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观“中国古羌城”

(2015-07-19 21:54:11)
标签:

旅游

文化

分类: 随笔

 

参观中国古羌城

杜权成

 

    7月17日上午,领略了四川茂县“中国古羌城”的独特魅力。四川青旅的导游小顾介绍:古羌城是地震之后,国家扶持13亿元新建的,这里地处茂县县政府所在地——凤仪镇,位于岷江西岸金龟包、银龟包之间,坐西朝东,背靠水西,脚抵岷江,面向九鼎圣山(雪山),头枕蓝天白云,庄严雄伟,气势恢宏。中国古羌城保持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民风民俗、祭祀礼仪,充分体现羌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和羌民族的生息特点,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羌族文化活态展示、展演区及文化休闲、体验旅游目的地。
      接替顾导讲解的是当地羌族阿妹尔玛伊娜,一身艳丽的民族服饰,特别是头饰很精美,酷似瓦片被长辫子固定,她说:“这个寓意的头顶一片天”。 中国古羌城主要由中国羌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羌文化广场、羌王官寨、羌文化主题酒店、演艺中心、萨朗广场、羌圣山、炎帝广场、天碉、祭祀广场、羌乡古寨和停车场、水系景观、古羌磨房、古羌绳渡、古羌木桥、金银路、彩虹云梯、古羌城门、古羌城景观支道、水西路、金龟寨等景观、景点及特色建筑组成,是目前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羌文化最大核心展示地。

在古羌城门前的停车场,伊娜向我们介绍了老寨主,老人家每天坐在长椅上,接受各地游客的问候,他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各地游客合影,不过团队太多,只能集体合影,一般不能够单独请求合影。我瞅准一个空挡,调好焦距,请朋友拍摄了一张。当我与老寨主互致问候“那吉那鲁”(羌族语“吉祥如意”),他热情的拉我坐在他旁边拍照。八十多岁的老人手劲很好。
      中国古羌城依山而建,拾级而上,共有台阶215级,反过来就是纪念5.12地震。城门高达20多米,堪称阿坝州最大的城门。这里有4000多羌族居民,他们有几十户乃至上百户簇居习俗,主要为了生活、生产和安全防御的需要。羌族是古老的民族,具有3000多年历史。历史上著名的治水功臣大禹和三国名将姜维都是羌族人。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很多都是懂汉语的。跟羌族同胞打招呼,只需要学会“那吉那鲁”即可,在景区,他们个个都能讲汉语,特别是讲解员和商店营业员的普通话相当标准。
      这里堪称庞大的建筑群,羌族建筑很有特色,房屋采用石块砌筑,形成碉楼样式,木窗古色古香,屋顶有四角、六角、八角,据说是表达对山神、天神、羊神和战神。羌族的图腾是羊,他们自称牧羊人的后代,古代羌族是一个以放羊和狩猎为主的民族。《四川民俗大典•羌族民俗》有介绍:“白石是羌族地区原始宗教信仰中诸神灵的‘偶像’,被供奉在不同的地点则代表不同的神灵,构成了羌族文化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羊头和白石这些元素符号,巧妙的广泛的运用于建筑之中。古羌城的侧面是茂县最高的羌碉——天碉,直刺苍穹。羌族碉楼在羌族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为适合当时的生存环境而修造的军事设施。只是碉楼因其防御功能的逐步丧失而衰落。今天的羌碉仅仅是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景观。
      伊娜带领我们首先参观了“羌王官寨”, 这里浓缩了整个羌文化的建筑、室内陈设、日常生活和议事等文化精髓,作为羌族上层文化集中体验展示区,让游客们在体验羌区上层文化生活的同时唤起历史记忆。首先进入眼帘是是议事厅,这里是历代羌王商量大事的地方,这里有羌王扮演者和各寨债主,当客人走进来,他们会唱歌欢迎,尽管不能听懂唱词,但是能够明显感受到他们的热情。议事厅侧面是“热结娲”(即公堂),这里的是土司执法、审理刑事案件的地方。这里陈列有高仿真蜡像,再现了办案的情景。
      羌族的钱庄 叫做“巨阔”,陈列有历代流通的货币和羌族发行的货币,这里是金银、货币汇兑、交换的地方,这里还有典当功能,可以可以以物易物,交换、典当名贵药材和皮毛。钱庄旁有个铁匠铺,以为古稀之年的老艺人正在做表演性的制作。艺人在羌族具有很高地位,特别是铁匠和银匠。
     羌族的灶房叫做思度哈布勒斯基,陈设有双锅柴灶和一个火盆,还有原木方桌和几个长条木凳。与简陋的灶房形成对比的是土司房 ,叫做“角部基”,是土司休息的地方,华贵高雅,也是土司王权的象征。家具制作考究,大床上还有纯金镂空制作的装饰品,墙上张挂这斑斓的虎皮。闺房陈设也比较简单,主要是床铺和嫁妆。从管家房的陈设可以看出管家在羌族具有较高地位。
   我们有幸欣赏了羌族四宝:羌银、羌雕、羌绣与羌笛。这里陈列着放大的羌笛,羌笛是一种由两根长约15至20厘米、筒孔大小一致的竹管并在一起,用丝线缠绕,管头插着竹簧的民间竖吹乐器。羌笛音色清脆明亮,略含苍凉忧伤。王之涣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脍炙人口。三位阿姐正在全神贯注的表演羌绣,伊娜介绍羌绣无论在图案、色彩、构成还是针法上都凝聚着千年古羌文化的底蕴和羌民族的生活理想。我为阿姐拍照,她们大大方方,对自己是手艺颇为自得。羌银在商场里琳琅满目,而且老中青三代工匠同场炫技。相对藏银器的厚重而言,羌银小巧灵秀。我花了1500元给女儿请了个银碗(为了表示郑重,一般不要说买)。今年女儿上大学,送个银碗表达我的祝福,当然这也是我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对伊娜热情服务的感谢。听说直接给小费,容易引起误会,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金钱是侮辱人的。
     在天井院里一群身着民族盛装的阿妈引起了我的注意, 进过攀谈,知道她们是群众演员,客人较多的时候表演舞蹈。我想拍一组羌族舞蹈照片,领头的阿妈高兴的吆喝姐妹们为我表演。他们的演出围成一圈,类似于藏族的锅庄。她们载歌载舞,动作自由,朴实无华,手臂动作较少,腿部的动作较多,身体随节奏移动重心,形成了一顺边的美感。 

参观“中国古羌城”

参观“中国古羌城”

参观“中国古羌城”

参观“中国古羌城”

参观“中国古羌城”

参观“中国古羌城”

参观“中国古羌城”

参观“中国古羌城”

参观“中国古羌城”

参观“中国古羌城”

参观“中国古羌城”

参观“中国古羌城”

参观“中国古羌城”



参观“中国古羌城”





参观“中国古羌城”



参观“中国古羌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