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凡
一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62
  • 关注人气:1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物知识点归纳---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2009-01-01 20:42:52)
标签:

高考

教育

生物

细胞

分类: 生物空间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渗透装置的两个条件:①具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2.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

3.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相分离的现象。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质壁分离的原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内因);

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外因)

4.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原因是 ①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②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③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

5.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材料:选择紫色洋葱(原因是紫色洋葱的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

发生质壁分离时的现象:①植物细胞的中央大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加深;②原生质层逐渐脱离细胞壁。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①中央大液泡体积变大,颜色变浅;②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

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操作: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液浓度增大,吸水能力增强

6.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条件: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都不发生质壁分离)

7.植物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应用:①判断细胞的死活 ②证明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 ③大致测出细胞液的浓度 ④证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8.将一洋葱细胞放入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镜检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可能的原因:①该细胞是死细胞 ②该细胞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该细胞可能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9.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能自动复原的外界溶液:甘油、尿素、乙二醇、葡萄糖、NaCl、KNO3

原因是:这些物质可以转运到细胞内,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外界溶液浓度降低,重新吸水而复原

10.矿质离子吸收的特点:①矿质离子的吸收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②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多少有关) ③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对细胞膜的选择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

11.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②促进矿质离子的运输

③降低叶片表面温度。

12.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因此应适时、适量地灌溉

13.证明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方法:用溶液培养法。 具体操作:(略)

14.为了促进根吸收矿质元素,农田中一般采取的措施:疏松土壤(中耕松土)

    中耕松土的优点:①促进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②促进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 ③抑制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

15.“烧苗”现象产生的原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细胞不易吸水或因失水过多而萎蔫。

16.N、P、Mg等元素可再度利用的原因:N、P、Mg进入植物体后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解以后,释放出的矿质元素又可以转移到其它部位,被植物体再度利用。

    Ca、Fe进入植物体后形成难溶解的稳定的化合物,只能利用一次。

17.植物吸收水和矿质元素的动力分别是:蒸腾作用、呼吸作用;

    植物运输水和矿质元素的动力分别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

18.亲水性物质(按吸水能力顺序):蛋白质 › 淀粉 › 纤维素。

吸胀吸水的条件:细胞中没有中央大液泡;    吸胀吸水的原理:细胞内含有亲水性物质;

吸胀吸水的细胞举例:干种子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成层细胞等

19.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而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如主动运输的过程,并且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

20.科学家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这说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 这说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蛋白质。所以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21.人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膜, 在溶血后, 只剩下一层细胞膜外壳, 称血影。如果用丙酮把红细胞中的脂质抽提出来, 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 则测得的脂质面积约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这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22.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呈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侧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

23.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者是桑格和尼克森,基本内容是: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 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2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  (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这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25.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①细胞融合 ②分泌蛋白的形成 ③白细胞吞噬病菌 ⑤胞吞、胞吐 ⑥变形虫捕食和运动时伪足的形成

26.细胞膜的识别作用与糖蛋白(糖被,位于细胞膜的外表)有关。

(两种不同的糖蛋白中:氨基酸成分相同,而糖类的成分不同)

27.验证细胞膜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若选用鸡红细胞来做实验,得到的结论是:磷脂形成的单分子层的面积大大超过膜面积的2倍

(原因是: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膜与细胞膜在成分上基本一致)

28.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如O2、CO2、水、甘油、乙醇、脂肪酸、苯等)

协助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29.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和衰老的红细胞,这是细胞的胞吞作用;

细胞将分泌蛋白排出细胞是通过胞吐作用。

30.一分子二氧化碳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6层,磷脂分子层12层。

31.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32.囊性纤维病的发生:是由于有的细胞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了Na+ 和Cl- 的跨膜运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