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榜趣论杜甫——“诗圣”

(2016-03-25 14:08:49)
标签:

金蛋仔

古诗榜

杜甫

“诗圣”

“圣”的内涵于定位

    诗榜趣论杜甫——“诗圣”简介

 

      57“诗圣”——杜甫(唐诗的广度看杜甫;忧国忧民“史诗”,沉郁顿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大师。“诗圣”的内涵、定位。)

    入榜诗篇《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选读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选读诗篇《绝句》四首之三:“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选读诗篇《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诗圣”趣论:

    现今现许多读者都接受唐朝杜甫诗榜夺冠“诗圣”,殊不知杜甫“诗圣”地位的确保历经“过五关”才名冠诗坛秀林。

首先,需要提高杜甫在诗界的地位和影响,这要感谢韩愈的宣传和元稹的炒作,以及他俩和白居易等人赞扬的“名人效应”。

元稹关于“论李杜优劣”文章的闻世,使杜甫在中唐诗论界叫响,还有韩愈论“李杜”的名篇诗句。

其次,需要有时代大背景和同道做搭档,开辟诗歌成就新纪元。诗人从事具有代表性艺术创作事业,历史锁定盛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界。

唐朝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载: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宋朝郑景韦的比喻是:李白为“诗龙”,杜甫为“诗麟”。龙和麒麟都是超群非凡瑞物,龙游弋在天,而麟脚踏实地(或又暗示孔子与麒麟故事)。两者象征诗坛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中国人喜说好事成双。在盛唐,如果将李白比作诗龙,那么,杜甫便是诗凤。龙凤呈祥,李白诗章千古长青,杜甫诗篇万世流芳。面对社会和生活,写作能大题小做,也能小题大做。《扪虱新话》:“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

    再次,需要文学理论美学作支撑。“诗圣”不是戏称和喜称,更不是习称。

    古人谓“圣”为人间最崇高的地位,具有专职或技艺极高顶尖的本领,例如捧王羲之为“书圣”、李龟年为“乐圣”,连杜甫也赞美唐朝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饮中八仙歌》。诗家中被推崇圣手圣笔者为谁,具有德才兼备大文豪者,以资深身份张榜“诗圣”。

    金蛋仔读杜甫,欣赏他以最多的“圣贤”入诗,据全唐诗人第一位,此为趣谈。“圣贤”为以儒家为主的士人学子所景仰和追求,在杜甫谢世后,曾经被推崇入选“诗圣”的诸人中,最有威望的是杜甫和陶渊明。

    金蛋仔依据诗中有黄钟大吕,诗冠诸公,又有游艺依仁的大诗人,张榜“诗圣”。陶渊明不如杜甫积极入世,逊让仁雅,独辟并且擅长春花(桃花源)秋英(菊)田园诗脉,故金蛋仔冠以“诗英”美称。

    诗话论坛“唐云李杜,宋言苏黄”者最初有名者是南宋杨万里。杨万里《江西宗派诗序》云:“今夫四家者流,以苏似李,黄似杜。苏李之诗,子列子之御风也。杜、黄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无待者神于诗者欤?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欤?”

其后,需要“诗圣”地位的确定和巩固。明朝杨慎进一步发扬李杜的御风和驾车的诗说,提出“余谓太白诗,仙翁剑客之语;少陵诗,雅士骚人之词。比之文,太白则《史记》,少陵则《汉书》也。

两杨文论充分地树立扶持李白“诗仙”和杜甫“诗圣”的崇高地位。特别是采用对比搭配的对称美的观点,提出“圣于诗”的内涵意义,给杜甫“诗圣”定位,树立文论的权威性。

被他人号称“诗圣”的,能有几个符合“诗坛至尊者”或“列代诗人之称首”?但是李白对“圣贤”不感兴趣,故作“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而乐意接受酒仙的“仙”翁。如此文学史安排“李杜”并称对举的称号。

又有南宋敖陶孙臞翁诗评评语:独唐杜工部,如周公制作,后世莫能拟议。杜甫升高到“周公”级别,进入诗界的“圣”位,其诗负载“忠君忧国”。

    最后,需要统一认定杜甫“诗圣”誉称,以及其“艺术”和“教化”意义影响作用。明确坚定不移将杜甫推上古诗榜“诗圣”宝座。杨慎《词品·序》载,“然诗圣如杜子美,而填词若太白之忆秦娥、菩萨蛮者,集中绝无。”直到清朝诗话论坛才完全统一认定李白“诗仙”和杜甫“神圣”的绝对地位。

 

     “诗圣”趣事:

    金蛋仔读唐史,隐约感受到唐朝有“京漂族”现象,犹如今日市场经济的“北漂族”。其佼佼者有王维和李白,不成功者有孟浩然,而杜甫尝尽了失业的滋味。

当时世人皆知李白诗星,杜甫只不过是小官吏诗人罢了,名气有限。杜甫诗句有“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长沙送李十一(衔)》),自己首次叫出“李杜齐名”,但是无济于事,盖不住李白“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戏赠杜甫》)的影响。(金蛋仔按:此篇不入《全唐诗》,见在南宋计有功编《唐诗纪事》)。

中唐大历期间诗人杨凭有诗:“直用天才众却瞋,应欺李杜久为尘。南荒不死中华老,别玉翻同西国人”(《赠窦牟》)。

韩愈除了《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之外,还有诗篇诗句:“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荐士》);又有:“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感春四首》之二)。

皇甫湜诗句有“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题浯溪石》)。

元稹(年十六时作):“李杜诗篇敌,苏张笔力匀”(《代曲江老人百韵》)。

到了晚唐,有“小李杜”的影响,使得“李杜”齐名继续得到承认。

杜牧:“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命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三韵》);

李商隐:“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漫成五章》之二首)。

    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老杜。金蛋仔得知以杜甫辞世来终结诗坛盛唐,杜诗的价值和影响开始放大。元稹白居易带头认定杜甫在诗界上具有崇高地位,中唐以后对杜甫和杜诗的再评价,特别是宋明时代诗文评论,掀起“杜学”热现象,出现百家共鸣,赞美推崇“诗圣”,从众家议论里传递出有关“诗圣”趣事。

据元稹《论李杜优劣》,见《旧唐书·文苑传·杜甫传》所载: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式,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文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类,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以上元稹议论,让读者看到他“扬杜贬李”的诗论。金蛋仔认为元稹是个感想敢说敢做的诗人,他树立杜甫在诗坛上应有的崇高地位是有大贡献的,但是贬低李白则是错误的。“李杜”各自在文学艺术创作方法不同,李白侧重于浪漫主义,杜甫侧重于现实主义,说他俩在唐朝诗坛上好比双峰并峙,确实是恰当的。关于在当时背景中,李白被推上神坛仙籍之类的趣事,虽有夸大情分,但也是他个性显露独特的表现。很高兴看到元稹话语权的影响力,杜甫的地位得到认可。

   清朝乔亿《剑溪说诗》载:李、杜诗自稹之论出,古今谭艺之士,先杜后李者,莫不然矣。以韩退之于二公,辄并举不小为轩轾,虽不敢议,力终弗于从。尽由子美学博而正,其所为诗,大则有关名教,小亦由尽事情;加以诗之法度,至杜乃大备。(金蛋仔:杜诗入圣涉及教化作用)

明朝杨慎《乐府诗话》卷十一“论李杜”载:杨诚斋云:李太白之诗,列子之御风也。杜少陵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无待者,神于诗者?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宋则东坡似太白,山谷似少陵。徐仲车云:太白之诗,神鹰瞥汉;少陵之霅,骏马绝尘。二公之评,意同而语亦相近。余谓

太白诗,仙翁剑客之语;少陵诗,雅士骚人之词。比之文,太白则《史记》,少陵则《汉书》也。

杨万里的“无待者,神于诗者与?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与?”金蛋仔其大意理解:“无待”指出“神于诗”者似乎不依靠外力;“有待而未尝有待”指“圣于诗”者似乎依靠外力而实际依靠自己。它们都是对 “李太白之诗,列子之御风也。杜少陵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文论的进一步解说发挥。神于诗”:好比“御风”者——就像列子之御风,其形象是天然的,其轻妙出自超人力的。圣于诗”好比“驾车”者——就像屈原驾驭玉车,其形象是精通熟练的,其精妙借助高明人的巧力。金蛋仔意识到这是文论“李杜”绝妙意象。而杨慎解说作出锦上添花之举,将李白和杜甫定位于历史之最:诗歌作品的创作,李白表现出“飘逸神奇”,杜甫则是“以学力胜”。而苏轼和黄庭坚不能与李杜平起平坐,近“似”而已。

清朝赵翼《瓯北诗话》卷二 杜少陵诗 载:

宋子京《唐书杜甫传赞》,谓其诗“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大概就其气体而言。此外,如荆公、东坡、山谷等,各就一首一句,叹以为不可及,皆未说著少陵之真本领也。其真本领仍在少陵诗中“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盖其思力沉厚,他人不过说到七八分者,少陵必说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其笔力之豪劲,又足以副其才思之所至,故深人无浅语。微之谓其薄《风》、《雅》,该沈、宋,夺苏、李,吞曹、刘,掩颜、谢,综徐、庾,足见其牢笼万有。秦少游并谓其不集诸家之长,亦不能如此。则似少陵专以学力集诸家之大成
  明李崆峒诸人,遂谓李太白全乎天才,杜子美全乎学力。此真耳食之论也!

宋朝陈师道《后山诗知》载:苏子瞻云: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尔。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学杜不成,不失为工。无韩之才,与陶之妙,而学其诗,终为乐天尔。

清朝余成教《石园诗话》载众人论杜甫:

宋章圣谓杜甫诗自可为一代之史;苏子瞻谓子美诗外尚有事在;秦淮海谓拟诸孔子集清任和之大成;叶梦得谓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浦起龙谓诗运之杜子美,世运之管子也。具有周公制作手段,而气近于霸。诗家之子美,文家之子长也。别出春秋纪载体裁,而义乃合乎风;又云:天宝时诗,大抵喜功名、愤遇蹇、忧乱萌三项居多。玄、肃之际多微辞。老杜爱君,事前则出以忧危,遇事则出以规讽,事后则出以哀伤。夔州诗,口口只想出峡;荆州、湖南诗,口口只想北还。代宗朝诗,有与国史不相似者。史不言河北多事,子美日日忧之;史不言朝廷轻儒,诗中每每见之。可见史家只载得一时事迹。诗家直显出一时气运。诗之妙,正在史笔不到处。若拈了死句,苦求证佐,再无不错。诸家皆善于论杜。

北宋秦观在《韩愈论》中道:“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流之长,适当其时而已。昔苏武李陵之诗长于高妙,曹植刘公干之诗长于豪逸,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谢灵运鲍照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庚信之诗长于藻丽,于是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诸家之长,子美亦不能独至于斯也,岂非适当其时故耶?《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所谓集大成。呜呼!子美亦集诗之大成者欤?

就是这个“集诗之大成者”,构成“诗圣”内涵的底牌基础。

金蛋仔认为擅长委婉风格的秦观说来说去,没有点出要害——杜甫,圣之诗者也;不必拐弯,直说杜甫为诗圣,是诗歌思想艺术集大成者,好似诗中的孔子,岂不痛快。

杜甫有诗句表白自己具圣贤之才,其名气经元稹等中唐诗人抬举,再经宋人黄庭坚等崇拜宣扬,“诗圣”加身也就顺理成章。他们推崇的理由有这些:

    据宋朝葛立方《韵语阳秋》载,老杜高自称许,有乃祖之风;杜甫上书唐明皇:“臣之述作,沈郁顿挫,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杜甫《壮游》诗则自比于崔、魏、班、揚,又说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赠韦左丞》则说:“赋料揚雄敌,诗看子建亲。”杜甫以诗雄于世,自比诗界圣贤(屈原、贾谊班固、扬雄、枚皋、曹植、刘祯文豪)诸人,的确不算过分。至于说“窃比稷与契”之类君主(见《五百字》诗)就有点过分了。史称杜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难道是他自比稷契而这样吗?至于杜甫说的“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斯时伏青蒲,廷争守御床”(《壮游》诗),其忠诚至极也是值得嘉奖的啊!

    综合古代众家诗评观点看,杜甫算不上是著名的政治家,而是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文榜上标明杜甫为诗圣,则自中唐元白以来历代读者的共同认可和评论。

    宋人尊杜甫为诗中之圣,字型句矱,莫敢轻拨。元朝方回撰《瀛奎律随》,尊奉江西诗派,倡一祖三宗之说。公然打出以杜甫为一祖的旗号。这些为杜甫“诗圣”影响奠定基础。

    据宋朝吴可《藏海诗话》载,山谷诗云:“渊明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固不同,风味要相似。”有以杜工部问东坡似何人,坡云:“似司马迁。”盖诗中未有如杜者,而史中未有如马者。(山谷即黄庭坚,东坡、坡即苏轼。

    黄庭坚和苏轼的话语比喻得很确切。杜甫的地位应在陶潜和苏轼之上,而陶、苏二人都是千年百世之文才喔;杜诗的影响,大概是诗苑中没有杜甫,就像是史坛里少了司马迁那样呀。

    “诗圣”应该有哪些表现呢?首先德才兼备;具有“诗史”篇章,内容深刻,优秀作品具有人民性;高超的艺术性,“语不惊人死不休”。总之,“圣”的古义,是无事不通和集大成者。

    宋人魏泰《临汉隐居诗话》有评论说,唐朝大将“李光弼代郭子仪,入其军,号令不更而旌旗改色。及其亡也,杜甫哀之曰:‘三军晦光彩,烈士痛稠迭。’(见《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前人谓杜甫句为‘诗史’,盖谓是也,非叙尘迹摭故实而已。”

杜诗一大亮点是善于叙时事诉衷情。宋人以杜甫能以韵语纪时事,谓之诗史据胡应麟提供:诗史,其说出孟棨《本事》。”晚唐孟棨作小说《本事诗》,所记皆诗歌本事﹐分情感﹑事感﹑高逸﹑怨愤﹑徵异﹑徵咎﹑嘲戏 7类。《本事诗》·高逸第三记载李太白事项结尾道:杜(甫)逢(安)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由此可知,杜甫在晚唐就被认可为“诗史”。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之一,在于他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历史现象。

    金蛋仔阅读杜甫诗歌,会有立体感,评论杜甫诗歌,会有纵横坐标。杜诗有四维,读者感受到长、宽、高、深,杜甫诗篇的圣明在于“世间一切皆诗”。

    杜甫诗歌有三维,是清朝刘熙的见解。他在《艺概·诗概》道: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吐弃到人所不能吐弃,为高;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为大;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

    从《岁寒堂诗话》看宋朝张戒趣论杜甫:王安石只知巧语之为诗,而不知拙语亦诗也。黄庭坚只知奇语之为诗,而不知常语亦诗也。欧阳修诗专以快意为主,苏端明诗专以刻意为工,李商隐诗只知有金玉龙凤,杜牧诗只知有绮罗脂粉,李贺诗只知有花草蜂蝶,而不知世间一切皆诗也。惟杜甫则不然,在山林则山林,在廊庙则廊庙,遇巧则巧,遇拙则拙,遇奇则奇,遇俗则俗,或放或收,或新或旧,一切物,一切事,一切意,无非诗者。故曰:“吟多意有余”,又曰:“诗尽人间兴”,诚哉是言。

    金蛋仔读唐诗,高度一定看李白,广度必定读杜甫。杜甫以诗歌反映大唐的盛衰面貌。在描述社会生活的超前广度方面,抒发诗人同情民生的人民性情感。特别是社会的矛盾、斗争、战乱,杜甫漫游城乡的生存经历,边讨生活边作诗。他站在第一线看得广,常常是以身心观大唐,述说民间苦乐。

    诗人的作品与作者生活共存亡,其经历的社会事件和典型现象,对准热点、重点、焦点、聚点的历史片段,熔炼进入“三吏”、“三别”、“二行”和“前、后《出塞》”等优秀系列作品,能够写出富含长度和宽度的这种优秀诗歌作品的广度性,此人必定是爱憎分明的现实主义大师、风格沉郁和语言精练的大诗人。

金蛋仔读杜甫诗歌,其地位可谓唐诗里最广度诗人。其诗歌无论质量,还是数量,从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面貌方面,呈现给读者的简直就是巨幅历史画卷,他是具有作诗多多益善的伟大诗人。

盛唐张说作诗《奉和御制与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应制》:大块熔群品,经生偶圣诗。猥承三事命,虚忝百僚师。右揆谋华硕,前星傅重资。连骞求旧礼,滥典乐贤诗。赐釜同荣拜,摐金宴宰司。菊花吹御酒,兰叶捧天词其中两处有预言——天词和圣诗而盛唐出现了李白天词和杜甫圣诗。

天词,出自李白之笔;史诗,组成杜甫之作。春花寒木,各有优长。

感谢前辈文论“仙”与“圣”,是对古代诗风与艺术特点的概括。李诗以“豪迈”形成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杜诗以“沉郁”构筑现实主义写作方法。

    地理学里有这样一组词汇,平原、盆地、丘陵、山峰、高原。将它们绘成画面加以对照的话,在祖国古代诗歌史中,都有这些形象的艺术成就。如果说,唐诗是古代中国诗史中的高原,那么,李白杜甫就是屹立这座高原上的两座山峰,峰值分别标志着古代诗歌浪漫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精神。

附选相关诗篇:

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辞。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金蛋仔编诗榜趣论,本文中为篇,短篇可见本主2009《中国古代诗家诗冠榜趣事》选编58 (2009-07-22 05:45:26),长篇可见本主2014《中国古代诗榜趣事》——杜甫() (2014-12-26 17:22:42)和杜甫(下) (2014-12-26 17:42:46)

                                                   金蛋仔jindanzai 2016-3-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