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贫困线与世界银行贫困标准(2)
标签:
中国贫困线农民人均收入世行贫困标准购买力平价印度贫困线 |
分类: 社科杂谈 |
3. 中国的贫困线
中国曾长期实行配给制,粮食、棉布在全国范围内定量供应,主要副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在很多地区实行定量供应,以保证基本生活需要。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开始参照国际规范设定农村贫困线,作为识别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和农村贫困发生率的标准。根据每人每天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标准,以及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测定出满足这一营养标准所需要的各种食物量,再计算出相应的货币价值。这一货币价值成为“食物贫困线”,然后再确定“非食物贫困线”。
1985年,中国将人均年纯收入206元确定为绝对贫困标准,此后根据物价指数加以调整,参见下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贫困线(摘自张全红:对中国农村贫困线和贫困人口的再测算)。2005年,贫困标准提高到683元,2007年,调整为785元。1998-2007年间,还公布了低收入标准,2007年,低收入标准为人均纯收入1067元。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2009年贫困线提高到1196元,2010年为1274元。至此,中国官方的贫困标准一直被认为过低,有资料指出,是发展中国家最低的贫困线之一。
http://s8/bmiddle/001oFxbNzy6VonwUzI317&690
2011年,中国将国家扶贫标准大幅提高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约合每天6.3元。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比2010年提高了80%。按2010年平均汇率1美元=6.77元,2300元约合340美元,每天接近1美元。
2300元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呢?据说是综合考虑了我国农民购买力、农村物价上涨、国际贫困标准等因素,与各省份自定扶贫标准基本一致,全国31个省区市地方扶贫标准的平均值约为2200元。有研究人员说,2300元贫困线主要参照自国际标准。
如前所述,考虑通胀因素,2010年的6.3元相当于2005年的5.46元。按照2005 年的消费购买力平价汇率,1 PPP美元(PPP$)=4.089元,5.46元约合1.334 PPP美元,这一贫困标准比世界银行标准高8美分。但有研究认为,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估计,依据的是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价格水平,比中国农村地区的价格高出37%。由于农村地区物价较低,5.46元的购买力相当于1.83 PPP美元(1.334ⅹ1.37)。[3]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2014年文件,2010年2300元不变价,参照消费指数调整后,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作为贫困户识别标准。当年平均汇率1美元=6.1932元,2736元约合442美元,每天约1.21美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信息,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2011年末农村扶贫对象为12238万人,占年末全国总人口(134735万人)的9.08%;2012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9899万人,占年末全国总人口(135404万人)的7.31%;2013年农村贫困人口8249万人,占年末全国总人口(136072万人)的6.06%;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占年末全国总人口(136782万人)的5.13%;占比数为计算所得。
无论按照农村贫困线还是世行标准,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所占比例都很低,没有看到单独的统计,下表附带列出农村和城市低保人数,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供参考。国家没有统一的城乡低保标准,由各地自行制定。从资料中看到,各地的低保标准相差悬殊,反映了生活成本的差距,但一般都高于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农村扶贫标准。
2011-14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及城乡低保人口状况
|
年份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
|
统计项目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
农村贫困 |
12238万 |
9.08% |
9899万 |
7.31% |
8249万 |
6.06% |
7017万 |
5.13% |
|
农村低保 |
5313.5万 |
3.94% |
5340.9万 |
3.94% |
5382.1万 |
3.96% |
5209.0万 |
3.81% |
|
城市低保 |
2276.8万 |
1.69% |
2142.5万 |
1.58% |
2061.3万 |
1.51% |
1880.2万 |
1.37% |
关于中国近年来的贫困率和贫困人口数量,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25美元的贫困线以及每人每天2美元贫困线,世界银行网站给出的最近4个年份的人口占比和数量如下表所示。(Poverty & Equity, http://povertydata.worldbank.org/poverty/country/CHN)
世界银行估算的中国近年贫困率和贫困人口数量
|
年份 |
2005年 |
2008年 |
2010年 |
2011年 |
||||
|
统计项目 |
占比 |
人口数量 |
占比 |
人口数量 |
占比 |
人口数量 |
占比 |
人口数量 |
|
≤ 1.25美元 |
15.8% |
2.056亿 |
12.8% |
1.635亿 |
9.2% |
1.229亿 |
6.3% |
0.841亿 |
|
≤ 2美元 |
36% |
4.697亿 |
28.3% |
3.753亿 |
23.2% |
3.102亿 |
18.6% |
2.501亿 |
我国官方在发布贫困信息方面似乎不够规范,时有相互不一之处,这可能是国内对我国贫困人数等数据有很多不同说法的重要原因。例如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扶贫办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贫困人口认定标准以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为识别标准,实际上按照2014年现价就是2800元了。这样说是否有点太随意了。扶贫办2014年的文件指出,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作为贫困户识别标准,调整幅度很大。2014年调整到多少,应该给出更明确的说法。他还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 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1232万人,减少14.9%;贫困发生率为7.2%,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这里的贫困发生率和贫困人口数,似乎不一致。根据另一篇报道,这位负责人说去年全国识别出的贫困人口有8962.5万人,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差很多。
对于我国现行的贫困线,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例如,缺少国内绝对贫困线测定方面的客观参照依据;世界银行的极端贫困线是依据世界上最贫穷的15个国家的平均贫困线来设定的,是一个非常低的标准,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不相符。
4. 结束语
印度的贫困标准似乎侧重于统计应用,延续性比较好,有完善的采样统计资料,可以使用新的标准分析多年前的数据。而中国的贫困线则倾向于政策标准,直接用来识别扶贫对象。
我国2011年的扶贫标准,考虑到此后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村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到2020年,不仅考虑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的需要,也兼顾部分发展的需要,保障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需求。按照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届时贫困县全部都应脱贫摘帽。
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一目标应该能够实现,不过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则不可能全部脱贫摘帽,扶贫或者扶助低收入群体的工作,仍然需要继续下去。提高这一部分人群的收入,从而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对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应该具有重要作用。
[1]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 tables of final results.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February 2008.
[2] 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 and the Real Size of World Economies: A Comprehensive Report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2015.
[3] S. C. China's poverty line: Life at the bottom of the middle kingdom. The Economist, December 2, 2011.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freeexchange/2011/12/chinas-poverty-line
[4] Shawn Donnan. World Bank eyes biggest global poverty line increase in decades. The Financial Times, May 9, 2014.
[5] India Planning Commission. Report of the Expert Group to Review the Methodology for Measurement of Poverty. June, 2014. http://planningcommission.nic.in/reports/genrep/pov_ rep0707.pdf
[6] PP Sangal. Defining a poverty line for India. The Financial Express, May 22, 2015. http://www.financialexpress.com/article/fe-columnist/defining-a-poverty-line-for-india/7472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