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同里居者天堂退而思之耕者安乐家居园林精华 |
分类: 游记:我的快乐足迹 |
同里水乡——居者天堂 文\图:冰心如你
江南的水乡古镇有很多,所有水乡既有共通之风貌,也各有不同之韵味。而同里水乡则是以古朴的文化遗存、幽静的居家市镇而著称的。同里是一个被众多湖泊包围的古镇,镇子里又有十多条河流将其分为众多的岛屿,是几十座千百年来修建的古石桥把这一个个的岛屿连接起来,形成了这样一个与其它水乡又有着别样风姿与韵味的同里水镇。
同里虽然离周庄不很远,但它的白日却没有周庄那样的人头攒动、喧嚣烦杂;它的夜晚也没有周庄那样的霓虹闪烁、梦幻迷离,同里生活、秩序与节奏就如同同里的水巷一样幽幽地、静静地、缓缓地、默默地流趟着------不管你是来了还是走了,也不管你是喜欢或是不喜欢,同里似乎不大刻意去打造和渲染。这一点在很多的地方和细微之处都令我深有感触。也正是这样,让我觉得不论是行走在同里的小路、深巷和小街上,抑或是乘一叶小舟行驶在同里的水巷中,都是那样的随心、随性,那样的惬意、幽然------
远远地望向古镇同里,一条条小河如同一根根青丝玉带,柔柔漫漫地将古镇缠绕。河中棚船点点、游人依稀,河畔垂柳依依、古树成荫。石板小路依河而行,随着河流舒缓地在古镇上延伸开来,路的尽头是一座又一座的石桥。小路旁石桥边是临此即彼、屋宇相接的民宅,虽墙壁斑驳,但院落洁净。男人挑担小卖,女人河边洗涤,老人们闲聊,小孩子嬉戏,猫儿狗儿慵懒地倦依在墙角------满眼所及之处一派幽然、安逸与祥和,虽是普通水乡古镇的居家风情却也给人以亲切、平和、宜人的温馨之感。
而一条条小巷的深处则是高墙深院。这些都是自明清以来遗留下来的建筑,其中不乏家居建筑之精华,园林构造之精品。千百年来从这一栋栋深宅古院中,从这一扇扇神秘木门里不知走出了多少官宦才子、文人墨客、名人雅士、儒商名媛。据说同里历史上出过很多如员外郎、大学士、军机大臣之类的“大官”。而且从宋淳祐四年至清嘉庆十五年,同里就出状元1人、进士42人、举人93人,堪称人才辈出。其中著名的有宋代诗人叶茵、明代杰出造园专家计成、《永乐大典》编修梁时、清代诗人周羲,以及近代名人陈去病、爱国诗人柳亚子、国学大师金松苓、书法大家杨天骥、“民进”创始人王绍鏊、著名社会活动家蓝公武、《文汇报》创始人严宝礼等等------
钟灵毓秀出人才。同里从古至今,贤达迭现、名人辈出、雅士云集。因此同里的承恩堂、耕乐堂、崇本堂、务本堂、嘉荫堂,以及退思园等也便随之备受瞩目,名扬天下。
行在同里,每一条小路、每一条水巷,都弥漫着宁静、幽然、安逸的气息,让你身心轻松,没有丝毫身在他乡为异客的陌生感。
走在同里,推开每一扇门、走进每一座院,都能听到久远的动人故事,都能感到无尽的思乡深情,都能体味历史与文化的浓郁芳香。
幽然安逸、外慧内秀。也许,这就是同里与其他水乡的不同之所在。
退而思之、耕者安乐。也许,同里更是我们心灵的最宜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