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钦传》原文及翻译
(2012-07-20 07:55:01)
标签:
杂谈 |
原文:
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众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也,愿教之。”钦曰:“惟不杀人,祸可解。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语。”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上官按之不得实,一见钦即惭伏地曰:“他人可欺,吾敢欺贺先生耶?”其至诚感人如此。
钦处家笃恩谊,正伦理,厚姻戚,睦宗党。冠婚丧祭一遵古礼,不根之言纤毫不入于耳,子姓必薰陶之以孝弟之义。日改月化,一乡人皆兴于善。里俗溺于异端,丧葬皆作佛事,啖酒肉,肆为奢僭,钦以身范之。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
参考译文:
贺钦,字克恭,世代居于定海,父亲贺孟员,按军籍隶属辽义州卫。贺钦年少时聪慧,学习举子业每每轻视它说:“做学问就终止于此吗?”得到《近思录》阅读,有所省悟。成化二年凭进士(身份)被授予户科给事中。由于大旱向皇帝上书尽力规劝,又用言官旷废职守招来灾祸,自我检举请求辞职。适逢陈献章被征召来京,贺钦听他讲学,感叹说:“卓绝的品性不显现,最纯真的道理还被埋藏,社会即使用我,但我拿什么为社会所用呢?”当天就向皇帝上书解除官职离去,遵照弟子礼师事陈献章。已别后,画了陈献章的像供奉他。贺钦的学问专门研读《五经》、《四书》、“小学”,希望反过来要求自己履行,主张恭敬谨慎,用以收敛浮躁放荡的内心。有前来学习的,他总是推辞说:“我自己还没有学好,如何教导别人呢?”不久,跟随他游学的人很多,磨练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学识。像这样十多年,虽然足不出户,然而听闻、仰慕他品德节操的达官贵人,没有不亲自来他坐榻前拜见的。
弘治改用新年号,由阁臣推荐,起用(贺钦)为陕西右参议。皇帝的诏书到来,他母亲恰好病故,于是上书恳请辞职。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搜刮辽东田地,辽东百姓惊恐,思谋作乱。义州因为地方长官贪婪残暴,变乱先行发生,(作乱者)聚众抢劫掠夺,互相告诫说“不要惊扰了贺黄门”。贺钦听到后,前往告知他们说“你们是我的同乡,今天不幸走到这一步,然而我暗自替你们担忧,负责城防的军队不久就会到来,怎么办呢?”大家开始时声势盛大,到这时知道后悔了,环绕下拜并流泪呼喊:“我们的尚父啊,希望你教导我们。”贺钦说“只要不杀人,大祸可解。守臣激起变乱,可是百姓是无辜的,能停止杀掠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守法的百姓。安分守法的老百姓有什么害怕的呢?”一会儿,有人说负责城防的军队果真到了,大家又大声喧嚷:“贺黄门没有轻侮的言辞(似与上下文不谐,疑“嫚语”应为“谩语”或“漫语”)。”环跪在贺钦的里门旁。贺钦说:“我本来知道会是这样。城中像这样骚乱,负责城防的长官怎么会不发兵呢?兵虽然到了,你们没有杀人,一定会宽恕你们的,不要害怕。”大家散去,变乱于是平息。当时又有把诱杀诈称为战场抓获(冒功之举)的边关将领,上司查验不出实情,(那边关将领)一见到贺钦就马上惭愧地伏在地上说:“别人可以欺骗,我怎么敢欺骗贺先生呢?”贺钦极高的道德修养达到了感染改变别人的地步。
贺钦居家,增厚恩德情谊,端正人倫道德,厚待姻亲,亲善宗族乡党。冠礼、婚嫁、丧事、祭祀始终遵循古时的礼制,没有根据的话语丝毫不听,子孙后辈必定用孝悌的道理熏染陶冶。日日改变,月月教化,一乡人都乐于行善。乡里风俗沉溺于不正统的异端,办理丧事都作佛事,吃酒肉,及至奢侈越礼,不合法度,贺钦以自己的行动来作表率。贺钦晚年更加喜好《易经》,专心研究象数,手不释卷,大臣不断推举引见,最终没有被起用。年轻时曾隐居在医无闾山,因此用医闾自号,人们于是称他为医闾先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