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五则
(2023-10-01 09:32:44)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回》)
大意:“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错误。”
子夏说:“小人有了过错一定掩饰。”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了文化知识就不会顽固不化;主动接近忠信的人,不要结交不如自己忠信的人;有了错误就不怕改正。”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义,说的话才能实现。恭敬要符合礼,做的事才能远离耻辱。遵循义礼就不会背离自己的亲人,也就可以代代相传了。”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是一种自然现象,富贵在于后天的努力。’只要君子做事严肃认真而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礼仪,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