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成都城市雕塑:春熙路雕塑

(2007-05-09 23:17:22)
分类: 记忆天府 人文四川 

寻找成都城市雕塑:春熙路雕塑  

春熙路改建后的雕塑:穿行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老街景照片》、《擦肩而过》、《熙来攘往》和《“老字号”铺地浮雕》四组公共环境雕塑作品,共同体现春熙路作为西南第一商业步行街和近现代工商文化载体的形象是改造后的春熙路上的一大亮点,这四组雕塑的设计将大众文化、工商文化与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与国际商业步行街发展趋势接轨,同时还充分考虑了设计的前瞻性,在空间布置与时间方式上突破传统习惯,如在《老街景照片》中把静态的老照片景观艺术墙与动态的电子大屏幕结合;在春熙路北入口处把平面的《老街景照片》与立体的《擦肩而过》结合。

  相隔百年春熙路上“擦肩而过”

  一位是身着马褂长袍、手拿水烟袋、脚穿布鞋的花甲老人,一位是脚蹬高跟鞋、一袭紧身衣裤、肩挎小包的时髦短发女郎,在成都市最为繁华的春熙路上,生活年代相逾百年的两人穿梭时空,擦肩而过。这组由四川雕塑艺术院院长谭云设计的铸铜圆雕“擦肩而过”是专为纪念春熙路改建而设,体现的是春熙路从 1924 年开街到 2002 年改建完成的历史。老人代表着老春熙路商人、老成都人,时尚女郎则代表着现代女性,他们两人在同一条街道擦肩而过,喻意春熙路“从历史中走出,向未来走去”。

  剪影式的雕塑《熙来攘往》

  春熙路北段、靠近中山广场入口处的休闲带,矗立着一组高 2 米,宽 7 米,厚 0.2 米的不锈钢薄型浮雕《熙来攘往》,雕塑通过剪影式浮雕人流表现旧时繁华的春熙路上熙来攘往的气氛,在人像的背后还将蚀刻上旧时的报章。

  春熙路是成都赫赫有名的商业街。剪影式的雕塑《熙来攘往》再现了 20 世纪 20 年代春熙路的一个片段,而德仁堂、龙抄手等一些老字号的仿古建筑风格更透出春熙路的古文化底蕴。这组不锈钢剪影浮雕是由两片不锈钢制作而成。一片是 5 米长的单面浮雕,正面是一张 30 年代的老照片,画面朦朦胧胧表现春熙路昔日“熙熙而来,攘攘而往”的繁荣和鼎盛;背面有当年多家报纸关于春熙路的商业报道。相隔不足一米的地方是表现三四十年代成都一家人的另一片薄浮雕。这两片薄浮雕均立在春熙北段靠近中山广场入口处的休闲带,人流可从中穿过,使空间显得更加丰富。

  《老街景照片》目光交错

  在春熙路北入口墙面上,镶嵌着由雕塑家朱成设计完成的面积达 200 平方米的“影雕壁”。该墙壁主体是黑色花岗石组成的抛光屏面,将当年成都劝业场的老店、老街、老人,加以艺术组合,投影于墙上,用非常浅的浮雕手法,点状地阴刻出来,看似朦胧不清,隐约可见,表示一种岁月记忆。其中的局部,则是凸现的浮雕,让多种手法统一于墙内。整体是黑白效果,在春熙路五彩缤纷的环境中,产生视觉冲击。观赏雕塑,游人影像投入抛光的花岗石中,好像人的影子和历史影子重合。这件作品名为《目光》,上面昔人的眼睛看今人,今人眼睛看昔人,互相注视,形成历史对话。壁上,还镶嵌了一面电子大屏幕,不停地切换老成都照片。

  《“老字号”铺地浮雕》

  在中山广场东西南北四个入口处地面上的四块 4 平方米的青铜浮雕是由雕塑家许宝忠设计制作的。它表现的既是成都的过去,也是人们今天的记忆,它由 16 块 22 米的浮雕组成,分别表现广东刀剪店、新新新闻社、三益公戏院等 16 个老字号店家、机构的场景。它们四个一组地铺设,并辅以石刻边框。浓缩了春熙路开街以来的商业史和风俗画,既新颖又不占空间,并且凸现了老成都众多老字号及老品牌的文化韵味。

  这几件“上墙贴地”的雕塑,是成都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协会精心创意的,它们为省城公共环境艺术锦上添花。

 寻找成都城市雕塑:春熙路雕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