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榜趣事》选编127节录
王士祯论诗时曾经说过“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引发文坛和诗界议论纷纷。钱钟书大师在《谈艺录》中评王士祯的诗:“一鳞半爪,不是真龙”。这文评语录被引用成了精典。
金蛋仔读王渔洋诗歌,诗人不敢讲“真龙”,只讲文艺诗文的“神龙”形象。满清的文字狱正在张网等待,爬上皇帝侍臣大诗人的王士祯,真敢妄语“真龙”(天子),狂言“云中露一爪,一鳞”?难道他不当政客?
王士祯不是全面追求“真善美”的文客,只是追求艺术美的诗人。
127“诗韵”——王士祯(“神韵说”;《冶春》;《真州绝句》;《秦淮杂诗》。)
入榜诗篇《冶春绝句》二十首之一:“今有东风太狡狯,弄晴作雨遣春来。江梅一夜落红雪,便有夭桃无数开。”(诗人在扬州所作。冶春,即游春之意。)
选读诗篇《秦淮杂诗》:“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诗人在南京所作,属咏史诗篇。)
“诗韵”趣论:韵,原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又指韵脚,另指风度。不论成败,独辟蹊径者。著名诗人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论诗主张“神韵说”。张榜“诗韵”。
“诗韵”趣事:
王士祯原名王士禛,禛字,在他死后,因避雍正讳,改名王士正。到了乾隆,赐名士祯,谥文简。所以时至今日他的名字叫王士祯、王士禛、王士正都可以。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当我朝开国之初,人皆厌明代王(世贞)、李(攀龙)之肤廓,钟(惺)、谭(元春)之纤仄,于是谈诗者竞尚宋元。既而宋诗质直,流为有韵之语录;元诗缛艳,流为对句之小词。于是士祯等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风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天下遂翕然应之。”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评王渔洋的诗:“一鳞半爪,不是真龙”。
金蛋仔阅读学习清朝诗歌,得知四种诗说三大主张:王士祯论诗主张“神韵说”;袁枚论诗主张“性灵说”;翁方纲论诗主张“肌理说”;再加清初继承明朝的“格调说”。
论诗“格调说”由清初到了沈德潜时,又加上温柔敦厚的“诗教”。这些倡导者主张者中的王士祯、袁枚、沈德潜分别被金蛋仔列入古诗榜,有关诗论见解主张略有提及。
至于翁方纲的成就主要在书法、金石学方面,精于鉴赏,特长考证,除了《复初斋文集、诗集》、《石洲诗话》等著作外,论诗创“肌理说”。“肌理说”提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肌理指义理和文理,而言“理”就应当“根极于六经”,于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做到内容质实而形式雅丽。
被康熙赞扬和重用的王士祯,引领风韵,为清廷稳定社会写了风流神韵诗歌。
清朝沈德潜《清诗别裁》载王士祯:字贻上,山东新城人。顺治乙未进士,由司李入为曹郎,改翰林,官至刑部尚书。著有《带经堂集》。渔洋少岁,即见重于牧斋尚书,后学殖日富,声望日高,宇内尊为诗坛圭臬,突过黄初,终其身无异辞。身后多毛举其失,互相弹射,而赵秋谷(即赵执信)宫赞著《谈龙录》以诋諆之,恐未足以服渔洋心也。或谓渔洋獭祭之工太多,性灵反为书卷所掩,故尔雅有馀(余),而莽苍之气遒折之力往往不及古人,老杜之悲壮沉郁,每在乱头粗服中也。应之曰,是则然矣。然独不曰欢娱难工,愁苦易好,安能使处太平之盛者,强作无病呻吟乎?愚未尝随众誉,亦非敢随众毁也。平心以求,录其最佳者,其有当众心与否,不及计焉。全集以明丽博雅胜者居多,然恐收之不尽,兹特取其高华浑厚有法度神韵者,觉渔洋面目,为之改观。
金蛋仔读上文,其褒贬含温良恭俭让。或许他们都是太平社会的大诗人吧。
王士祯,清朝诗人,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山东桓台)人。论诗创“神韵说”。“神韵说”大体讲,吸取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和严羽《沧浪诗话》的有关理论,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认为诗歌最高境界是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清初有评语:“一代正宗必以新城王公称首。”
金蛋仔从文艺的“形象”看“一鳞半爪,不是真龙”。龙是被文艺作者创作出来的,也是读者认可而来的。见识过样板模特者都说,没有形体全貌的龙,不是真龙;画中展示的全身之龙,读者感到是僵硬的龙体,称之貌似全龙;如若龙现游动,时隐时现,见首不见尾,甚至展示“一鳞半爪”于云雾之中,方显为活龙,称之为神似。诗词如何展示活龙或真龙,诗技方式可以不同,比如有讲究以诗眼词眼获得成功者。给读者美感效果,而成就作者的,唐朝司空图提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宋朝严羽提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王士祯继承发展下来,论诗时所说的“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都在强调了艺术创作要含蓄。这是文艺文学界诗坛百家争鸣一派。“自然”“含蓄”;“妙语”、“兴趣”;“淡远”、“神韵”,奇趣而异品同类呵!
王士祯属于社会上流人物,名重文政两坛。诗坛掌故,艺苑佳话,身处金字塔顶地位。他在清朝康熙年间有着诗坛领袖的影响,除了皇威影响外,一是他的诗论“神韵说”,一是他的山水诗创作艺术性。他的诗歌成就分布主要在济南、京都、扬州、南京、仪征(古真州)这些地域所写情景作品,当然还有周游的其他地方,如四川巴蜀之作。
继晋朝山阴兰亭修禊和唐朝长安曲江修禊闻名之后,扬州红桥修禊在清朝又闻名于世。
王士祯作《冶春绝句》组诗,其中之三为:“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此首引来唱和者广众,当时形成“江楼齐唱冶春词”的繁荣盛况现象。王士祯和其诗友的红桥修禊,使得冶春社和红桥成为文化胜地。“冶春”和“红桥”,因王士祯的诗文蜚声文坛,扬州也因王士祯的红桥修禊而成为清初文客的向往之地。这桩轶事让王士祯成为文坛明星。
让读者体会神韵的诗篇可选《冶春绝句》组诗,除入榜诗外,再选两首(之七、之九)如下:
“三月韶光画不成,寻春步屟可怜生。青芜不见隋宫殿,一种垂杨万古情。”
“东风花事到江城,早有人家唤卖饧。他日相见忘不得,平山堂下五清明。”
《冶春绝句》组诗为王士祯与孙茂之等文友修禊红桥时,在文酒会上所创作。最后两篇(之十九、二十)为:
“故国风流在眼前,鹊山寒食泰和年。邗沟未似明湖好,名士轩头碧涨天。”
“永和之岁暮春月,王谢风流见典型。好记甲辰布衣饮,竹西亭子是兰亭。”
王士祯作《浣溪沙·红桥怀古》:“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红桥,也叫虹桥,桥上朱栏数丈,周围荷香柳色,成为扬州一景。“绿杨城郭是扬州”一句,产生轰动效益,被当时许多名画家作为画题入画。扬州由此又赢得绿化环保和文化胜地好名声。
王士祯的名作有《真州绝句》5首,又有《秦淮杂诗》14首。
《真州绝句》在此全篇欣赏:
“揚州西去是真州,河水清清江水流。斜日估帆相次泊,笛声遙起暮江楼。”
“白沙江头春日时,江花江草望参差。行人记得曾游地,长板桥南旧酒旗。”
“晚上江楼最上层,去帆婀娜意难胜。白沙亭下潮千尺,直送离心到秣陵。”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
(金蛋仔语:以上的第四、第五首诗描写王士祯在真州所见所感,体现了他论诗的主张和风格。王士祯论诗提倡神韵说,要求诗的意境自然淡远,有味外之味。清康熙元年即1662年,他任扬州推官,路过真州即今江苏省仪征县,写下《真州绝句》组诗五首。柳屯田,指北宋大词人柳永。残月晓风句,见于柳永代表作《雨霖铃》名句名篇。)
《秦淮杂诗》是作者吟咏南京风物,吊古伤今,流连感怀,曾传诵一时。在此选5篇欣赏:
“傅寿清歌妙嫩箫,红牙子玉夜相邀。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艳景似残秋。”
“新歌细字写冰纨,小部君王带笑看。千载秦淮鸣咽水,不应仍恨孔都官。”
“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代夸。不奈更奈江总宅,寒烟已失段侯家。”
“旧院风流数顿杨,梨园往事泪沾赏。樽前白发谈天宝,零落人间脱十娘。”
王士祯与山东济南结下缘分。在他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风抹月,刻画工整,所传诗文中,有不少题咏济南风物,记叙济南掌故之作。例如:
《初春济南作》:“山郡逢春复乍晴,陂塘分出几泉清?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当初王士祯出名文坛,引发出“三柳”,就是他青年时在济南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作者甚多,当时被文坛称为“秋柳诗社”,从此闻名天下。后人将大明湖东北岸一小巷名为“秋柳园”,特指为王士祯咏《秋柳》处。
王士祯成名作《秋柳》诗四首,现在品读此诗金蛋仔评议为一般化水平,如进行青年诗人作品展览,或许可以拿奖。转录如下:
“桃根桃叶正相连,眺尽平芜欲化烟。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
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柏相映夕阳边。”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聪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水丰坊。”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希。
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往日风流问枚书,梁园回首素心违。”
王士祯以文论交,以诗会友,曾为山东蒲松龄评点《聊斋志异》并题诗共勉,扩大了蒲翁的小说文艺影响。蒲松龄的出名还要感恩于施闰章,初应童生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进学,受知山东学政施闰章。同样,王士祯应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历史给这两位老乡开了玩笑,三个“第一”之后,蒲松龄考中秀才后乡试屡屡不中,而王士祯乡试、会试、补殿试均有名气,仕途随之亨通。
王士祯倡导的神韵说,主宰诗坛数十年。何为“神”“韵”?最重要的是“韵”,本人没有具体解说。他人理解也不统一。其七绝可为其诗论作注脚,五绝亦然。王曾谓“晨雨过青山,漠漠寒烟织。不见秣陵城,坐爱秋江色”数诗曰:“一时伫兴之言,知味外味者,当自得之。”
选读“诗韵”其他七绝和五绝诗篇,以助读者理解和赏析“神韵”诗论:
《青山》:“晨雨过青山,漠漠寒烟织。不见秣陵城,坐爱秋江色。”
《江上寄程昆仑二首》:
“白浪金山寺,青山铁瓮城。故人今不见,杨柳作秋声。”
“江北望江南,只隔江津水。日暮寒潮生,愁心满扬子。”
《江上》:“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自波。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人独钓一江秋。”
------
选读王士祯“诗韵”诗句: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再过露筋祠》);
“燕市雪深衣褐敝,吴江风落酒船迟”(《朱锡鬯自代州至京奉柬》);
“落日隐西山,人耕古原上”(《即目》)。
通过阅读王士祯的部分名篇名作,金蛋仔对号诗人的“神韵说”:艺术创作不要“全似”而“神似”,甚至简化到“一鳞半爪”;神韵诗,以神情风韵为高致。以“诗韵”将王士祯推上文坛明星榜,让他在康熙年间风流了数十年。
金蛋仔读王士祯的神韵诗,神韵是一作特殊的情景理念。建议现代读者没有必要去过分研讨,也不必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读他那神秘化的诗论。然而,一味贪求“神韵”而远离现实,也就会迎合满清政治舞台的需要。
附选相关诗篇:
王士祯《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四十首》选二:
------
金蛋仔Jindanzai
2015-5-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