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祖斌:书画里的襄阳情

(2017-04-25 10:22:06)
《襄阳晚报》数字报 > 2017年04月25日 > 18版-脸谱 > 正文
生于武汉,长于襄阳
吴祖斌:书画里的襄阳情
2017年04月25日 朱维平 本报    热度:44[字号 大 中 小]

吴祖斌

吴祖斌作品《古襄阳临汉门》

吴祖斌书法作品
点击图像浏览高清图
  □全媒体记者朱维平文/摄

  他不是襄阳人,与记者交流,说的却全是襄阳城和这座古城的文化。从21岁那年开始,他已经在襄阳工作、生活了半个世纪,他的诗、书、画都与古城结下不解之缘他是71岁的吴祖斌,高级书画师、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

  门板上练字,磨砺中成长

  吴祖斌1946年出生于武汉,父亲是位私塾先生,受父亲影响,他打小开始练书法。那时为了节省笔墨纸砚,吴祖斌就用笔蘸水在门板上写字,或在长江边用树枝练习写字、画画和空心双钩字。

  10岁那年,读4年级的吴祖斌画的一幅画被武汉市教育局选送到日本展出,大大激发了他练习书画的热情和积极性。从那以后,街头巷尾商铺外匾额上的名家题字都成了他模仿练习的字帖。

  1967年,吴祖斌被调到南漳县原红旗机制厂工作,单位宣传组成了他写写画画的新阵地。1970年厂里成立子弟学校,吴祖斌改行去学校当了美术、书法教师,直到退休。

  没接受过专业美术教育,却要教一帮娃娃画画。吴祖斌买来相关书籍,摸索教学规律。每次上课前,他都要把内容画出来、写出来,再带着孩子们去实地写生。对书画的热爱以及这段时间的自我加压和磨砺,他开始精通工艺、山水、水墨等各种画法。

  其间,他还结识了襄阳书画名家王树人、陈文芬等。在向名家的学习中,他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

  在邻居们眼里,吴祖斌是个其貌不扬的邻家老头,他的个性全都反映在他的书画作品上。“书法刚劲有力,大气,带有明显的魏碑味,尤善榜书;山水画重写意,善工笔”是圈内朋友对吴祖斌书画作品的评价。“有灵感的作品才有灵魂。”吴祖斌说,有一次为完成一幅谷城承恩寺画作,他在现场观察后,三天没动笔。直到一周后的一晚准备睡觉时,灵感来了,他才立即披衣下床,一气呵成完成了一幅优雅、灵动的承恩寺画卷。

  摆地摊、接地气,以文会友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吴祖斌每年回武汉过春节时,都要去归元寺写对联出售。他告诉记者,一是为了接地气地感受书画氛围;二是以文会友,结识更多书画艺术家。

  曾有一家麻将馆为招揽生意找吴祖斌题字,吴祖斌写了一副婉言相劝的对子:“想银想赢想瘾,赌金赌精赌尽。”横批:“莫入此道。”一时间成为江城书画圈内茶余饭后的谈资。

  现场即兴作诗也是吴祖斌的绝活。一次他在武汉一笑堂书画店选书时,一群书画家正在谈字作画,老板请他也写几个字。吴祖斌拿起笔,先写下“一笑堂”三字,随后即兴挥笔写下“一脉相承各千秋,笑对同仁且敢浮。堂上丹青激灵感,新老朋友竞风流。春明景和长精神,雅室班门弄斧头。聚首切磋结友谊,会友何须是酒肉”。

  近年来,吴祖斌越来越显“墙外香”,经常到四川、山东、安徽、河南等地参加书画创作活动。

  前些年,他受邀与范曾等书画家一同参观中国海洋大学,该校冯瑞龙请他留墨。他拿起笔,不一会,一副“瑞气祥云全家福,龙腾虎跃满堂春”的楹联书法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还把冯瑞龙的“瑞龙”二字嵌于其中,在场的人鼓掌叫好。

  吴祖斌说,艺术是受人尊敬的,自己一生的付出是值得的。

  用画作为古城增色

  “襄阳是我的第二故乡。”退休后,吴祖斌在襄城定居,有更多的时间打量这里的山山水水。古隆中、昭明台、米公祠……这几年,他的创作越来越多地聚焦古城景点。“画家不仅得懂得作画的技巧,还要对地域文化有所钻研。”吴祖斌说,创作与襄阳有关的作品,必须下功夫研究这座城市的历史。

  翻开吴祖斌的《魅力襄阳》等画集,襄阳的山水景色和文化古迹尽收其中。

  他的画中,古城中心的昭明台雄伟壮观,远处寥寥几笔素描,绘出汉江北岸的高楼大厦,古城的古老沧桑与时尚繁华融为一体;为了画里的水镜庄景区更具艺术气息,吴祖斌在景区门前绘出一片桃林,寓意有“水镜先生”之称的司马徽桃李满天下。

  吴祖斌说,他正通过自己的画作,为记录古城美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来襄阳的游客可以全面了解各个景点的景色和内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