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榜趣论杜甫——“诗圣”
(2016-03-25 14:08:49)
标签:
金蛋仔古诗榜杜甫“诗圣”“圣”的内涵于定位 |
选读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首先,需要提高杜甫在诗界的地位和影响,这要感谢韩愈的宣传和元稹的炒作,以及他俩和白居易等人赞扬的“名人效应”。
元稹关于“论李杜优劣”文章的闻世,使杜甫在中唐诗论界叫响,还有韩愈论“李杜”的名篇诗句。
其次,需要有时代大背景和同道做搭档,开辟诗歌成就新纪元。诗人从事具有代表性艺术创作事业,历史锁定盛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界。
唐朝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载: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其后,需要“诗圣”地位的确定和巩固。明朝杨慎进一步发扬李杜的御风和驾车的诗说,提出“余谓太白诗,仙翁剑客之语;少陵诗,雅士骚人之词。比之文,太白则《史记》,少陵则《汉书》也。”
两杨文论充分地树立扶持李白“诗仙”和杜甫“诗圣”的崇高地位。特别是采用对比搭配的对称美的观点,提出“圣于诗”的内涵意义,给杜甫“诗圣”定位,树立文论的权威性。
被他人号称“诗圣”的,能有几个符合“诗坛至尊者”或“列代诗人之称首”?但是李白对“圣贤”不感兴趣,故作“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而乐意接受酒仙的“仙”翁。如此文学史安排“李杜”并称对举的称号。
又有南宋敖陶孙《臞翁诗评》评语:独唐杜工部,如周公制作,后世莫能拟议。杜甫升高到“周公”级别,进入诗界的“圣”位,其诗负载“忠君忧国”。
当时世人皆知李白诗星,杜甫只不过是小官吏诗人罢了,名气有限。杜甫诗句有“久存胶漆应难并,一辱泥涂遂晚收。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长沙送李十一(衔)》),自己首次叫出“李杜齐名”,但是无济于事,盖不住李白“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戏赠杜甫》)的影响。(金蛋仔按:此篇不入《全唐诗》,见在南宋计有功编《唐诗纪事》)。
中唐大历期间诗人杨凭有诗:“直用天才众却瞋,应欺李杜久为尘。南荒不死中华老,别玉翻同西国人”(《赠窦牟》)。
韩愈除了《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之外,还有诗篇诗句:“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荐士》);又有:“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感春四首》之二)。
皇甫湜诗句有“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题浯溪石》)。
元稹(年十六时作):“李杜诗篇敌,苏张笔力匀”(《代曲江老人百韵》)。
到了晚唐,有“小李杜”的影响,使得“李杜”齐名继续得到承认。
杜牧:“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命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三韵》);
李商隐:“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漫成五章》之二首)。
据元稹《论李杜优劣》,见《旧唐书·文苑传·杜甫传》所载: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式,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文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类,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以上元稹议论,让读者看到他“扬杜贬李”的诗论。金蛋仔认为元稹是个感想敢说敢做的诗人,他树立杜甫在诗坛上应有的崇高地位是有大贡献的,但是贬低李白则是错误的。“李杜”各自在文学艺术创作方法不同,李白侧重于浪漫主义,杜甫侧重于现实主义,说他俩在唐朝诗坛上好比双峰并峙,确实是恰当的。关于在当时背景中,李白被推上神坛仙籍之类的趣事,虽有夸大情分,但也是他个性显露独特的表现。很高兴看到元稹话语权的影响力,杜甫的地位得到认可。
明朝杨慎《乐府诗话》卷十一“论李杜”载:杨诚斋云:“李太白之诗,列子之御风也。杜少陵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无待者,神于诗者欤?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欤?宋则东坡似太白,山谷似少陵。”徐仲车云:“太白之诗,神鹰瞥汉;少陵之霅,骏马绝尘。”二公之评,意同而语亦相近。余谓
太白诗,仙翁剑客之语;少陵诗,雅士骚人之词。比之文,太白则《史记》,少陵则《汉书》也。
杨万里的“无待者,神于诗者与?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与?”金蛋仔其大意理解:“无待”指出“神于诗”者似乎不依靠外力;“有待而未尝有待”指“圣于诗”者似乎依靠外力而实际依靠自己。它们都是对 “李太白之诗,列子之御风也。杜少陵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文论的进一步解说发挥。“神于诗”:好比“御风”者——就像列子之御风,其形象是天然的,其轻妙出自超人力的。“圣于诗”好比“驾车”者——就像屈原驾驭玉车,其形象是精通熟练的,其精妙借助高明人的巧力。金蛋仔意识到这是文论“李杜”绝妙意象。而杨慎解说作出锦上添花之举,将李白和杜甫定位于历史之最:诗歌作品的创作,李白表现出“飘逸神奇”,杜甫则是“以学力胜”。而苏轼和黄庭坚不能与李杜平起平坐,近“似”而已。
清朝赵翼《瓯北诗话》卷二 杜少陵诗 载:
宋子京《唐书杜甫传赞》,谓其诗“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大概就其气体而言。此外,如荆公、东坡、山谷等,各就一首一句,叹以为不可及,皆未说著少陵之真本领也。其真本领仍在少陵诗中“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盖其思力沉厚,他人不过说到七八分者,少陵必说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其笔力之豪劲,又足以副其才思之所至,故深人无浅语。微之谓其薄《风》、《雅》,该沈、宋,夺苏、李,吞曹、刘,掩颜、谢,综徐、庾,足见其牢笼万有。秦少游并谓其不集诸家之长,亦不能如此。则似少陵专以学力集诸家之大成。
明李崆峒诸人,遂谓李太白全乎天才,杜子美全乎学力。此真耳食之论也!
宋朝陈师道《后山诗知》载:苏子瞻云: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好尔。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学杜不成,不失为工。无韩之才,与陶之妙,而学其诗,终为乐天尔。
清朝余成教《石园诗话》载众人论杜甫:
宋章圣谓“杜甫诗自可为一代之史”;苏子瞻谓“子美诗外尚有事在”;秦淮海谓“拟诸孔子集清任和之大成”;叶梦得谓“工妙至到,人力不可及”;浦起龙谓“诗运之杜子美,世运之管子也。具有周公制作手段,而气近于霸。诗家之子美,文家之子长也。别出春秋纪载体裁,而义乃合乎风”;又云:“天宝时诗,大抵喜功名、愤遇蹇、忧乱萌三项居多。玄、肃之际多微辞。老杜爱君,事前则出以忧危,遇事则出以规讽,事后则出以哀伤。夔州诗,口口只想出峡;荆州、湖南诗,口口只想北还。代宗朝诗,有与国史不相似者。史不言河北多事,子美日日忧之;史不言朝廷轻儒,诗中每每见之。可见史家只载得一时事迹。诗家直显出一时气运。诗之妙,正在史笔不到处。若拈了死句,苦求证佐,再无不错”。诸家皆善于论杜。
北宋秦观在《韩愈论》中道:“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流之长,适当其时而已。昔苏武李陵之诗长于高妙,曹植刘公干之诗长于豪逸,陶潜阮籍之诗长于冲淡,谢灵运鲍照之诗长于峻洁,徐陵庚信之诗长于藻丽,于是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然不集诸家之长,子美亦不能独至于斯也,岂非适当其时故耶?《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所谓集大成。’呜呼!子美亦集诗之大成者欤?”
就是这个“集诗之大成者”,构成“诗圣”内涵的底牌基础。
金蛋仔认为擅长委婉风格的秦观说来说去,没有点出要害——杜甫,圣之诗者也;不必拐弯,直说杜甫为诗圣,是诗歌思想艺术集大成者,好似诗中的孔子,岂不痛快。
杜甫有诗句表白自己具圣贤之才,其名气经元稹等中唐诗人抬举,再经宋人黄庭坚等崇拜宣扬,“诗圣”加身也就顺理成章。他们推崇的理由有这些:
杜诗一大亮点是善于叙时事诉衷情。宋人以杜甫能以韵语纪时事,谓之“诗史”,据胡应麟提供:“按‘诗史’,其说出孟棨《本事》。”晚唐孟棨作小说《本事诗》,所记皆诗歌本事﹐分情感﹑事感﹑高逸﹑怨愤﹑徵异﹑徵咎﹑嘲戏
7类。《本事诗》·高逸第三记载李太白事项结尾道:杜(甫)逢(安)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由此可知,杜甫在晚唐就被认可为“诗史”。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之一,在于他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历史现象。
金蛋仔读杜甫诗歌,其地位可谓唐诗里最广度诗人。其诗歌无论质量,还是数量,从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面貌方面,呈现给读者的简直就是巨幅历史画卷,他是具有作诗多多益善的伟大诗人。
盛唐张说作诗《奉和御制与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应制》:“大块熔群品,经生偶圣诗。猥承三事命,虚忝百僚师。右揆谋华硕,前星傅重资。连骞求旧礼,滥典乐贤诗。赐釜同荣拜,摐金宴宰司。菊花吹御酒,兰叶捧天词。”其中两处有预言——天词和圣诗,而盛唐出现了李白天词和杜甫圣诗。
天词,出自李白之笔;史诗,组成杜甫之作。春花寒木,各有优长。
感谢前辈文论“仙”与“圣”,是对古代诗风与艺术特点的概括。李诗以“豪迈”形成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杜诗以“沉郁”构筑现实主义写作方法。
附选相关诗篇:
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辞。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金蛋仔编诗榜趣论,本文中为篇,短篇可见本主2009年《中国古代诗家诗冠榜趣事》选编58 (2009-07-22 05:45:26),长篇可见本主2014年《中国古代诗榜趣事》——杜甫(上) (2014-12-26 17:22:42)和杜甫(下) (2014-12-26 17:42:4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