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山镇小学的同学们在做韵律操(博主摄)
农民朋友的养殖模式一般都是放养式或者圈养式。放养式需要牧人看护,牲畜家禽自己觅食,自由的活动。这种方式成本低廉,但是牲畜家禽生长缓慢。圈养式便于管理,牲畜家禽的能量消耗小,可以添加精饲料,生长速度快。养殖户当然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圈养式是首选。客户追求的绿色食品,更期待得到放养式的绿色食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圈养式的养殖模式被中小学校长嫁接到教育教学管理中。学生被圈定在校园里,双休日才能出去。午间休息时间,学生被圈在教室里做作业,完成作业后不能说话,可以伏案休息。这种方式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名校推广到普通学校,从城市蔓延到农村。而且大家都都津津乐道,奉为宝典。这种方式被冠名为“封闭式管理”“准军事化管理”,似乎就是一种最科学的安全模式。这种管理方法对于建设平安校园,确实是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学生外出机会减少了,惹是生非的概率降低了,夏季可以避免外出游泳而导致的溺水事件发生,平安校园建设就多了一道保险。对于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学校,似乎更多了时间上的保障。而对于管理者,也可以有效减少外界的干扰。不过这种方式带来的弊端却是很多的,远远大于其好处。
圈养变相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权、运动权和游戏权。学生是生龙活虎的青少年,不是没有头脑的牲畜,他们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来活动,需要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渴望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更希望多与朋友交流。将他们死死的掌控在教室内,就没有时间来运动,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劳逸结合都离不开体育锻炼或者休息。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五彩缤纷的,而一味的禁锢会让他们完全成为死学的机器。圈养模式无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特点,抹杀了孩子爱玩的天性,泯灭了学生的个性。这种长期的压抑,容易让他们对学习感到厌倦,直接影响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很多学生的自觉性就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一天天的丧失。圈养模式是也是一种践踏学生尊严的做法,将人当成了动物对待。有的学校食堂承包了,将学生圈在学校就餐,饭菜质量和价格也令学生不满。有识之士一针见血的指出:圈养模式下只能培养标准件和残次品,很难早就优秀的人才。专家认为:圈养是教育管理的败笔,也是教育的悲哀。它真实存在而有十分荒唐。古人云:温室里育不出栋梁材,庭院里遛不出千里马。
校长们应该反思一下,是否应该果断的告别“圈养”,寻找更加科学、更富有人性化的的管理办法?
加载中,请稍候......