嘉兴在线博友的关爱。
玩在嘉博两年多
2009年1月24日,一个特别的日子,我在新浪博客玩了两年后,搬家到了嘉兴在线,算是“游子”归了家。我在嘉兴在线找了一块地皮,搭建了一幢小屋,命名为“绿叶小屋”。这间屋子不大,陈设也很简单,但充满了自然的气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弥漫着友爱的氛围。
刚来嘉博的时候,我很好奇。这里地盘不大,博客不多,与新浪等等大“林子”相比静寂了许多。我不认识这里的博友,好奇地打量他们,悄悄去他们家门口瞄上几眼,偶尔大胆地敲几下门。我想认识他们,从他们那里熏陶一些好的“风气”,想与他们做好邻居。常居嘉博园的资深博友们,能容纳外来的新邻居吗?
担心当然是多余的。
2009年1月24日晚8点48分,我发上第一篇博文《一群作家与一个屁》,清风拂蝶、空山冷雨、梅干菜、红色记忆、老桥伏水等博友很快过来问候、祝贺,嘉博管理员nance伸出热情友爱的手欢迎我加入,曾经向我推荐嘉兴在线博客的资深博友茶太太给了我一个灿烂的笑脸,让我顿觉嘉博园里阳光般的温暖。
在嘉博快两年半,认识了很多博友。红色记忆、彡溅青溪、小欢欢、清扬、紫衣、醉鲤子、将老虎挂树上、荷田田、眉眉、红色海棠、祥云生辉、清逸、老干部、老桥伏水……
他们中的许多是绿叶小屋的常客,我也经常去他们家里串门,交流关于博文、社会、人生的话题。我发现,他们与我说话时,目光是平视的,他们虽然高雅,却又很亲近随和,是我值得交往的博友,是我的好邻居,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我因此还关注到了嘉兴在线新闻网站、嘉兴在线论坛。
看嘉兴在线网站新闻,就象走进了村里的茶馆。乡亲们边喝茶聊天,边谈论村里村外发生的新鲜事情,或是亲历,或是听说,话题大到国际争端、国家大事,小到家长里短、婆媳关系。说话的嗓门很粗很响,他们都是实在人,说消息时很少添油加醋,议论人时不带恶意诽谤。我坐着听他们闲聊,在“呼哈”一片的喝茶声里灵到了清新的市面。
关注嘉兴在线论坛,就象走进了居民小区。小区里的大爷大妈年轻小伙和美丽姑娘们成群结队,或站着或坐着,分成了几大块,形成了不同喜好的圈子。他们议论着各自感兴趣的话题,有的述说、有的倾听、有的慷慨陈词、有的细述观点,还有的说着说着就争吵起来,后来又心平气和地归于平静。走进这样的社区,感受到群体的氛围,感悟到活跃着的民主自由气息。
浏览嘉兴在线博客,就象晚饭后去邻居家里串门。村子里有很多人家,小区里有幢幢高楼,它们亮起了点点灯火,他们的“家”里精彩纷呈,各有特色,他们都是我的友好“邻居”。我一家出又一家进,轻轻地叩开门,坐一会,喝杯茶,聊会天。“邻居”们也来我“家”串门,他们很客气地坐着喝茶,很友好地说想法,他们的想法有许多独到之处,常常使我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将近两年半以来,我将八小时外很大一部分可休闲娱乐的时间,奉献给了我的博客。当朋友们去“醉”了、“麻”了、“K”了、“扭”了、“搓”了时,我坐在电脑前,任凭手指在键盘上痉挛,任由方块字象一枚枚黑色棋子陆续摆上棋盘,任窗外风啸啸落叶纷飞。
痴迷于文字游戏,沉湎于博客网络,我也忙碌着。
曾经有几次,与朋友说起博客,我刚有了一点沾沾自喜的念头,朋友却将头转向了别处。我知道,别处的风景远胜于博客,而我,却孜孜以求于此。
曾经有过几次,我有意不去博客,试着疏远博客,我想从网络里走出来,走进人群熙攘的大街,融入形形色色的圈子里。可是不行,只要坐到电脑前,鼠标就忘了我的吩咐,直接去了小屋。
曾经有过几次,我因事外出上不了网,我想趁此机会戒了“网瘾”,至少让我疲劳的眼睛稍歇。可是不行,我的魂掉网里了,牵挂着博客、博友,我发现自己已被“一网打尽”了。
曾经有过几次,我特意将电脑里的“题材备忘”文件夹删了,想让自己找不到可写的题材,我想放缓博文更新的频率。可是不行,那些乡村的人和事,那些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脑子里撞来撞去,它们像一个个争着降生的婴儿,我拗不过它们,只能一“泻”为快。
玩在嘉博快两年半,我发布了460篇原创博文。我将其中的一部分交给了报刊,或由报刊编辑索取,至今已有150多篇随笔、散文和小说公开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上。我还参与各类征文赛活动,至今已有近20篇博文在省内外获奖。在最近由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首届全国温馨感人博文帖文大展贴”活动中,《“大儿子”》被评为“温馨感人十大博文”奖;《丈母娘的新衣裳》被评为浙江省一等奖、全国“优秀博文”奖。
玩在嘉博快两年半,我付出了许多,但更多地体会了收获的愉悦。
曾有博友跟我说好久没更新博客了,觉得有思想负担。我说玩博客没有任务,想玩就玩,不想玩就荒着吧。是的,我一直将写博定位为“玩”,我在博客首页公告栏里这样说:“我喜欢用一个玩字来看待博客。玩是兴趣所致、个性使然,是自由的放松的舒心的,不带任何附加的负担。玩博客给我带来的,只有快乐。”在嘉博园,我就是这样做的。
有灵感涌来,有东西可写,写的冲动正在跃跃欲试的时候,我会无所顾忌地坐下来,不管是早上、深夜,甚至是上班时间,忙里偷闲,一吐为快。思绪枯竭的时候、脑子懒散的时候、心绪不佳的时候,我不会记得博客更新,不存在心理负担。博客是我的“自留地”,爱种不种、啥时种、种点啥,都由我自己作主。
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是快乐的,将脑子里跃跃欲试的东西抒发出来是愉悦的,不管好赖,它们都是自己的孩子,自我欣赏着,是幸福的。
在嘉博快两年半,来绿叶小屋串门的网友已达八万八千三百多人次。
我看重点击量,又很淡漠点击量。点击量的多与少,只是家里来客人的记录,玩博客的目的并非冲着点击量,玩博客最重要的是玩自我。我曾经在一篇博文里这样说:“我建博客的动机有三点:一是积累资料,将忙忙碌碌工作生活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形成文字,争取日积月累,有所收获;二是借用网络资源建立一个能够内藏外联的资料库,代替古老的钢笔和笔记本;三是增添一点有意义的业余情趣。”
博客的好处是,既是自我的又是公众的。可以自娱自乐,满足一下发表的欲望,又可与人交流,倘能得到博友喝彩,也可满足一下虚荣。
当我兴奋的时候,当我失落的时候,当我有所思有所感的时候,当我记忆的野马偷偷跑回到可爱的乡村的时候,我选择了博客,将思绪变成了博客里的文字,将记忆变成了博文里的故事,让足迹一个个踩在绿叶小屋里。
当博友光临小屋的时候,当博友热情地为我喝几声彩的时候,我会精神振奋,增添了继续玩博的信心;当博友善意地提出批评与建议的时候,我倍加珍惜,视之为“补心醒脑液”享用着。
玩在嘉博快两年半,我让无聊变成了兴趣,让忧愁变成了浮云,让浮躁变成了沉思,让气恼变成了微笑。
玩在嘉博快两年半,我让“小屋”变成了精神家园,让博文变成了思想片断,让博友变成了铭心的牵挂。
选择博客、选择嘉博,是我的明智;感受温馨、感受友爱、感受一份好心情,是我玩在嘉博两年多的最大收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