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榜趣事》——叶绍翁
(2015-02-24 12:48:47)
标签:
金蛋仔古诗榜宋诗叶绍翁红杏出墙 |
《中国古诗榜趣事》选编112节录
“诗杏”趣论:杏,植物,春花夏果。标色有杏黄和杏红,温柔可爱。柳眉杏眼,指大眼美女。杏花领春,桃李紧随。桃花源,杏花村,牡丹亭------咏杏品风流,红杏出墙,得益于春色满园。以此举榜“诗杏”。
“诗杏”趣事:
明朝瞿佑《归田诗话》载,陈简斋诗云:“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陆放翁诗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皆佳句也,惜全篇不称。叶靖逸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戴石屏诗:“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句意亦佳,可以追及之。
瞿佑赞扬欣赏宋朝四位诗人,他们都有描写杏花的佳句。它们分别来自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叶绍翁《游园不值》、戴复古《都中冬日》(全篇为:“脱却鸘裘付酒家,忍寒图得醉京华。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其中陈与义妙句获得宋高宗的激赏。
叶绍翁,南宋江湖派诗人。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赢得读者众人的喝彩。盎然春意写得颇饶情趣,诗人真会搜索意外收获。读者不断品味,浓缩出“春色满园”和“红杏出墙”。现代人的婚姻情感受到商化行为冲击,倍感“亚历山大”,变味解读“红杏出墙”,好像出墙比出轨更文雅些。在此不研讨它是怎样从诗坛走进普通家庭的,而要追溯它是如何走到叶翁诗作的。
和叶绍翁同时代人(比他出世早)的陆游和张良臣,分别写过诗句:“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
原诗分别是陆游《马上作》和张良臣《偶作》。
《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偶作》:“谁家池馆静萧萧,斜依朱门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一家大户外门紧闭,院内池馆静悄悄。作者小心翼翼,未敢敲门进入。抬头仰见越墙斜露的杏花树梢,感悟园内春色如何藏得了,斜露杏花,显示生机勃勃,呈现春意盎然。)
可见“红杏出墙”也分别出自陆游和张良臣诗意,两人都提到春色。
又有唐人,温庭筠作《杏花》诗:“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正见盛时犹怅望,岂堪开处已缤翻。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题名杏花,时在春日。
按照清人考究风气我们追根溯源,“红杏出墙”最早是在唐朝呀!
唐朝诗人吴融有《杏花》诗:“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软非因醉都无力,凝不成歌亦自愁。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裴回尽日难成别,更待黄昏对酒楼。”因标题为杏花,全篇便不著一杏字,却句句写杏。
“最含情处出墙头”,正是杏花的高品位,表现它与春光斗艳。
吴融又有《途中见杏花》诗:“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一枝红艳出墙头”,《全唐诗》一作“一枝红杏出墙头”。而叶绍翁只改一字:将“头”换成“来”,“出墙来”既是为了押ai(哀)韵,也是对应前句“关不住”。
红杏出墙的原因要细心查找,不一定是满园春色,还有“一段春色”呢,想到“杨柳春色”了吗?杏花是不是性花,杏花是不是心花,我们姑且不论,我们赞扬杏花去与杨柳争春,墙内开花墙外香,理应赞美杏花呀。
以上诗词汇聚到“红杏出墙”,推陈出新,成就了南宋诗杏的是《游园不值》。虽说光环照耀在叶绍翁身手,并非一枝独秀,还有北宋词杏呢。
“闹”并无止步,且看检索下载(无先后排列)宋朝部分诗词:
苏轼诗《夜行观星》:“天高夜气严,列宿森就位。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小星闹若沸”
方回诗《再题通政院王荣之八月杏花》:“红闹枝头二月寒,中秋还许两回看。------”
葛立方诗《题卧屏十八花·杏花》:“赖乡仙种手亲栽,春闹枝头满意开。正拂文君酒垆上,莫教蜂蝶等闲来。”
姜特立诗《平原郡王南园诗二十一首·红香》:“子因南岳仙人寻,花自蓬莱海上来。每岁枝头春意闹,香风红艳满楼台。”
钱时诗《新亭观菊二首》之一:“日融香暖闹枝头,红砌回环看不休。莫把此花容易看,东篱无菊不成秋。”
王之道诗《和孔纯老送司法吴德声》:“舞腰回雪奏伊凉,饯设铃斋举别觞。如子固宜倾坐客,顾予何计挽征艎。交情旧喜推东道,归梦先应到北堂。花柳枝头春已闹,伫观超擢寘周行。”
吴芾诗《和任司理赏梅》:“平生爱梅花,尝有花前诺。花亦知我心,臭味颇相若。对花辄痛饮,席地天为幕------忽闻花已开,枝头闹寒爵------”
赵师侠词《浪淘沙·杏花》:“绛萼衬轻红。缀簇玲珑。夭》:桃繁李一时同。独向枝头春意闹,娇倚东风。飞片入帘栊。粉淡香浓。凤箫声断月明中。只恐明朝风雨恶。燕嘴泥融。”
葛胜仲词《减字木兰花》:“杏花零乱。拟把百觚来判断。病卧漳滨。不见枝头闹小春。吾衰老矣。一醉花前犹不遂。情绪厌厌。虚度韶光又一年。”
赵长卿词《武陵春》:“落了丹枫残了菊,秋色苦无多。谁唤西风泣泪罗,吹恨入星河。碧枝头金粟闹,曾乖翠云窝。重柔檀英忆两娥。无奈冷香何。
程垓词《谒金门》:“春悄悄。红到一枝先巧。酒入半腮微带卯。粉寒香未饱。芳意枝头偏闹。困尽蜂须莺爪。拟倩玉纤和露拗。情多愁易搅。”
赵师侠词《浪淘沙》:“绛萼衬轻红。缀簇玲珑。夭桃繁李一时同。独向枝头春意闹,娇倚东风。飞片入帘栊。粉淡香浓。凤箫声断月明中。只恐明朝风雨恶。燕嘴泥融。”
张炎词《蝶恋花》:“仙子锄云亲手种。春闹枝头,消得微霜冻。可是东风吹不动。金铃悬网珊瑚重。社燕盟鸥诗酒共。未足游情,刚把斜阳送。今夜定应归去梦。青苹流水箫声弄。”
俞克成词《蝶恋花》:“梦断池塘惊乍晓。百舌无端,故作枝头闹。报道不禁寒料峭。未教舒展闲花草。尽日帘垂人不到。老去情疏,底事伤春瘦。相对一樽归计早。玉山不减巫山好。”
面对以上类似“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许多诗词,它们打破常规,闹的是什么?什么在“闹”?不知对“闹”,李渔又有何感想和评议?
------
《秋日游龙井》:“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赏梅》:“梅花宜雪犹宜月,水畔山边更自奇。十四字传和靖后,又传君际五言诗。”
《赋葛天民栽苇》:“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低回藏鹭渚,仿佛钓鱼竿。荡户和萍送,溪翁当竹看。所怜如许节,不耐雪霜寒。”
《和葛天民呈吴韬仲韵赋其庭馆所有》:“江远潮痕细,城回路势斜。竹行穿砌笋,风堕过墙花。篆叶虫留字,衔泥燕理家。主人清到骨,相对只杯茶。”
《野蝶》:“银为须翅粉为肌,驱役春风不解肥。桃李上林无分到,可怜却傍菜花飞。”
《苔钱》:“家贫地上却钱流,朽贯年深不可收。若使用之堪买爵,等闲门巷亦封侯。”
选读叶绍翁诗句:
《访隐者》:“童先孤鹤化,云伴一身闲。”
------
林逋作词发问: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桃杏争春,民间有谚“杏花败了桃花开”,可见杏花比桃花先盛开。唐宋诗词吟咏杏花者很多,先单挑唐朝温庭筠的词句来赏读:
“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栊”(《定西番》);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菩萨蛮》);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菩萨蛮》);
又选读宋朝其他词人“杏花”部分词句: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寇准《江南春》词);
“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张先《一丛花》词);
“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崔与之《水调歌头》词);
“杨柳杏花交影处,有人家”(程垓《愁倚栏》词);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周邦彦《诉衷情》);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魏夫人《菩萨蛮》词);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仪《临江仙》词);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韩元吉《好事近》词);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秦观《画堂春》词);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刘克庄《卜算子》词);
“红欲断、杏开素面”(史达祖《东风第一枝》词);
再选唐诗“杏花”诗篇,部分如下:
吴融《杏花》:“春物竞相妒,杏花应最娇。红轻欲愁杀,粉薄似啼销。愿作南华蝶,翩翩绕此条。”
元稹《杏花》:“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薛能《杏花》:“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谁知艳性终相负,乱向春风笑不休。”
司空图《杏花》:“诗家偏为此伤情,品韵由来莫与争。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
罗隐《杏花》:“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吴融《杏花》:“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软非因醉都无力,凝不成歌亦自愁。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裴回尽日难成別,更待黄昏对酒楼。”
温庭筠《杏花》:“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正见盛时犹怅望,岂堪开处已缤翻。情为世累诗千首,醉是吾乡酒一樽。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
王周《道中未开木杏花》:“粉英香萼一般般,无限行人立马看。村女浴蚕桑柘绿,枉将颜色忍春寒。”
司空图《村西杏花》二首:“薄腻力偏羸,看看怆别时。东风狂不惜,西子病难医”;“肌细分红脉,香浓破紫苞。无因留得玩,争忍折来抛”。
郑谷《曲江红杏》:“遮莫江头柳色遮,日浓莺睡一枝斜。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
吴融《途中见杏花》:“一枝紅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淡烟笼日暗神州。”
戴叔伦《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高蟾《下第后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不开。”
张籍《古苑杏花》:“废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时。独开新堑底,半露旧烧枝。晚色连荒辙,低阴覆折碑。茫茫古陵下,春尽又谁知。”
选录宋诗“杏花”赏读。
梅尧臣《初见杏花》:“不待春风遍,烟林独早开。浅红欺醉粉,肯信有江梅。”
欧阳修《和梅圣俞杏花》:“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何如艳风日,独自占方辰。”
王安石《北陂》:“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饶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寇准《柳》:“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宋僧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范成大《云露堂前杏花》:“蜡红枝上粉红云,日丽烟浓看不真。 浩荡光风无畔岸,如何锁得杏园春。”
林逋《杏花》:“蓓蕾枝梢血点乾,粉红腮颊露春寒。不禁烟雨轻欺着,只好亭台爱惜看。隈柳帝桃斜欲坠,等莺期蝶猛成团。京师巷陌新晴后,卖得风流更一端。”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中国古代咏杏诗坛上,名人最早咏杏者,可为南北朝庾信的《杏花》。元好问咏杏诗词很多,三十首左右,但是宋人已经抢先摘金夺银,他生在金元两朝只得“一生心事杏花诗”(《临江仙》)。读者也须知晓这两人的杏诗。
庾信《杏花》:“春色方盈野,
挑选录元好问《杏花杂诗》其一:“杏花墙外一枝横,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看尽春风不回首,宝儿元自太憨生。”
金蛋仔读唐宋诗词元曲杂剧,“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出墙的故事很多,最有趣的是元杂剧《墙头马上》。李千金红杏出墙头,裴少卿马上会墙头,演绎相爱而私自结合。元朝白朴的剧本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妇女形象,“墙头”戏或许脱胎于宋人话本小说《西山一窟鬼》。其中形容女子有“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这个话本小说里的是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顾礼教的恋爱情事,它们改写了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的唐人故事。这是宋人生活中,富有才子佳人情趣,最具出墙、出格、出轨的代表。
(唐朝)王鲁复《故白岩禅师院》:“能师还世名还在,空闭禅堂满院苔。花树不随人寂寞,数枝犹自出墙来。”
(明朝)沈周《杏花》:“半抱春寒薄杂烟,一梢斜路曲墙边。东家小女贪妆裹,听买新花破晓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