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诗榜趣事》——刘长卿

(2015-01-09 08:37:43)
标签:

金蛋仔

古诗榜

唐诗

刘长卿

风雪夜归人

              《中国古代诗榜趣事》选编55节录

 

              “诗凉”——刘长卿(自认为“五言长城”,有佳句“风雪夜归人”。)

    入榜诗篇《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逢蒿遍,归人掩泪看。”(该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北方荒凉残破的现实景象。写景贴切,语言凝练。

    选读诗篇《石梁湖有寄》:“故人千里道,沧波一年别。夜上明月楼,相思楚天阔。萧萧清秋暮,袅袅风发。湖色淡不流,沙鸥远还灭。烟波日已远,音问日已绝。岁晏空含情,江皋绿芳歇。”(篇名,一作《怀陆兼》。

选读诗篇《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中间两联以悲凉入景。)

    “诗凉”趣论:凉,原指气温(温度)偏低的稍冷或者微寒;阅读诗歌截取的意境,以冷寒感染读者观众变为凉意。以冷色画面描写社会悲凉世界,让读者感受到凉意。以凉意冷色入诗者,挂榜“诗凉”。

    “诗凉”趣事:

元朝辛文房作《唐才子传》载,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少居嵩山读书,后移家来鄱阳最久。开元二十一年徐征榜及第。至德中,历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岳鄂转运留后。观察使吴仲孺诬奏,非罪系姑苏狱,久之,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辩之者,量移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诗调雅畅,甚能炼饰。其自赋,伤而不怨,足以发挥风雅。权德舆称为“五言长城”。长卿尝谓:“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每题诗不言姓,但书“长卿”,以天下无不知其名者云。灞陵碧涧有别业。今集诗赋文等传世。淮南李穆,有清才,公之婿也。

此传某情节有误,记权德舆对刘长卿称为五言长城﹐据权德舆《秦徵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实是刘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

    刘长卿擅长作五言诗,有入榜诗篇《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还有名篇《听弹琴》:“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播送着丝丝凉意。

明朝王世贞《艺苑卮言》载,刘随州五言长城,如幽州白日寒语,不可多得。惜十章以还,便自雷同,不耐检。又载,钱刘并称故耳,钱似不及刘。钱意扬,刘意沉;钱调轻,刘调重。如轻寒不入宫中树,佳气常浮仗外峰,是钱最得意句,然上句秀而过巧,下句宽而不称。刘结语匹马翩翩春草绿,邵陵西去猎平原,何等风调;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自是壮语。而于鳞不录,又所未解。

上文相关三首诗歌转录如下:

刘长卿《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钱起《和李员外扈驾幸温泉宫:“未央月晓度疏钟,凤辇时巡出九重。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候飞龙。经寒不入宫中树,佳气常薰仗外峰。遥羡枚皋扈

仙跸,偏承霄汉渥恩浓。”

刘长卿《献怀宁军节度使李相公:“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渔阳老将多回席,鲁国诸生半在门。白马翩翩春草细,郊原西去猎平原。”

明朝杨慎《升庵诗话》载,绝句四句皆对,杜工部两个黄鹂一首是也。然不相连属,即是律中四句也。唐绝万首,惟韦苏州踏阁攀林恨不同及刘长卿寂寂孤莺啼杏园二首绝妙,盖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也。其馀如李峤《送司马承禛还山》云:“蓬阁桃源两地分,人间海上不相闻。一朝琴里悲黄鹤,何日山头望白云。”柳中庸《征人怨》云:“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周朴《边塞曲》云:“一队风来一隧沙,有人行处没人家。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亦其次也。

附上文所提的“二首绝妙”诗如下。

韦应物《登楼寄王卿:“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刘长卿《过郑山人所居:“寂寂孤莺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落花芳草无寻处,万壑千峰独闭门。”

------

刘长卿喜用寒凉词语入诗,以冷色画面描写社会悲凉世界,特别是安史之乱。刘长卿作诗,语言凝练,尤其是五言诗,自誉为“五言长城”,有佳句“风雪夜归人”等等。请赏析以下诗篇:

    《逢雪宿芙蓉伤感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送金昌宗归钱塘》:“新家浙江上,独泛落潮归。秋水照华发,凉风生葛衣。柴门嘶马少,藜杖拜人稀。惟有陶潜柳,萧条对掩门。”

    《送张起崔载华之闽中》:“朝无寒士达,家在旧山贫。相送天涯里,怜君更远人。”

    《送上十八归桐庐》:“归人乘野艇,带月过江村。正落寒潮水,相随夜到门。”

    《晚桃》:“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燃)。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过时君未赏,空媚幽林前。”

   关于四月桃花晚开奇趣,人们赏识白居易的诗,现在提请读者可记取刘长卿的“此意颇堪惜,无言谁为传”。)

    《新息道中作》:“萧条独向汝南行,客路多逢汉骑营。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战乱、离乱带来的寒凉诗意。

    《登余干古县城》:“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平江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沙鸟不知陵谷变,朝飞暮去弋阳溪。”

《馀干旅舍》:“搖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漁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搗衣?”

《送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犹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程。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弹琴》:“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刘长卿的荒凉景凄凉情,还体现在他的边塞诗中,如《平番曲》三首之三:“绝漠大军还,平沙独戍闲。空留一片石,万古在燕山”;又如《从军》六首之二:“目及雁门道,青青边草春。一身事征战,功归天下人”。

    类似刘长卿的《馀干旅舍》的唐诗,有张籍《宿江上》诗:“楚驿南渡口,夜深来客稀。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旅宿今已远,此行殊未归。离家久无信,又听捣寒衣。”

    宋朝尤袤《全唐诗话》载:刘长卿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皇甫湜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原话见皇甫《答李生第二书》)其名重如此。

    赏析“诗凉”其他的诗句:

    “棹发空江响,城孤落日辉”(《夏口送徐郎中归朝》);

    “水田秋雁下,山寺夜钟深”(《石楼》);

    “萧条金陵郭,旧是帝王州”(《金陵西泊舟临江楼》);

    “秋色姑苏台,寒流子陵濑”(《严子濑东送马处直归苏》);

    “凋残春草在,离乱故城多”(《毗陵送邹结先赴河南充判官》)。

    《全唐诗话》载,高仲武赞美刘长卿诗句:“春风吴草绿,古木剡山深。明日沧州路,归云不可寻”;又“沙鸥惊小吏,明月上高枝”;又“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截长补短,盖玉徽之类与。(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评价刘长卿时说,“然‘春风吴草绿,古木剡山深------盖玉徽之类与。”

    唐朝高仲武赞美刘长卿的三首诗篇是:

    《送行军张司马罢使回》:“时危身赴敌,事往任浮沈。末路三江去,当时百战心。春风吴苑绿,古木剡山深。千里沧波上,孤舟不可寻。”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巴峤南行远,长江万里随。不才甘谪去,流水亦何之。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清山独往路,芳草未归时。流落还相见,悲欢话所思。猜嫌伤薏苡,愁暮向江篱。柳色迎高坞,荷衣照下帷。水云初起重,暮鸟远来迟。白首看长剑,沧洲寄钓丝。沙鸥惊小吏,湖月上高枝。稚子能吴语,新文怨楚辞。怜君不得意,川谷自逶迤。”

    《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金蛋仔读“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体会寒凉境界。从陋室柴门外传来的看家狗叫声,得知顶着风雪夜归的主人才回到住宿。以这样的画面再去品赏:“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最后回到主题《逢雪宿芙蓉伤感主人》。

    这个“风雪夜归人”是谁?作者巧用“归”,任凭读者去推定,静候高明者指点。

 

 

                   金蛋仔Jindanzai  2015-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