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诗榜趣事》——王湾

(2014-12-25 08:35:45)
标签:

金蛋仔

古诗榜

诗冠

唐诗

王湾

             《中国古代诗榜趣事》选编48节录

 

                “诗海”——王湾(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重复入诗。

    入榜诗篇《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答,归雁洛阳边。”

    选读诗篇《游吴中江南意》:“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唯向此中偏。”

    选读诗篇《捣衣篇》:“月华照杵空随妾,风响传砧不到君。”(见《河岳英灵集》)

    选读诗句:“虚洞策仗鸣,低云拂云湿”(《奉使登终南山》)、“清宵凝爽意,并此助文雄”(《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诗海”趣论:海比江河湖更加伟大壮阔,日比星月灯更加光亮灿烂。将海日构景寓意者,挂榜“诗海”。

    “诗海”趣事:

    元朝辛文房作《唐才子传》载,湾,开元元年常无名榜进士。与学士綦毋潜契切。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往来吴、楚间,多有著述。如《江南意》一联云: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罕有此作。张燕公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曾奉使登终南山,有赋。志趣高远,识者不能弃焉。

唐朝殷璠《河岳英灵集》载: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又《捣衣篇》云“月华照杵空随妾,风响传砧不到君。”所有众制,咸类若斯,非张、蔡之未曾见也,觉颜、谢之弥远乎!

入榜诗篇《次北固山下》与《游吴中江南意》,前人有的认为是同一首诗篇,而题名有别。《全唐诗》当作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而收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金蛋仔以为是王湾在江南做的两首诗歌作品,题名不同缘于作诗题意不同,由于中间两联构思奇特,作者就再次自我借用。根据题意分析,《次北固山下》应当在前,而《游吴中江南意》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名。这种创作现象,启发了后秀。北宋的晏殊就办成功了。

这个插曲故事告诉读者:宋诗的影响不如宋词,晏殊诗的成就不如其词,典型趣事就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名句的最早源出在哪?大多数读者认为来自晏殊词《浣溪纱》或者《浣溪沙》,原词全文为:“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在此之前,晏殊作诗《示张寺丞王校勘》:“元已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宀下加之]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金蛋仔认读“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1960年代中苏论战的“九评”文献里的引用。中共对苏共的做法,“我们只好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970年代金蛋仔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史,看到有学者专家老师讲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词语工丽,天然奇偶;使其出名的是晏殊词《浣溪纱》,其实它们早就产生在晏殊的律诗《示张寺丞王校勘》中,只是没有被人看中。后来作者把诗句成功地从诗中移植到词中,使其获得应有的评价。金蛋仔以此为根据,确定其源出在于晏殊七言诗《示张寺丞王校勘》。

    王湾作诗,有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寄寓新生事物孕育在旧事物的解体中。“海”句被当时人们所称道,故王湾拥有了“诗海”的桂冠。“海”句被作者重复入诗,读者可对照阅读《游吴中江南意》:“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唯向此中偏。”有学者认为是古代不同版本。金蛋仔友情提示:开头和结尾不同,作者的专利创造成果,可以被借用和推广。

    宋朝尤袤《全唐诗话》载王湾,“《游吴中江南意》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无闻此句。张公(指张说)居相府,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又《捣衣篇》云:‘月华照杵空悲妾,风响传砧不见君。’所有众制,咸类若斯,非張、蔡辈之未见,觉颜、谢之弥远乎!”

    《全唐诗》载郑谷《卷末偶题三首》之一“一卷疏芜一百篇,名成未敢暂忘筌。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从盛唐的张说到晚唐的郑谷,极度羡慕王湾联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盛唐与中唐诗界限的标志。此话可这样讲:盛唐犹如海日,那么初唐便是残夜;盛唐好似江春,中唐就是旧年。

《唐诗从绳》载:五六以残夜反拖字,以旧年反拖字,名正言反挑法,亦奇秀不可言。何处达,首无处达也。洛阳正在邛雁边,乡书即从何处达?保见思乡之情,顺看即不然。此唐人句调,粗心人未易识也。

如果用散文直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便意境丧失: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上已呈露春意(或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两句的寓意哲理可谓“辞旧迎新”。

     ------

     现代读者喜欢偏爱“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联),古代读者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格言),审美观点因时代变迁和时间不同而异。

    金蛋仔初读《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境开阔,词好绝妙千古;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格调壮美,千古妙绝好词。

    再读《次北固山下》:藏头诗话为“客行”“潮风”“海江”“乡归”。富含广阔、远大、深邃意义,当选“海”。王湾因诗句“海日生残夜”和联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出名张榜,“诗海”便脱颖而出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其景象正适合大唐的雄阔的气概和新景气的到来。

 

    附选相关诗篇:         

李世民《春日望海》:“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中唐)独孤及《观海》:“北登渤澥岛,回首秦东门。谁尸造物功,凿此天池源。澒洞吞百谷,周流无四垠。廓然混茫际,望见天地根。白日自中吐,扶桑如可扪。超遥蓬莱峰,想像金台存。秦帝昔经此,登临冀飞翻。扬旌百神会,望日群山奔。徐福竟何成,羡门徒空言。唯见石桥足,千年潮水痕。”

(中唐)薛据《西陵口观海》:“长江漫汤汤,近海势弥广。在昔胚浑凝,融为百川泱。地形失端倪,天色灒滉漾。东南际万里,极目远无象。山影乍浮沉,潮波忽来往。孤帆或不见,棹歌犹想像。日暮长风起,客心空振荡。浦口霞未收,潭心月初上。林屿几邅回,亭皋时偃仰。岁晏访蓬瀛,真游非外奖。

(晚唐)高骈《海翻》:“ 几经人事变,又见海涛翻。徒起如山浪,何曾洗至冤?”

(晚唐)周繇《望海》:“苍茫空泛日,四顾绝人烟。半浸中华岸,旁通异域船。岛间应有国,波外恐无天。欲作乘槎客,翻愁去隔年。

 

                金蛋仔Jindanzai  2014-12-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