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知识点归纳---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2009-01-01 20:42:52)
标签:
高考教育生物细胞 |
分类: 生物空间 |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渗透装置的两个条件:①具有半透膜
2.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
3.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相分离的现象。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质壁分离的原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内因);
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外因)
4.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原因是 ①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②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③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
5.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材料:选择紫色洋葱(原因是紫色洋葱的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
发生质壁分离时的现象:①植物细胞的中央大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加深;②原生质层逐渐脱离细胞壁。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①中央大液泡体积变大,颜色变浅;②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
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操作: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液浓度增大,吸水能力增强
6.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条件: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都不发生质壁分离)
7.植物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应用:①判断细胞的死活 ②证明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 ③大致测出细胞液的浓度 ④证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8.将一洋葱细胞放入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镜检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可能的原因:①该细胞是死细胞 ②该细胞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该细胞可能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9.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能自动复原的外界溶液:甘油、尿素、乙二醇、葡萄糖、NaCl、KNO3等
原因是:这些物质可以转运到细胞内,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外界溶液浓度降低,重新吸水而复原
10.矿质离子吸收的特点:①矿质离子的吸收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②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多少有关) ③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对细胞膜的选择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
11.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③降低叶片表面温度。
12.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因此应适时、适量地灌溉
13.证明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方法:用溶液培养法。 具体操作:(略)
14.为了促进根吸收矿质元素,农田中一般采取的措施:疏松土壤(中耕松土)
15.“烧苗”现象产生的原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细胞不易吸水或因失水过多而萎蔫。
16.N、P、Mg等元素可再度利用的原因:N、P、Mg进入植物体后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解以后,释放出的矿质元素又可以转移到其它部位,被植物体再度利用。
17.植物吸收水和矿质元素的动力分别是:蒸腾作用、呼吸作用;
18.亲水性物质(按吸水能力顺序):蛋白质 › 淀粉 › 纤维素。
吸胀吸水的条件:细胞中没有中央大液泡;
吸胀吸水的细胞举例:干种子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成层细胞等
19.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而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如主动运输的过程,并且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
20.科学家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这说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 这说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蛋白质。所以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21.人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膜, 在溶血后, 只剩下一层细胞膜外壳, 称血影。如果用丙酮把红细胞中的脂质抽提出来, 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 则测得的脂质面积约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这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22.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呈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侧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
23.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者是桑格和尼克森,基本内容是: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 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2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
25.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①细胞融合 ②分泌蛋白的形成 ③白细胞吞噬病菌 ⑤胞吞、胞吐 ⑥变形虫捕食和运动时伪足的形成
26.细胞膜的识别作用与糖蛋白(糖被,位于细胞膜的外表)有关。
(两种不同的糖蛋白中:氨基酸成分相同,而糖类的成分不同)
27.验证细胞膜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若选用鸡红细胞来做实验,得到的结论是:磷脂形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大大超过膜面积的2倍
(原因是: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膜与细胞膜在成分上基本一致)
28.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如O2、CO2、水、甘油、乙醇、脂肪酸、苯等)
协助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29.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和衰老的红细胞,这是细胞的胞吞作用;
细胞将分泌蛋白排出细胞是通过胞吐作用。
30.一分子二氧化碳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6层,磷脂分子层12层。
31.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32.囊性纤维病的发生:是由于有的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了Na+ 和Cl- 的跨膜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